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2020-12-14 中國科學院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此前,高鴻鈞研究組在銥(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成為目前國際上報導的製備矽烯的三種方法之一。不過,從現有報導的單層二維蜂窩狀材料來看,它們只是由元素周期表中的p區元素構成的(例如碳、矽)。

  過渡元素二維蜂窩狀結構的實現,對於研究過渡元素電子、自旋和催化性質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過渡金屬元素中的鉿是當今半導體科學和技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製備出鉿的類石墨烯結構對於未來電子學發展極其重要。然而,由d電子過渡金屬元素單質構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至今未見報導。

  此次研究人員通過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獲得了d電子過渡金屬元素的單層平面二維蜂窩狀結構。實驗觀測結果表明,在銥(111)基底表面,鉿原子形成了自己的二維蜂窩狀晶格,並且近鄰鉿原子的間距與體狀鉿內部的原子間距極其接近。這些結果突破了二維蜂窩狀結構由p區元素構成的現狀。

  研究人員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計算與模擬後發現,這類由元素周期表中d區元素構成的二維晶體材料,其幾何和鍵結構與石墨烯類似,被稱為d電子烯或者金屬烯—鉿烯。這種d電子金屬元素構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比石墨烯具有更強的自旋軌道耦合,為研究二維體系中新的量子現象和電子行為提供了全新平臺。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11-05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物理所首次發現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近年來,石墨烯的成功使得人們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蜂窩狀結構非同尋常的電子學性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高鴻鈞研究組在Ir(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並深入研究了它的幾何、電學性質以及和基底的相互作用 【Nano Letters 13, 685 (2013)】。
  • 二維原子晶體首現四角形結構
    中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納米科學研究所博士張助華、教授郭萬林與美國萊斯大學機械工程系講習教授Boris I.
  • Nature | 二維共價晶體庫:原子自插層實現全新晶體結構及鐵磁序
    到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二維單分子層及其異質疊層結構上,在這種結構中,可以通過生成不同摩爾紋波長的超晶格來設計新特性。然而通過上述結構或形貌調控,某些重要的物理學性質,比如二維鐵磁,還是很難出現在傳統二維材料中。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中的範德華間隙根據層間堆積結構的不同,可以包含不同八面體和四面體的空位,或三角稜柱體的空位,這些空位為各種各樣的插入物提供了對接點。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近幾年,該研究組採用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製備出了單元素構成的大面積高質量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鉿烯【Adv. Mater. 21, 2777 (2009);Nano Lett. 13, 685 (2013);Nano Lett. 13, 4671 (2013);Adv. Mater. 26, 4820 (2014) 】。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單層二硒化釩的「一維圖案化」及其功能化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功能化對實現其在光電、催化、新能源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二維材料功能化方面,結構圖案化調控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之前,人們利用電子/離子束刻蝕、元素摻雜等手段實現了二維材料的圖案化。圖案化的二維材料則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物理性質,例如「納米網狀」石墨烯的半導體特性[Nat.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藤效應來源於非磁金屬中微量的磁性雜質散射。由於非磁性主體的傳導電子與磁性雜質的局域磁矩相互作用,電阻率在低溫下出現極小值。磁性雜質對電阻的貢獻與溫度成對數關係:Δρ= –clnT,其中T是溫度,c是取決於主體金屬及磁性雜質的種類和濃度的參數。當溫度低於特徵溫度—近藤溫度TK時,磁性雜質的自旋將被屏蔽,形成總自旋為零的多體單重態的基態,即Kondo單態。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製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居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在過去十年間,他們採用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製備出了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鉿烯、二硒化鉑和銻烯等,這些材料體系多數為國際上首次創製,在國際上居引領地位。這些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成功構築不僅豐富了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庫,同時為探索其物理特性和潛在應用奠定了基礎。  一般來說,二維原子晶體材料需要進行功能化或圖案化才可能實現進一步的應用。
