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老藝術有情——日本著名設計師粟津潔海報設計展舉辦 |
http://www.huaue.com 2017年3月2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引文 每一位曾經恐懼變老的人,在有幸得見黨晟教授之後,都在黨老師溫文儒雅的談吐中放下了對變老的恐懼。一位歐亞的同事說「如果變老意味著成為黨老師的樣子,那我希望老年在閉上眼又睜開眼的轉瞬來臨」。 穿越半個多世紀的春風細雨,讓我們側耳傾聽黨晟教授娓娓道來對恩師的追憶,看一代設計大師的默默教化如何成就藝術的感知與傳承。這場追憶的對象,便是粟津潔先生:揭開東洋藝術變革序幕的第一人、一位年輕人不能錯過的老人。 (圖一)設計大師粟津潔先生 註:本文節選了黨晟教授追憶粟津潔先生的部分文字,欲覽全文請移步2017年3月18日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一樓展廳 「粟津潔(Awazu Kiyoshi,1929—2009)先生是日本現代設計的奠基者之一,也是馳名國際的設計大師。有幸受教於粟津先生門下,是我青年時代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 (圖二)粟津潔先生與黨晟教授合影,1981年,背景為先生創作的馬賽克壁畫 「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譽的設計大師,為人處事卻極為率真坦誠。先生平日衣著隨意,笑語可親,但他講話不像多數日本人拘泥禮儀而含糊其辭。對於學生的設計方案,他會直述存在的缺陷並提出切實的修改意見。在授課時,先生往往語出驚人,比如「平面分割是設計師永遠的也是最高的任務」,「處理好文字內容,設計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在初入其門的學生聽來,此類堪稱「警句」的表述也許顯得高深莫測,但隨著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日後回味先生的教誨,就能真正領悟其中的要義並引以為受益終生的至理名言。……」 (圖三)粟津潔先生海報作品《第九屆現代日本雕刻展》 「……1984年,我因公赴日,得知先生在東京原宿舉辦畫展,遂專程前往看望。沒有多餘的寒暄,先生第一句話便問:「還在閱讀有關包浩斯的書籍嗎?」這句問話多少讓我感到突然,我故意反問:「先生近期的畫作大有新表現主義的風範,為何要我繼續研究包浩斯的理性方法?」先生的回答簡單明了:「因為中國沒有現代設計的思想體系。」上世紀80年代正是「後現代」思潮風靡一時之際,對以包浩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提出質疑、批評的專家學者大有人在,先生獨能不為時論左右,顯示出一位「過來人」洞悉20世紀設計發展脈絡的敏銳眼光。在藝術實踐中,先生廣採博納,勇於變革,但何者為「源」,何者為「流」,他自有清醒的認識。……」 (圖四、五)粟津潔先生海報作品 「兩年之後在西安大學創辦設計分部,得到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的鼎力協助,日方提供的幾件大型印刷製版設備,據說是粟津先生在數家企業奔走呼籲獲取的捐贈。因事務繁忙,我竟未寄函致謝,但先生關愛後學之心,我始終感銘未忘。……」 (圖六、七)繆拉-布羅克曼贈送粟津潔先生題詞 「再次見到先生就到了1997年的秋天。當時先生受聘任職東京印刷博物館館長,此番率團訪華,主要目的是從西安碑林訂購一件《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複製品作為博物館的收藏。一別十載有餘,先生雖已年屆古稀,依然精神矍鑠,談興不減當年。閒話之間,先生一再言及他對甲骨文的濃厚興趣,認為漢字的「六書」包含豐富的設計智慧,值得認真研究。看到先生臨寫的甲骨文字,其好學不倦的精神著實教人欽佩。……」 (圖八)粟津潔先生海報作品《第二屆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 「……未曾想到,此次晤面竟成永訣。先是聽到先生年邁體衰的消息,2009年4月又傳來先生辭世的噩耗。逝者已矣,但作為日本現代設計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粟津潔先生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先生的設計色彩絢爛,手法多變,豐富的圖形元素和空間構造,讓人目不暇接,猶如一場場視覺大片,觀後餘味無窮。……」 (圖九)粟津潔先生工作照 (圖十)粟津潔先生海報展 相關展覽介紹: 歲月不老藝術有情 展覽時間:2017年3月18日—2017年4月19日 開幕時間:2017年3月18日10:30 主辦: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展廳 協辦:粟津設計工作室 策展:任華 顧問:胡建波 展務:張寧 翻譯:王蕾 攝影:王超 裝幀:任華 學術主持:粟津KEN、黨晟、蘇中秋 展覽主持:張麗敏、郝春怡 執行策展:曹興 媒體推廣:王小舟、張楠 感謝:大野木啟人、佐藤博一、梅田美代子 |
關於西安歐亞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