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學生的教育意識越來越高,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學生出國不僅僅局限於讀碩士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準備赴英讀博。那麼英國博士有什麼優勢?要怎麼申請呢?
英國博士的優勢
文憑含金量高
英國教育體制優勢之一就是文憑含金量高,當然博士也不例外!英國大學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都是有目共睹的!各大大學榜單中除了美國就是英國霸屏,足以說明英國教育無可撼動的地位。
本科直博
在英國,只要本科畢業就可以直接申請PhD啦,不像在國內必須要經過碩士過渡。不過對於國內同學來說,直接申請是會難度高一些,不過也不是沒有機會哦。
獎學金種類多
英國PhD獎學金種類很多,CSC,學校的,學院的,導師的,校外機構的。獎學金來源最好先從學校入手,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獎學金再去尋找校外funding!英國為了吸引更多的學術性人才,每年都會提供大量的獎學金給到優異的學子。
申請時間軸
通常申請英國博士的時間規劃分為6個階段,以2019年1月開始規劃為例:
1
2019年1-7月
至少有為期6個月的知識儲備時間,思考並整理研究領域,進行相關專業 論框架和基礎知識的了解。對於這一環節,你需要了解到:你的Topic是否新穎,是否獨到,是否實用,真正的研究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2
2019年8-9月
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大量的閱讀讓你能了解到某一課題研究的狀態,你是否要繼續研究,還是另闢蹊徑。這期間還要查閱相關領域導師的信息,針對自己的研究課題準備博士申請材料,包含學術CV、研究計劃草案、導師名單 、套磁信)等。
3
2019年10-12月
針對導師進行套磁,將研究計劃和CV發給導師,並根據導師回復進行修改和完善,正式遞交申請。
4
2020年1月-2020年3月
開始陸續收到面試邀請,準備面試的環節是博士申請中又一重點和難點。
5
2020年4-6月
收到offer,完善學校要求填寫的各項表格,確保offer。
6
2020年7-9月
換取CAS,籤證辦理,入學等。
說了這麼多,那麼英國博士到底怎麼申請呢?
申請攻略
本科在讀學生
如果你在本科階段就產生了之後在英國深造讀博士的想法,那麼你現在需要的做事情是:
· 本科的GPA爭取保持在85+;
· 語言考試不需要過早準備,有效期距離入學不大於兩年;
· 注意累積參與各類研究項目,能發表就發表,不能發表就參與一些學術會議。
背景較強
985/211院校,分數88+,語言成績合格之外,商科GMAT 700+。同時部分學生可能有一些科研背景或者是獲得了學科相關度比較高的獎項,這類學生可以嘗試著申請一些1+3項目。
1+3項目指的是讀一年的MRes(研究型碩士)通過考核之後直接upgrade進入博士的學習。一般offer會寫明1+3的情況。比如之前推薦過的華威項目就是1+3。這類項目更常見於理工科類,人文社科類相對來說比較少。
如果是人文社科背景也不錯的學生,可以嘗試著直接按照博士的申請方法聯繫教授,然後通過套磁之後嘗試著和教授溝通先做他的研究型碩士的學生。
背景中規中矩
大多數學生的背景應該是屬於比較中規中矩的,那麼多數人應該是申請一個授課型碩士作為過渡再準備下一步的升學。這樣的步驟是大部分人所經歷的,但是這裡也需要注意幾件事情:
注意選擇學科要和未來博士傾向的學科要有相關聯(比如市場營銷未來轉經濟學就十分麻煩);
儘量選擇未來可以留下來深造的學校就讀碩士。這樣的好處在於本校直升更容易拿到獎學金以及時間可以高度銜接。
雙非背景or均分不高
如果你本科是雙非或者是均分在75-80之間,你會遇到碩士比較難申請到好學校的問題,建議碩士選擇申請研究型碩士(master by research/master of philosophy)。
這樣的好處在於,利用研究型碩士的審核標準,使得他們更有機會。此外更重要的是,這種申請方案可有利於未來直接留在本校繼續深造讀博士。
碩士在讀學生
英國在讀碩士
平時的分數儘量保持65+,如果你的目標是G5,請爭取70(低於60基本沒救了)。
注意:英國的博士會單獨要求畢業論文分數,一般來說QS150以內的商學院會要求65+,部分會要求70+,理工科類也儘量保持65+。
其他地區在讀碩士
無論你是在哪一個地區的在讀碩士,始終記住兩點:
分數儘量保持在85%(理工科的可以略),碩士項目必須要有畢業論文。
如果你是非英語教學地區畢業的碩士,那麼你還需要準備雅思。
在職人員
本碩背景不佳的建議參考上面提到的再讀一個研究型碩士作為過渡。然後畢業之後直接留在本校繼續讀博士。
高校工作者
在高校的工作者,會有比較多的一些科研機會。建議把握好一些論文發表和科研機會,以便提升自己的科研背景。
以上就是OM君給大家整理的英國博士的優勢、申請時間、各個時間段的申請建議,大家在了解清楚這些之後,想要開始申請博士的話,那就需要準備申請材料了,博士的申請材料需要的內容就多了,下面OM君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準備
Proposal(個人陳述)
proposal的話題來源有以下幾種情況:
背景比較好的學生不帶proposal套磁,由對應的教授給話題和方向。
背景比較一般的學生需要帶proposal套磁,則自己search找好感興趣的教授,對症下藥,找對應的話題寫。
人文社科類的重點主要在literature review,理工科類側重於方法論和實驗。一篇proposal的長度不宜超過5頁(加上reference,7頁以內)。
Proposal基本內容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Literature Review - Research Question - Methodology - Timeline
推薦信
一般需要2封推薦信。
注意:博士申請和碩士申請不一樣,推薦信是由老師自己遞交。一般老師會收到一個連結,然後通過這個專屬連結遞交。
如果是在海外讀的碩士,最好是能夠由國外的教授做推薦人。但是一般國外的老師比較誠實並且不會像國內老師讓學生代筆寫。
PS(文書)
不同於碩士的PS,博士的申請的PS要更加側重於自己的研究能力以及自己做研究的決心。
英國博士到底要花多少錢?有獎學金嗎?
