記得以前,村裡每到過年時才會安上路燈,做為小孩子的我們是很興奮的,常常在路燈下瘋跑,那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但大家玩得很快樂。
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那些小時候的遊戲都已經銷聲匿跡,再也不見小孩子們在街裡玩遊戲了,大多都是窩在家裡玩手機,今天,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小時候玩過的遊戲。
一、打麵包
這個各地的叫法可能不一樣,反正我們這邊是打麵包,就是用紙疊成的,類似於打紙片,誰打得翻過來就贏了。
但有很多規矩要執行,比如打的時候不準用手,不準故意用手中的麵包向地上的麵包身上砸啥的。
那玩的叫一個嗨,打一天下來,胳膊都是酸疼的,可一個個卻樂此不疲,以前的農村,男孩子都玩過,現在徹底的消失了。
二、丟沙包
丟沙包遊戲是群體遊戲,就是兩邊各站著幾個人,中間站一個,兩邊的人把沙包向中間的人丟,中間的人可以躲開或者接住。如果你沒有接住,又讓沙包碰到了身子,那就是輸了。
這種遊戲男孩子女孩子都能玩,多少農村的孩子想讓媽媽做個沙包啊,求了幾天,忙碌的媽媽用四塊廢布給縫了一個,到剩下一個小口時,把玉米或者是黃豆裝裡面,最後把口徹底的縫上,一個沙包就成了。
擁有一個沙包,就可以聚集一幫小夥伴,那是很牛的,因為我有沙包。
三、彈玻璃球
這個玩的人大多是男孩子,幾個人聚集在一起,眼神中互相射出挑戰的光芒,有的是畫方玩,有的是進坑玩,但有一個原則是必須要遵守的,那就是自己手中的玻璃球必須要打中對方的玻璃球才算贏。
玻璃球多小啊,要準確打中並不容易,所以很多孩子苦練準頭,就為了打中對方,贏些玻璃球,好在對方面前揚眉吐氣。
四、紙飛機
這個有多種摺疊的方法,有「飄飄飛機」和「戰鬥機」。飄飄飛機就是那種扔起來後在天上飄的,誰飄得時間長,飄的漂亮誰就贏。
這個不是主流,主流的都是玩戰鬥機。戰鬥機就是比誰丟的遠,那時候,每個男孩子手裡都握著一把,細心的還會給自己的紙飛機取上名字,一個個臉憋得通紅,都想把對方手裡的紙飛機給贏過來。
扔飛機有一個重要原則,是必須要在後屁股上吹口氣的,不吹口氣,這制飛機是沒有靈魂的。
想想以前,有多少孩子把自己的作業本和新發的書扯掉玩紙飛機,又有多少因為這個被家裡人一頓狂揍,哭得悽慘悲涼,而且是邊跑邊哭,躲避家裡人的毒打。但正在跑時,只要有人一喊玩飛機了,那必須是用襖袖子一擦鼻涕,臉上帶著淚開始戰鬥。
五、捉迷藏
這個男孩子女孩子都喜歡玩,幾個孩子,吃過飯後沒有啥事,聚在一起商量玩,分著兩班,然後商量好哪一班先藏,全部找到為贏,接著進入下一班藏的環節。
有很多人藏在柴禾堆裡睡著了,不但小夥伴們找不著,到了該睡覺時,家裡人也急得在街裡大喊:「鐵蛋,苦瓜,該睡覺了!」
叫鐵蛋和苦瓜的被驚醒,揉著眼睛,流著鼻涕出來,跟著家裡大人回去睡覺。
還有的該藏時,直接回家睡了,至於你們找到什麼時候,他才不管呢。
六、摸瞎
所謂的摸瞎,就是一群人,首先商量出一個人當瞎子,商量好後,拿出一塊布把這個人的眼睛蒙上開始。這個蒙著眼的人必須要在黑暗中抓住一個人。但只是抓住並不能就算贏,還要憑著手感猜出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比如二毛,比如鐵頭啥的。
猜出來,才算贏,贏了高興得不能行。然後被抓住和猜出名字小夥伴成為「瞎子」,接著重複剛才別人做過的事。
小夥伴們樂此不疲,一個個玩得全身是汗,吃過的晚飯也全部消化完了。遊戲結束後,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媽媽們拿出煤火上烤出黃面的饃幹,孩子抓著邊吃邊洗腳,吃上幾塊,洗完腳上床拱進被窩見周公。
你們那邊小時候都玩過什麼遊戲呢?歡迎大家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