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男生女的問題,身邊很早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看開。「生男生女都一樣」「我想要個女孩」「兒女雙全最好」,諸如此類的話題,讓性別問題的壓力緩解很多。
老一輩父母中,也許還有一些人抱著重男輕女的思想,但也在年輕人的勸說下,慢慢鬆動。
網絡上,見過一個年輕父親,看著旁邊產床上剛誕生的女孩,羨慕得不得了。身邊也有一位同事,一胎是兒子,二胎生了一個女兒,當天晚上,通宵沒睡,一直盯著自己女兒看,說是越看越好看。
其實,血脈傳承不在男女,而在於父母的教育,還有兒女的爭氣。
最近,網友晚晴(化名),遇到一件煩心事。
-1-
晚晴去年結婚,丈夫家是個大家族,倒不是多富有,而是父輩的兄弟姐妹很多,所以這一輩的兄弟姐妹也很多。
當然,兩個人生活,也不是天天與親戚們打交道,所以婚後生活還算甜蜜。
有一天,婆婆要搬來一起住,丈夫與她商量,晚晴也沒有反對,心想老人年齡逐漸大了,在這裡也好照顧。
婆婆搬來之後,第一時間給晚晴調理身體。同時催促著兩個人,準備要孩子,而且一定要是兒子才行。
對於要孩子的晚晴並不反對,但是婆婆對於「男孩」的執念,她有些不理解。
「媽,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男孩女孩不都一樣嗎?」
想不到婆婆說:「你放心大膽的生,不要在意錢,生了兒子我負責買房子,湊彩禮。」
晚晴知道婆婆誤會了,但無論她怎麼解釋,婆婆依舊放不下。
丈夫也一起勸說,婆婆直接動手,輕輕踹了丈夫屁股一腳:「不關你的事,這是我跟晚晴商量的!」
丈夫也是哭笑不得。
-2-
備孕的過程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婆婆天天給她做好吃的,原本身材苗條的晚晴也胖了一圈兒。但她不好意思不吃,因為婆婆早上起來,天還沒亮就去菜市場挑最新鮮的菜,去肉鋪買最乾淨的肉,著實也很是辛苦。
幾個月後晚晴懷孕了,婆婆更加無微不至,等到晚晴肚子隆起來時,常常主動盯著晚晴的肚子看,有時點頭微笑,有時搖頭嘆氣。
晚清知道婆婆在想什麼,她也不幹預,一心都撲在肚子裡這個小生命上。
等她的肚子慢慢大起來後,婆婆的臉色慢慢不太好看了。
「你嫂子姐姐家懷孕時,我都去看過,你這個形狀,八成是女孩兒了。」
丈夫在一旁搭腔:「太好了,冬天不冷了。」
婆婆又照著丈夫屁股踹了一腳:「沒你事兒!」
晚晴知道婆婆思想還是比較守舊,也不敢多說話,因為她也不能確定肚子裡是男孩還是女孩。
雖然婆婆不再多說,但讓晚清明顯感覺到的是,夥食的質量在慢慢下降,婆婆也沒有以前關心自己。
她有些心酸,哭笑不得,也對未來擔憂起來。雖然對於男孩女孩她並無執念,但看婆婆的樣子,假如真是個女孩,可能她根本不會幫自己看孩子了。
-3-
距離預產期還有一個月,婆婆還是守在晚晴身邊。
這天她燉了湯,等兩個孩子下班吃飯。晚晴因為懷孕,所以回來的早。見桌上一碗熱騰騰的湯,打聲招呼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這土豆湯真好喝,有一股肉味兒。」晚晴對婆婆說。
婆婆沒說話,自己看著電視。晚晴還沒吃完,丈夫也回來了。
婆婆起身,在廚房裡端出另一碗湯。晚晴抬頭看去,只見這碗湯裡,排骨比土豆還多。
再看看自己吃的這碗,她頓時明白了,這是婆婆給自己兒子留著呢。眼淚慢慢的噙滿眼眶,她放下勺子問:「媽,為什麼我的碗裡一塊排骨都沒有,就因為我肚子裡的孩子看著像女孩兒嗎?就算像女娃又咋了?」
婆婆見兒媳哭了,也有些慌了神,急忙說:「端錯了,端錯了,你吃的那碗是留給我的!」
晚晴依舊沒有停止哭泣,婆婆對自己的態度變化她知道,這段時間,因為男孩女孩的壓力一股腦爆發出來。
丈夫急忙把自己那碗湯放在她面前,晚晴卻從餐桌離開,回了臥室。
外面是丈夫和婆婆的小聲爭吵。
晚晴不相信婆婆的解釋,無論丈夫怎樣勸說,她都下定決心要回娘家。
第二天早上,婆婆做了她最愛吃的早飯。看著熱騰騰的素餡兒餃子,她知道婆婆一定起得很早,心裡的鬱悶也消散大半。
未來的日子還是自己要過,男孩和女孩,都會是她的心肝寶貝。老人的想法她理解,但感受著腹中新生命的成長,她覺得作為一個母親,應該承擔所有的委屈,然後給自己孩子一片晴朗天空,因為她是孩子最直接,也是最終的守護者。
感情需要交流,不能改變他人,也未必要改變自己
父母一輩與自己,因為時代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必然有些理念是不同的。而夫妻在對方的原生家庭中,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
父母要去孝順,理念不同又可能產生矛盾,這一點需要每個子女主動協調,主動交流。理念可以不同,但最好不要因為這些不同產生矛盾,又讓矛盾帶來感情的裂痕。
在「男孩還是女孩」這個話題上,六零後的父輩們已經開明了很多,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歧視,反而對孫輩格外疼愛。
與此同時,也有些老一輩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試圖改變,往往帶來更大的裂隙,倒不如主動交流,避免矛盾擴大。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老一輩有些陳舊觀念,不要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的愛別跑偏,因為父母才是子女最直接的守護者。
既然走到一起,「一家人」的概念就漸漸紮根了。無論公婆,還是嶽父嶽母,都期盼子女能夠幸福。所以,子女的話他們會聽,孫輩的疼愛有時更甚於子女。究其原因,就是每個家都是一個整體,子女的孝順,父母的支持,都在影響整個家庭大事小情的和諧。
每個家都是一幅山水畫,相處中,所做的每件小事每個想法,都在給這幅山水畫填塗色彩,最終的瑰麗壯闊,也在這一筆筆的塗畫中,展現成型。
所以,如果感覺有矛盾了,儘早盡心地交流,做好感情傳遞紐帶,同時,也要守護好自己的初心,給孩子最公平的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