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簡介
重慶民族研究院是長江師範學院整合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陵山特色資源利用與開發研究中心兩個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文化部烏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國家民委武陵山片區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西南地區土司文化研究中心等組建而成的科研創新平臺,是重慶市博管辦批准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單位。本單位在烏江流域和土司問題及重慶民族等研究領域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和特色,探索出了全流域視野、多學科融通、跨民族觀察的研究範式,在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與「多元一體」民族教育、中國土司制度與西南土司國家認同等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建樹,具有政策諮詢和決策參考的價值。重慶民族研究院將進一步加強校內外協同創新,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升民族學學科建設水平,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招聘方向
三、招聘條件
1.遵紀守法,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及溝通能力,具有與研究項目相關的學科背景。
2.已經取得博士學位或已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四、福利待遇
1.工資實行年薪制,工資標準與出站條件掛鈎。研究人員進站後,按每月1萬元標準預發;中期考核合格,一次預發5萬元並繼續按月預發;出站考核時,根據取得科研業績核定工資總額,學校再與研究人員結算並一次性補發剩餘工資。
2.學校為每位博士後提供科研啟動費5萬元。
3.博士後在站期間,按我校流動科研人員管理,計算工齡,繳納養老保險、工傷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積金,按每月1500元標準發放住房租金。
4.博士後在站期間,可在工作站所在單位申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5.博士後在站期間的戶口可遷移到工作站所在單位的集體戶口,期滿出站後辦理戶口遷移手續,遷回原單位或就業單位,如有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博士後本人流動。學校負責安置配偶在隨流期間的工作,享受編制內教職工同等待遇;學校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問題。
6.博士後出站考核成績良好的,學校將按當年人才引進政策優先引進到學校工作。
五、報名方式
學校常年接受博士後進站申請。申請人將《博士後研究人員申請表》(在中國博士後網站下載)、兩名本學科領域內具有正高職稱專家的書面推薦信掃描件、博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或培養單位學位辦出具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通過證明材料掃描件、本人簡歷(如已婚需附配偶簡歷)、有效身份證掃描件(身份證、護照)等材料發送到bgb@yznu.cn。聯繫人:楊老師陳老師;聯繫電話:023-72791177;
通訊地址:重慶市涪陵區聚賢大道16號長江師範學院人事處;郵政編碼:40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