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最新頒布 兒童性早熟年齡

2020-12-17 太平洋親子網

  嬰兒性早熟事件」雖已證明與奶粉無關,有關專家認為,這暴露出一些醫務工作者對「性早熟」專業知識的缺乏。昨日,衛生部發出「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明確給出了性早熟的概念。

  判斷性早熟水平待提高

  「乳粉疑致嬰兒性早熟」事件曾引起全國關注,衛生部檢驗證明,被報導的武漢性早熟嬰兒為假性性早熟,與奶粉無關。

  有專家也坦言,這一事件也暴露出一些醫務工作者對「性早熟」概念的混淆,在判斷各種「性早熟」的專業水平上有待提高。

  指南供醫院參考使用

  昨日的指南給出了「性早熟」的定義,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按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性早熟」可以分為中樞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這在以往分別被稱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在中樞性性早熟中,有一種為「不完全性中樞性性早熟」,是指患兒有第二性徵的早現;最常見的類型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診療指南稱,若發生於2歲內女孩,可能是由於下丘腦———性腺軸處於生理性活躍狀態,又稱為「小青春期」。

  據悉,指南將供醫療機構在臨床中參考使用。

  相關閱讀:衛生部《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

  衛辦醫政發〔2010〕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科學、規範地做好性早熟診療工作,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現印發給你們,供醫療機構在臨床診療工作中參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

  一、定義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按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分為中樞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以往分別稱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與正常青春發育類同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GA)發動、成熟的程序性過程,直至生殖系統成熟;即由下丘腦提前分泌和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活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發育並分泌性激素,從而使內、外生殖器發育和第二性徵呈現。外周性性早熟是緣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體內性甾體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徵的早現,不具有完整的性發育程序性過程。

  二、病因

  (一)中樞性性早熟。

  1.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如下丘腦、垂體腫瘤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轉化而來。

  3.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稱為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樞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類型,指患兒有第二性徵的早現,其控制機制也在於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發動,但它的性徵發育呈自限性;最常見的類型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若發生於2歲內女孩,可能是由於下丘腦-性腺軸處於生理性活躍狀態,又稱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為多,佔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則相反,80%以上是器質性的。

  (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徵特徵分類:早現的第二性徵與患兒原性別相同時稱為同性性早熟,與原性別相反時稱為異性性早熟。

  2.常見病因分類

  2.1女孩

  (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徵):見於遺傳性卵巢功能異常如McCune-Albright症候群、卵巢良性佔位病變如自律性卵巢囊腫、分泌雌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卵巢腫瘤、異位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攝入等。

  (2)異性性早熟(男性的第二性徵):見於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卵巢腫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攝入等。

  2.2男孩

  (1)同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徵):見於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較常見)、腎上腺皮質腫瘤或睪丸間質細胞瘤、異位分泌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攝入等。

  (2)異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徵):見於產生雌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睪丸腫瘤、異位分泌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攝入等。

  三、臨床表現和診斷依據

  (一)中樞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徵提前出現(符合定義的年齡),並按照正常發育程序進展,女孩:乳房發育,身高增長速度突增,陰毛髮育,一般在乳房開始發育2年後初潮呈現。男孩:睪丸和陰莖增大,身高增長速度突增,陰毛髮育,一般在睪丸開始增大後2年出現變聲和遺精。

  2.有性腺發育依據,女孩按B超影像判斷,男孩睪丸容積≥4 ml。

  3.發育過程中呈現身高增長突增。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齡提前,但無診斷特異性。

  不完全性中樞性性早熟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表現為只有乳房早發育而不呈現其他第二性徵,乳暈無著色,呈非進行性自限性病程,乳房多在數月後自然消退。

  (二)外周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徵提前出現(符合定義的年齡)。

  2.性徵發育不按正常發育程序進展。

  3.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4.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四、診斷流程和輔助檢查

  (一)確定中樞性或外周性性早熟,除按臨床特徵初步判斷外,需作以下輔助檢查:

  1.基礎性激素測定。基礎促黃體生成激素(LH)有篩查意義,如LH<0.1 IU/L提示未有中樞性青春發動,LH>3.0-5.0IU/L可肯定已有中樞性發動。憑基礎值不能確診時需進行激發試驗。β-HCG和甲胎蛋白(AFP)應當納入基本篩查,是診斷分泌HCG生殖細胞瘤的重要線索。雌激素和睪酮水平升高有輔助診斷意義。