  • 寧波材料所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在過去十年裡,研究者們已相繼發展出MoS2和磷烯等典型的具有直接帶隙的二維半導體材料。
  • 二維超導材料
    近年來,許多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FeSe-SrTiO3、單層的NbSe2和MoS2等材料相繼被報導出超導電性,並展現出豐富的物理性質(例如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Ising 超導、量子Griffiths 相變、量子金屬態等)。此外,二維超導材料在超導微納器件中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
  • 【材料】基於原子級厚度碘化鉛晶體的界面能帶工程
    那麼,有沒有一種二維材料能夠通過界面能帶工程,對其他二維材料的光電性質起到不同的調控作用呢?近日,南京工業大學的王琳團隊通用溶液法製備的高質量碘化鉛與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結合,構建出了不同類型的異質結,從而使不同TMD材料出現迥異的發光性能變化。
  • 二維材料應用延續摩爾定律
    「我們這項研究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利用原子晶體硫化鉬做出了新結構電晶體。在此基礎上,團隊發現了單電晶體邏輯結構的新原理。新結構和原理對原子晶體材料具有普適性。」文章通訊作者周鵬向《中國科學報》解釋說。「與」和「或」是構成計算系統的最基本邏輯單元。傳統材料體系需要通過兩個獨立的電晶體才能實現邏輯功能。
  • 國科大等在二維原子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二維原子晶體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備受關注。近期,《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團隊在這一新興領域的重要發現。  二維原子晶體中的典型代表——石墨烯(Graphene)以其優異的載流子遷移率、力學性能等在凝聚態物理及材料科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並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而六方氮化硼(hBN)作為石墨烯的等電子體,具有一定的能隙、原子級平整的表面並且表面沒有懸掛鍵,非常適合於作為承載石墨烯的基底,構成石墨烯/六方氮化硼(Graphene/hBN)異質結構。
  •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眾所周知,二維(2D)材料為探索拓撲結構和多體現象的物理過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臺,其中嵌入材料填充到2D材料的範德華間隙可以產生新的性質,但往往插層材料僅限於鹼金屬。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Stephen J.
  • 新型二維原子晶體硒化銅的製備及其拓撲物性研究獲進展
    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以其優異性能在光電、催化、新能源和傳感器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能。與層狀結構的過渡金屬二硫化物不同,過渡金屬單硫化物的體相都是非層狀結構。因此,相比於二維過渡金屬二硫化物,二維過渡金屬單硫化物的製備比較困難,關於其物性研究也鮮有報導。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本站訊(材料學院供稿)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gersiloxene)。通過精確控制二元配比,實現了二維鍺矽烷的帶隙調控,並探索了其光催化領域的應用價值,為後續設計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物化】探索高壓下過渡金屬的氟化極限
    因此,探索新氧化態的形成機制及由此構造具有特殊性質的新材料是化學和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由於氟極強的得電子能力,有利於元素在氟化物中呈現出高的氧化態。因此,探索富氟組分化合物成為認識元素化學屬性極限的有效方法。富氟組分過渡金屬氟化物具有強氧化性,在新材料製備方面有重要應用價值。壓力作為一種基本熱力參量,在誘導結構相變獲取新材料和穩定非常規組分化合物方面有獨特優勢。
  • 【乾貨】NCM111材料失效分析:過渡金屬元素溶解
    但是目前NCM111材料所面臨著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循環壽命的問題,在使用中電池衰降速度要明顯快於鈷酸鋰材料鋰離子電池,這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於NCM111材料的本身的衰降造成的,特別是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造成NCM111材料的結構破壞,同時溶解的Mn元素還會對負極的SEI膜造成破壞,這是造成NCM電池壽命衰降快的重要原因,因此十分有必要對過渡金屬的溶解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
  • 【材料】卟啉基二維單原子層材料
    在石墨烯被發現之前,物理學家普遍認為在單原子層厚度下,熱力學漲落會造成二維材料的不穩定性和不連續性。2004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 S. Novoselov)和安德烈海姆(A. K. Geim)在實驗室中通過機械剝離法成功製備出石墨烯。石墨烯的發現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也開啟了二維單原子層材料研究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