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中華·童心歡暢」——「雲端六一」綜藝演出現場。 中國僑聯供圖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海外華裔孩子們收到一份與眾不同的「雲端」禮物。由中國僑聯主辦,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與北京演藝集團具體承辦的「親情中華·童心歡暢」——「雲端六一」綜藝演出,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為海外華裔青少年獻上了一場童趣盎然的「雲端」驚喜。
像這樣的「雲端」相聚,是許多海外華裔青少年今年的新體驗。今年4月14日至8月30日,中國僑聯推出8期「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活動,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堅持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目前,網上夏令營已舉辦3期,吸引40多個國家的近2萬人次營員報名參與。這次「雲端」夏令營正給更多海外華裔青少年獻上中華文化的饕餮大餐。
來場「雲端」之旅
「孩子們,俺老孫來也!」在一群小花旦的簇擁下,美猴王孫悟空閃亮登場,手裡閃閃發光的金箍棒轉個不停,頭頂精神抖擻的翎子有韻律地挑動……
在「雲端六一」綜藝演出直播中,北京演藝集團旗下河北梆子劇團的「猴王」郭硯夫和中國木偶劇院的表演藝術家馬希武,創新演繹了《西遊記》經典片段「真假美猴王」。節目過後,一組由海外華裔青少年「自導自演自拍」的《西遊記》主題創作展示,將直播帶回孩子們在網上夏令營期間的精彩時刻。
不同於傳統的綜藝演出,今年的「雲端六一」表演,不僅有《聲律啟蒙》《八扇屏》等薈萃中華傳統文化的文藝表演、《讓我們蕩起雙槳》《明天會更好》等喚起幾代人共同回憶的經典節目,還加入了網上夏令營海外營員講故事、送祝福的視頻集錦。在1個多小時的視頻直播中,海外華裔青少年不僅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還能重溫在網上夏令營學習課程的共同記憶。這場線上演出,既是送給海外華裔青少年的兒童節禮物,也是記錄網上夏令營美好時光的紀念冊。
「今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僑聯首次推出『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不同於往年實地夏令營的組織方式,今年的網上夏令營主要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互動學習。」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教育處處長易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網上夏令營的故事內容主要由著名兒童教育平臺「凱叔講故事」提供,精選說文解字、姓氏起源、成語寓言、名著名人等適合海外華裔青少年的中華文化故事,在每期15天、共8期的夏令營期間,藉助網絡社交平臺開問網每日發布故事音視頻。
在網上夏令營中,營員可以通過音視頻,傾聽中國故事、學習中華文化、了解防疫知識,還有機會學習製作中華美食、參與中文辯論賽。與此同時,營員們用繪畫、演唱、朗誦等形式對所學故事進行創新改編和演繹,並以圖文打卡、視頻互動、自錄語音、自拍視頻等方式參與互動,與身處不同國家的老師和營員夥伴進行跨越時空的「雲端」之旅。
聽些特色故事
自從網上夏令營開營,四川省僑聯經科文化部四級調研員唐珊就做起了微信群管理員的「兼職」。每天北京時間上午10點,唐珊和她的同事們都會準時在網上夏令營海外班主任微信群裡推送當天學習的故事音視頻。海外班主任可以選擇合適時間向營員轉發學習內容,布置互動作業,開展每天的夏令營活動。
唐珊參與組織的「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四川營,主要依託曾參加「尋根之旅」實地夏令營的海外華文教育機構進行營員招募,並對海外參營單位發放運作流程、互動流程與用語、小程序打卡使用示意圖等指導手冊,幫助海外華文教育機構更好地進行夏令營課程具體安排。
「今年是全國各級僑聯第一次嘗試開展網上夏令營,大家都是按照中國僑聯的統一部署,各顯其能。」唐珊告訴本報記者,經過2期夏令營的經驗積累,僑聯工作人員在與海外華文學校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根據營員反饋及時調整課程安排。如今,每天推送的故事數量由原定的2篇增加為4篇,為不同年齡階段、不同中文水平的營員提供更多學習選擇。此外,四川營還推出樂山大佛、三星堆、蜀繡、大熊貓等具有川蜀特色的「文化加餐」,讓海外營員對四川地方特色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像四川營這樣結合地域文化推出的特色課程還有很多。黑龍江《蘆葦畫的製作》、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重慶《陶瓷微課》和甘肅《敦煌莫高窟》……一幅展現中華博大地域文化的瑰麗圖譜,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段段短視頻,呈現在海外華裔青少年眼前。
「網上夏令營的故事音視頻方便營員利用零散時間學習,讓孩子擁有充足的時間自主性;通過錄製音視頻、完成打卡等方式,孩子與家長的互動大大加強,促進親子互動,豐富營員家庭居家防疫期間的生活;網上夏令營突破空間的局限,孩子無需跨越重洋來到中國,對孩子的年齡限制也有所放寬,許多12歲以下的孩子在夏令營中表現出非常強的積極性和可塑性,這給我們很大的驚喜。」易超說,「我們在做具體工作時,不斷受到孩子們熱情參與情緒的感染。孩子們對網上夏令營的喜愛和投入,就是舉辦活動最大的意義。」
玩個成長遊戲
「我的媽媽是四川人。有一天,我對她說,媽媽,我教你做川菜。媽媽說,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16歲的加拿大華裔男孩葉桓柏在夏令營打卡日記中分享著每天學習中的新鮮事。曬一曬自己動手學做的抄手、紅燒肉,和營員夥伴討論中國餐桌上的禮儀,分享幾年前在中國遊覽樂山大佛的見聞……每天的打卡日記都能吸引不少營員的點讚。
葉桓柏的母親胡竟已在加拿大生活20餘年。5年前,胡竟第一次關注到前往中國遊學的實地夏令營,出於好奇,她給孩子報了名。今年中國僑聯推出「親情中華」網上夏令營,作為加拿大大溫莎中國人協會中文學校網上夏令營總領隊和營員家長,胡竟既是夏令營的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
「受疫情影響,最近我們全家都在居家防疫。網上夏令營為孩子們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課程,讓孩子足不出戶就能『遊覽』中國的山水風光,學習中國文化。孩子通過拍攝視頻、打卡等方式,專注投入到學習中,這也為疫情防控期間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胡竟告訴記者,她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的中文水平在日漸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嚮往與日俱增。「我一直希望海外華裔青少年能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中外文明交流的橋梁,為世界和平繁榮作出貢獻。」
這樣的驚喜故事在網上夏令營中時常發生:原本說中文磕磕絆絆的美國小男孩,認真地說出「香香的鍋盔很好吃,憨憨的熊貓很可愛」;原本寫漢字歪歪扭扭的西班牙小朋友,一筆一畫地抄寫《三字經》。「孩子在夏令營重拾學習中文的興趣和熱情,每天早早地守在微信前等待上課」「孩子主動查字典寫作業、找道具演節目,一連幾個小時都樂在其中」「孩子足不出戶就能參加這麼有趣的免費高質量中文課程」……在營員微信群裡,孩子們的成長引發家長的由衷感慨。
「我在夏令營中認識了幾個家在美國密西根的新朋友,我們經常一起討論明年去中國哪個地方旅行,我喜歡四川的火鍋和大熊貓,希望明年能和新夥伴一起去成都!」葉桓柏向記者說起他的夏令營「新情況」,言語中滿是喜悅。
本報記者 高 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05日 第 06 版)
責編:劉強、張敏
31806782,.「親情中華」網上夏令營嗨起來,.2020-06-05 04:39:48,.204280,.劉強、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