  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發試驗。

  (1)方法:以GnRH 2.5-3.0μg/kg (最大劑量100μg)皮下或靜脈注射,於注射的0、30、60和90min測定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2)判斷:如用化學發光法測定,激發峰值LH>3.3-5.0 IU/L是判斷真性發育界點,同時LH/FSH比值>0.6時可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目前認為以激發後30-60min單次的激發值,達到以上標準也可診斷。

  如激發峰值以FSH升高為主,LH/FSH比值低下,結合臨床可能是單純性乳房早發育或中樞性性早熟的早期,後者需定期隨訪,必要時重複檢查。

  3.子宮卵巢B超。單側卵巢容積≥1-3ml,並可見多個直徑≥4 mm的卵泡,可認為卵巢已進入青春發育狀態;子宮長度>3.4-4cm可認為已進入青春發育狀態,可見子宮內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義的升高。但單憑B超檢查結果不能作為CPP診斷依據。

  4.骨齡。是預測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據,但對鑑別中樞和外周性無特異性。

  (二)病因學診斷。

  1.中樞性性早熟病因診斷: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後需做腦CT或MRI檢查(重點檢查鞍區),尤其是以下情況:

  (1)確診為CPP的所有男孩。

  (2)6歲以下發病的女孩。

  (3)性成熟過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樞病變表現者。

  2.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診斷:按照具體臨床特徵和內分泌激素初篩後進行進一步的內分泌檢查,並按需做性腺、腎上腺或其他相關器官的影像學檢查。如有明確的外源性性甾體激素攝入史者可酌情免除複雜的檢查。

  五、治療

  (一)中樞性性早熟。

  治療目標為抑制過早或過快的性發育,防止或緩釋患兒或家長因性早熟所致的相關的社會或心理問題(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齡提前而減損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標。但並非所有的ICPP都需要治療。

  GnRH類似物(GnRHa)是當前主要的治療選擇,目前常用製劑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緩釋劑。

  1.以改善成年身高為目的的應用指徵:

  (1)骨齡大於年齡2歲或以上,但需女孩骨齡≤11.5歲,男孩骨齡≤12.5歲者。

  (2)預測成年身高:女孩<150cm,男孩<160cm。

  (3)或以骨齡判斷的身高SDS<-2SD(按正常人群參照值或遺傳靶身高判斷)。

  (4)發育進程迅速,骨齡增長/年齡增長>1。

  2.不需治療的指徵:

  (1)性成熟進程緩慢(骨齡進展不超越年齡進展)而對成年身高影響不顯者。

  (2)骨齡雖提前,但身高生長速度亦快,預測成年身高不受損者。因為青春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故對每個個體的以上指標需動態觀察。對於暫不需治療者均需進行定期複查和評估,調整治療方案。

  3.GnRHa劑量:首劑80-100μg/kg,最大量3.75mg;其後每4周注射1次,體重≥30kg者,曲普瑞林每4周肌注3-3.75mg。已有初潮者首劑後2周宜強化1次。但需強調的是,維持劑量應當個體化,根據性腺軸功能抑制情況而定(包括性徵、性激素水平和骨齡進展),男孩劑量可偏大。對按照以上處理性腺軸功能抑制仍差者可酌情縮短注射間歇時間或增量。不同的GnRHa緩釋劑都有效,產品選擇決定於醫生用藥習慣和患者接受程度(如更接受肌肉或皮下注射)或當地產品供應情況。

  4.治療監測和停藥決定:治療過程中每3-6個月測量身高以及性徵發育狀況(陰毛進展不代表性腺受抑狀況);首劑3-6個月末複查GnRH激發試驗,LH峰值在青春前期水平提示劑量合適。其後對女孩需定期複查基礎血清雌二醇(E2)和子宮、卵巢B超;男孩需複查基礎血清睪酮濃度以判斷性腺軸功能抑制狀況。每半年複查骨齡1次,結合身高增長,預測成年身高改善情況。對療效不佳者需仔細評估原因,調整治療方案。首次注射後可能發生陰道出血,或已有初潮者又見出血,但如繼後注射仍有出血時應當認真評估。為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療程至少2年,具體療程需個體化。

  一般建議在年齡11.0歲,或骨齡12.0歲時停藥,可望達最大成年身高,開始治療較早者(<6歲)成年身高改善較為顯著。但骨齡並非絕對的單個最佳依據參數,仍有個體差異。

  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藥物治療,但需強調定期隨訪,小部分患兒可能轉化為中樞性性早熟,尤其在4歲以後起病者。