自費讀博
在英國,國際學生的學費每年大約是1.8萬英鎊左右,當然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差距也是比較大的,所以這只是一個平均值數字。
英國博士通常是三年,所以三年的學費大約在50多萬人民幣左右。
據統計,美國的費用會更高,通常在2.8-4萬美金/年之間。
附卡迪夫大學15-16年博士費用,不同專業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醫學方面的課程學費還是非常高的,卡迪夫大學這個專業一年就要31萬人民幣的學費了!
學費之外,生活費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地方。
房租
在英國讀書,很多留學生都是選擇租房,一般中國學生租的房子大約在5萬人民幣左右,當然組的好,就更貴了。
一般來說,在外租房會比學生公寓便宜!
夥食費
吃的方面,英國不算很貴,和國內一線城市差不多,超市的牛奶、水果要比國內還便宜。
交通費
英國出行交通費還是非常貴的,如果去了英國最好是辦一張年卡,聽說能省下一個包包的錢哦,還是不少的。
獎學金申請渠道
官方渠道
政府設立的獎學金
徵服設立的獎學金有些只給本國人,有些是歐盟成員國的學生可以申請的。
中國學生作為國際學生,只能申請:
British Chevening Scholarships( 志奮領獎學金),不過這個主要是針對碩士課程的!
British CouncilFellowship Programmes,英國文化委員會下設的獎學金,內容非常的豐富,從短期的課程到博士課程都有,甚至能覆蓋整個博士階段的學費和生活費,當然這也是有一定條件的。
當然,能拿多少獎學金,就要看自己,想要申請這樣的獎學金,必須要寫書面申請。
非政府類獎學金Euraxess UK
這個是非政府組織,原成立於歐盟,現由英國文化協會託管,這個機構向全世界的學生提供研究課程的獎學金。
有專門面對中國學生的獎學金組織Great Britain China CenterChinese Student Awards
學校的獎學金庫
每個學校都有,這也是最可靠獲取獎學金的方式,具體的,同學們可以向所申請的學校提出獎學金申請。
總體來說,博士獎學金大致就是以上幾種
想要拿到比較多的獎學金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讀文科。
不過除了以上官網公布的獎學金機構外,還可以向一些私人機構獲取,這些可以問自己的導師或者是學校。
案例分享:
Dorottya Cserzo, 這位來自匈牙利的PHD學生申請到了2份獎學金。
案例說明:一定要問你的導師,他們能給你幫助,告訴你哪裡還可以申請獎學金並且幫助你申請。不要害怕,不要因為一上來沒有獎學金拿,就放棄讀博士了。試著去尋找和你研究領域相關的兼職的機會,找找看,不難的。不要嫌獎學金比較少,能申請到已經不錯了。申請少量的獎學金成功的機會更大。
她的獎學金,一個是theGen Foundation 一個是SidneyPerry Foundation
這位同學在卡迪夫博士的研究方向是digital video-mediatedcommunication,她主要是從語言學的視角去研究去研究社交媒體中的非語言因素。
以上2個獎學金應該都不算是政府獎學金,學校給了她幫助:
她申請到的第一個the Gen Foundation的獎學金原本是給理工科學生的,現在也考慮給語言學,和藝術類的學生。
第二個通常是提供給本科生和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博士生的,並且你的本科的成績要比較好。而且這個機構還鼓勵她可以繼續申請第二年的獎學金。
所以去學校找一些獨立機構幫助申請獎學金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英國博士很難畢業嗎?
