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360網——是一個專注於語文學習的網站,涉及字、詞、成語、詩詞、文言文、作文等全方位內容的語文專業學習網站。點擊標題下藍字「語文360網」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沁園春·雪朝代:近代 作者: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餘 通: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裡冰封凍,萬裡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注釋
⑴北國:該詞源於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南北朝時代南方的各朝代稱在北方與之對抗的各朝代為北國等。毛澤東詩中的「北國」使人在不覺中產生出一種中國疆土廣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詞作於紅一方面軍1936年2月由陝北準備東渡黃河進入山西省西部的時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給柳亞子信中說,此詞作於「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
⑶餘:剩下。此字一作「餘」,但刊出的書法作品中寫作「餘」,以此為準。莽莽:無邊無際。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猶言整條黃河。
⑸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運。
⑺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豔裝,這裡指紅日為大地披上了紅裝。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裡指皚皚白雪覆蓋著大地。
⑻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裡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⑼風騷:本指《詩經》裡的《國風》和《楚辭》裡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⑽一代天驕:指可以稱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意思是上天所驕縱寵愛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漢時匈奴自稱。後來也泛稱強盛的少數名族或其首領。
⑾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
⑿數:數得著、稱得上。
【作品鑑賞】
《沁園春·雪》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
《沁園春·雪》分上下闋。上闋因雪起興,借雪景抒寫情懷。起筆不凡,「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不先寫「雪」字,而首推「北國風光」,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雅,可以冠結全篇。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雪覆蓋了一切,黃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動貌,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這裡「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凸現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謂靜中寫動,披滿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銀蛇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來「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銀蛇」「蠟象」兩個生動比喻,賦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一個「紅裝素裹」的美人的象徵,初步形成此詞的意境。
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
前三句「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裡」「萬裡」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裡都是冰封,千萬裡都是雪飄。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裡」「萬裡」都遠非目力所及,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沁園春·雪》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抒發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也正是中國的形象。「長城內外」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裡」「萬裡」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餘」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此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動態描寫,表現了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虛景,與前十句寫眼前的實景形成對比,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顯得嬌豔。「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並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沁園春·雪》中「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統一天下而奮鬥。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並揭示了為之奮鬥的動機。
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採」「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沁園春·雪》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裡
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畫龍點睛之妙。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裡」「萬裡」,「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裡。毛澤東講究詞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名家點評】
陳布雷說:「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可稱蓋世之精品。」
蔣中正說:「我看毛澤東野心勃勃,想當帝王稱王稱霸,想復古,想倒退。你(陳布雷)要趕快組織一批人,寫文章批判他。」
柳亞子說:「中國有詞以來第一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關注公眾號,將語文360隨身攜帶
- 語文360網 -
讓更多人領略語文的樂趣,得語文者得天下!
你點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