  5.GnRHa治療中部分患者生長減速明顯,小樣本資料顯示聯合應用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可改善生長速率或成年身高,但目前仍缺乏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資料,故不推薦常規聯合應用,尤其女孩骨齡>12歲,男孩骨齡>14歲者。

  有中樞器質性病變的CPP患者應當按照病變性質行相應病因治療。錯構瘤是發育異常,如無顱壓增高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表現者,不需手術,仍按ICPP藥物治療方案治療。蛛網膜下腔囊腫亦然。

  (二)外周性性早熟。

  按不同病因分別處理,如各類腫瘤的手術治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予以皮質醇替代治療等。

相關焦點

  • 衛生部:關於兒童性早熟與牛奶雌激素相關問答
    二、關於兒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個相對的時間概念,是指第二性徵出現的年齡比同時代、同種族、同性別的正常人群要早。正常人群的青春發育年齡隨時代而不同,有不斷提前的趨勢。就目前而言,女孩在8歲前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和/或9歲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和/或一側睪丸容積≥4ml,就被認為是性早熟。
  • 兒童性早熟知多少
    2020全國科普日兒童性早熟知多少性早熟這點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性早熟。尤其今年因疫情造成的史上最長假期,導致孩子在家中多吃少動,性早熟的兒童比以往明顯增多。有些家長對兒童性早熟的認識還存在誤區:有的家長對女孩子的肥胖不以為然,待孩子比同齡兒童較早出現月經,才想到來就診;有的家長一聽到性早熟就非常緊張,非要打針治療。那麼,究竟什麼是性早熟?如何早期發現性早熟?是否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治療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性早熟這點事」。什麼是性早熟?
  • 衛生部今通報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事件調查結果
    衛生部昨日稱,今日將召開發布會,公布「嬰兒早熟門」事件的調查結果。  昨晚,衛生部新聞辦群發簡訊稱,將於今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事件」調查結果。這意味著,大家最關心的,奶粉中到底有多少雌激素,出現「性早熟」症狀的兒童是否因喝奶粉引起?都可能會有答案。
  • 吃出來的兒童性早熟?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不良已成為歷史,但很多父母卻為孩子的性早熟犯了愁。有人認為,進食反季節蔬果、「催熟」的雞鴨、碳酸飲料和膨化食品等會導致幼兒性腺提前發育,造成性早熟。性早熟果真是吃出來的嗎?讓我們先來看看有導致性早熟嫌疑的「催熟食品」和「垃圾食品」。
  • 兒童性早熟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就診率卻不足30%
    發病率逐年上升 部分地區已達9%黃曉燕介紹,兒童性早熟是指在青春期以前,與年齡不相稱地過早出現第二性徵,並伴有體格快速發育,一般認為女孩8歲以前出現乳房發育,男孩9歲以前出現睪丸增大發育即稱為性早熟。而在性早熟兒童中,女孩發病率為男孩的5-10倍。兒童性早熟已成為僅次於肥胖的第二大兒童內分泌疾病。
  • 性發育提前到9歲了,如何避免兒童性早熟?
    1、腦部有過某種病變,比如結核性腦膜炎以及後遺症等,會造成兒童性早熟;2、顱腦外傷,比如顱底骨折,和嚴重產傷時,也會導致兒童性早熟;3、患有腎上腺皮質增生、腎上腺皮質腫瘤、性功能腫瘤等疾病時,都有可能造成性早熟;4、家族史中有性早熟的先例
  • 什麼是兒童性早熟?男女孩有什麼差異?
    最近很多家長都諮詢關於兒童性早熟的問題,這個話題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從今天開始,專門在頭條文章中,就兒童性早熟的話題,分成十幾個章節,詳細地和大家說說,希望對各位家長有幫助!今天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兒童性早熟?
  • 兒童性早熟不只影響身高 警惕低齡娃第二性徵發育
    圖片說明:性早熟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高,還可能造成一系列心理和行為問題。網絡圖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3日報導:近年來,世界範圍內青春期發育開始的年齡有逐漸提前趨勢,中樞性性早熟的診斷與治療日益引起人們重視。
  • 兒童性早熟 到底誰惹的禍?
    「兒童青少年性發育、生長發育、心理行為發育是唯一、同時、動態、交叉出現的過程,又會因人而異,並且跨度之大明暗不一,常常是每3個月一小變化,每6個月一大變化,甚至會出現生活年齡度過1個月,骨齡年齡悄悄長5個月的極端現象。」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健康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泓曾經呼籲,兒童青少年亟須接受更為科學的體檢和醫學幹預。
  • 兒童性早熟分真性和假性性早熟,家長們知道嗎?
    上一節我們分享了關於什麼是兒童性早熟,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特徵,但站在科學的角度看上來講,其實兒童性早熟也分真假,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什麼是兒童真性性早熟?什麼是兒童假性性早熟?請大家持續關注,這裡有您關注的各類健康科普。
