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以前的孩子沒有紙尿褲穿,在不會上廁所的年齡,父母會用尿布結合把尿的方式,幫助孩子排便。但是,後來生活條件變好,父母了解的育兒知識更加多了,知道給孩子把尿,如果姿勢不當,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脊椎健康,而且不利於孩子排尿習慣的養成,所以就慢慢開始摒棄了「把尿」這種行為。
可以說,父母放棄對孩子把尿,算是一個新時代育兒向舊時代育兒告別的過程,是一件好事。但是,現在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就是,舊頭「把尿」剛摒棄,「新型把尿」又露頭。父母不在意,孩子依然很遭罪。
「新型把尿」
「新型把尿」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只要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排便了,就會不停地催促孩子去排便,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想要排便。父母都會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排便。雖然,「新型把尿」不會像舊的「把尿」那樣,父母一定會手握孩子的兩條大腿,呈八字形打開,讓孩子的臀腰靠在肚子上,用行動強制孩子排便。但是,「新型把尿」實質上所產生的破壞力和後果,幾乎和舊的「把尿」一樣,都會給孩子的成長發育。
影響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育
孩子未滿2歲前,尿道的括約肌功能還不完善,身體還沒有能力控制小便。但是,孩子每次膀胱的充盈,對括約肌來說都是一次刺激。神經會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然後大腦再向身體發出排便的信號。這一連串的反應,孩子就慢慢開始對小便進行控制。
也就是說,孩子在尿意漸濃的過程中,他的括約肌也在發展。父母擔心孩子尿褲子或者尿床,頻繁提醒孩子「要上廁所了」。可能孩子還沒來得及感受到有便意,就強迫自己上廁所。其實膀胱無法得到足夠的刺激,括約肌功能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
孩子什麼時候上廁所,要不要上廁所,都是由父母說了算。如果孩子不聽從,可能還會招來父母的責備。孩子從心理上會對上廁所這件事情感到有壓力。若是孩子已經有自尊心了,父母還在人多的地方催促他上廁所,孩子就會感到羞恥,間接給心理帶來傷害。
其實,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要經歷尿床、尿褲子,父母要學會坦然接受,避免刻意提醒孩子排尿,讓上廁所影響孩子的情緒。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學會上廁所是早晚的事情,家長插手過多,反而擾亂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