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於體力,沒有雲存儲,只有腦迴路。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708天的第708篇原創文章
半夜12點了才到家,但是仍然很興奮,因為晚上回清華見到了我的恩師李彬老師。
毫不誇張的說,李老師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恩師。每年年底,我媽都會給李老師寄上一點我們東北的土特產,我也會寄上新年禮物,每年除夕那天,我第一個打電話拜年的也一定是李老師,雷打不動。
但是,從清華畢業六年,雖然我也會經常回學校,但是從沒能再見到李老師。
前幾天,李老師給我發了一個海報,是今天李老師的課上請來的大咖戴錦華教授的海報,我立馬就給李老師回復,太好了李老師,我要回來聽戴老師的課,最重要的,我要回學校看你。
這是時隔多少年之後我和恩師的第一次見面。
我激動的一進到李老師辦公室的門,就給了李老師一個五秒鐘的擁抱。
九年前,我第一次見到李老師時,他就是那樣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翰林子墨、大將之風。快十年過去,我已經為人妻、為人母,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然而,時光卻沒在李老師的臉上留下任何痕跡,今天再見到他,有如當年在新聞學院的二層第一次見到李老師時一樣。
那一天,陽光甚好,幾束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教室,李老師走進來,那真是氣宇軒昂、文人風骨,陽光落在他的臉上,笑容可掬,完全沒有教授和領導的架子。
就是在那五秒鐘,腦子裡像過電影的一樣,過往的很多畫面唰唰唰的過。
又看到李老師親切的笑容,我立馬回過神來,坐在了李老師對面。
本來說是下午五點多,我到李老師辦公室找他之後,我們一起去接戴錦華教授,但是戴老師下午臨時有一個會,要晚一點到,我得以又多了一個小時和李老師聊天的時間。
我開始給李老師匯報我畢業這六年的近況,我告訴李老師說,是因為他當年鼓勵我們寫作,才在我心裡埋下了種子,如今,寫作已經成為我生命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告訴李老師,我已經結婚生子了,寶寶一歲7個月,特別有個性。
我還告訴李老師,我媽媽一定要讓我代她問好,今年沒法寄東北的特產了,但要把海南的水果給李老師寄回來吃。
李老師也被我打開了話匣子,講他在疫情期間,開始寫硬筆書法,買了宣紙,手寫了幾千首喜歡的唐詩。還送我了20首他的親筆手寫稿。
厚厚的一落,李老師說:給你,見字如面。
講他最近在讀的書,講到《毛主席年譜》時,很多故事情節被他一講,立馬躍然紙上,我當場在京東下單。
講《錢鍾書選唐詩》,講《錢鍾書詩注》。
李老師在網上有過一個「李彬書單」非常火爆,裡面記錄了一百本李老師推薦的必讀的好書。現在在網上也能搜到。
期間,我看李老師的書法,落款寫著「聽貝五」,我接著問「李老師是一邊聽曲子一邊寫嗎?」
李老師立馬在手機裡找出《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還有蕭邦。
這太是李老師的風格了,一手執筆,一耳聽曲。
講他的兩本著作明年也快要出版了。一本是講人生經歷的,一本是硬學術的。
然後,我腆臉感嘆了一句:要是能跟李老師一起出書該多好啊。
李老師竟然回答,這個提議很好,他考慮一下!!
我今天晚上的驚喜著實太多。
到了六點多,接到了戴錦華教授,戴老師是電影影評人中大名鼎鼎的大咖,我得以第一次蹭到了清華新開設的教授的餐廳,據說是已經退休的教授都不允許來,結果我不僅蹭了教授們的飯,而且還是和李彬教授、戴錦華教授、汪暉教授一起吃的這頓飯,教授們都樸實的不能再樸實了。
晚上的這堂戴錦華教授的課,是我六年以來,第一次回到學校聽課。
儘管10點多下課,開回家要一個多小時,但是也樂此不疲。
我很幸運,很多報答還都來得及。
已經跟李老師約好了,下周四還要去聽課。
不說永遠,只說「明天見」!
點擊原文,查看已日更的500篇文章~
作者:申鶴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咔咔照片直播
視頻產業網際網路平臺ACTION
創始人&CEO
個人公眾號「不在圈子裡」
每天更新和創業、影視、大歷史、生活相關的原創文章
熙熙攘攘
一片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