  • 我是上海兒醫中心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王秀敏,關於兒童性早熟,問我吧!
    我是上海兒醫中心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王秀敏,關於兒童性早熟
  • 淺析性早熟(一)
    參考文獻:[1]楊挺,王明歡.兒童性早熟與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7):1510-15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衛辦醫政發(195)號】[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1,19(4):390-392.
  • 這些拖鞋「有毒」,或致兒童性早熟!
    過量接觸攝入,可能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增加女性患乳腺癌機率,或致兒童性早熟。生育期間女性接觸或攝入量過多,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缺陷。 這不是回X鞋第一次被測出 鄰苯二甲酸酯超標!
  • 兒童性早熟和哪些因素有關?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這些表現!
    兒童性早熟跟什麼有關?1、生長發育的加速趨勢。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改善,疾病減少等因素,使這一代孩子性發育及性成熟提前。國外文獻報導,由洗滌、農藥、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產生環境類激素汙染物,這些汙染物均被發現具有雌激素的活性,通過水源、食物、皮膚吸收,成為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促進原因。3、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如電視、電影、報刊、雜誌等,與性有關的內容比以前顯著增多,一些兒童很早就可以從影視裡接觸超越其心理年齡的行為畫面。
  • 經常忽視的六大原因會導致兒童性早熟,真是防不勝防
    我們接上一節內容,來說一下假性兒童性早熟是由於什麼原因導致的,也請您繼續關注,後續還會繼續分析兒童性早熟的其他話題。兒童假性性早熟,是由於我們在餵養孩子的過程中由於外界環境導致的兒童第二性特徵開始發育,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臨床,總結出一下幾點原因,也請父母必須重視,這些原因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無法避免的,但有一些我們家長絕對是可以做到避免。第一,兒童的食物問題。
  • 兒童性早熟專題三:吃出來的早熟(下)
    接下來我們繼續上期的話題,繼續聊一聊家長們關心的和早熟有關的飲食問題。2、在搜索萬方資料庫植物雌激素的文獻發現,內容多與成人有關,與兒童早熟相關的研究甚少。3、只有一篇飲食與兒童性早熟的研究進展中介紹:豆類及其製品與兒童性早熟的關係尚有爭議。
  • 兒童性早熟調查震驚浙江,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性早熟?
    她說,孩子從小臉色蒼白,有點貧血,她想給孩子補血,就讓她每天喝兩杯阿膠衝劑,吃了幾個月之後,孩子的乳房就有點發育了,到醫院確診後,她趕緊停掉。另外一個孩子家長則表示,自家小孩愛吃洋快餐,吃了好幾年,現在性早熟了。
  • 調查稱兒童性發育提前:女孩9歲開始乳房變大
    現代快報記者 安瑩 劉峻  最新數據  兒童性發育時間提前了  「我女兒才9歲半多一點,乳房就變大了,是不是性早熟?」「我女兒十二歲就初潮了,是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  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倩琦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個數據是最新的,比較靠譜。這是全國多家兒童內分泌治療中心聯合調查的一個數據,基本能反映出目前兒童性發育的一個現狀。相比過去來說,兒童性發育時間確實是提前了。
  • 兒童性發育時間提前:女孩平均9.7歲,男孩11.3歲
    現代快報記者 安瑩 劉峻  最新數據  兒童性發育時間提前了  「我女兒才9歲半多一點,乳房就變大了,是不是性早熟?」「我女兒十二歲就初潮了,是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  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倩琦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個數據是最新的,比較靠譜。這是全國多家兒童內分泌治療中心聯合調查的一個數據,基本能反映出目前兒童性發育的一個現狀。相比過去來說,兒童性發育時間確實是提前了。
  • 吃了鄰居的避孕藥 3歲女孩來了「月經」性早熟
    作者:劉少龍 通訊員劉菊秀] [編輯:劉樂]     兒童性早熟,嚴重影響孩子健康。近日,湖南省轉發衛生部的《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簡稱《指南》),《指南》將性早熟定義為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昨日,湖南省兒童醫院兒保所所長鍾燕教授說,兒童性早熟發生率正逐年增多,但真正因疾病導致性早熟的不足一成,90%的孩子發生性早熟是受外部因素影響。     鍾燕教授說,在她接診的過程中,有一對姐妹都是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