博士是學術界的最高學位,然而要想達到這個目標,註定要經過堅韌不拔的艱苦攀登。你要經受讀博的巨大壓力。
這裡既有導師給的壓力,還有長時間不出成果導致的焦慮,以及學校其他同齡人給的壓力。
選擇讀博,就是選擇一趟漫長而艱巨的旅程。
根據這份數據,英國全日制博士5年畢業率僅為57%,7年畢業率僅71%。在圖表上的國家中,這個比例已經算高的了。
美國全日制博士7年畢業率僅46%,10年畢業率僅57%。
加拿大博士10年畢業率僅50%。
如果你選擇讀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你要面對的可不只是「禿頭」這麼簡單,有些人甚至因為讀博得了抑鬱症。
有研究發現,「博士經歷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
無法按時畢業是導致抑鬱的主要原因。
在美國讀博的學生中,有接近一半最終無法獲得學位,這意味著數以萬計的美元和努力都打了水漂。
而據澳洲 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在2010到2016年間,共有43.7萬名本土和國際學生在澳洲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然而在這6年間只有6.5萬人順利畢業。
所以,不要輕易選擇讀博。
在讀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你即將面對什麼。
來聽聽一位博士生的真實故事。
Mohammad Zabri Johari,花了7年時間,終於從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博士畢業了。
他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馬來西亞的大學度過的,本科專業是認知科學,研究生專業是健康科學。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攻讀博士的課題是體重管理。
博士的第一年過的很順利,但從第二年開始,壓力襲來。
他被4人制導師小組「折磨」,同時還經受著一些個人問題的困擾。
「一個人生活在英國,即使周圍的朋友再多,你還是會感覺特別孤單,而我又不太喜歡和別人講自己遇到的困難,這讓我最終陷入抑鬱,在英國讀書期間我曾兩度想要自殺。」
「曾有一次,我已經站在紐卡的泰恩橋上了,但最終還是沒有勇氣跳下去。每次我都想辦法把自己拉回來,想想我的離開會給家人帶來多大的困擾,儘管我覺得也許不會有人想起我...」
「我的朋友在我『失聯』的時候總是很擔心我,特別是我最好的朋友Ari,他相信我,願意給我自己的空間,直到我自己『回來』。幸運的是,我真的『回來』了。」
導師可能是博士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萬惡之源」。
很多在讀博士表示,導師對他們的研究根本提供不了什麼支持,甚至不能及時對學生的需求和提問進行反饋。
Zabri 的情況有所不同。
「只要時間充裕,我的導師會在見面之前,閱讀完我提交的所有內容,」他如是說。研究內容經常會發生變化,Zabri的導師能洞悉他所在研究領域的前沿趨勢,並且經常給出有利於研究的可行性建議。
「當然,這有時也會給我造成壓力。所以每次與導師見面研討之後,我都會去市中心放鬆一下,或者乾脆回家睡覺,醒來時頭腦會煥然一新。」
但只要你能經受住讀博考驗,你能獲得的東西也會很多。
有人說,博士學位是步入學術圈的通行證。也有人認為,博士學位是升職加薪的好籌碼。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比只有碩士或學士學位的人收入更高。
而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般來說,在科研和教育領域,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享有更高的聲望,他們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也更容易產出科研成果。」
這項研究還指出,博士教育「不僅為『教授』這種高級職位提供人才,還為教育行政部門、科學實驗室、研究所以及工商業提供大量的勞動力」。
Zabri,這位40歲的馬來西亞人,在歷經了種種磨難之後,最終獲得了英國博士學位,現在在馬來西亞衛生部下設的研究院工作。
對打算讀博的學生,Zabri 給出了以下建議。
與你的導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與導師建立良好的關係至關重要,因為你的導師可以成為你在讀博期間最好的朋友。真誠的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幫助你達成目標。只要滿足導師的要求,他們就不會難為你。導師永遠都會幫助你,不要害怕他們,他們也是人類,就像你我一樣,」
積極參加討論小組
大學裡的討論小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們還會在討論中分享彼此的學習體會。你也可以加入一些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小組,但切記不要過度依賴網絡。
別忘記享受生活
雖然前面我們一直在說,讀博要做好「逆流而上」的心理準備,但也別忘記給自己安排一些時間去享受生活,從而平衡博士學習的壓力。旅遊、做志願者、與朋友和家人定期保持聯繫,都是減輕壓力的好途徑。
Robin Sharma曾經說過:when you go to your limits, your limits expand.當你覺得自己要到達極限的時候,你的極限就會延伸。
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每一位打算讀博或者正在讀博的同學。儘管讀博之路是漫長而艱巨的,但你最終的收穫一定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