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以來,我國連續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部分地區降溫超過10多度。很多人近來的感受都認為,今年可能是歷史上較冷的一年,真實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2021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2020年是拉尼娜年,可全球氣溫包括中國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官網 李響攝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回應稱,今年下半年特別是自12月以來,受拉尼娜狀態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但整體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及中國平均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體現出對全球變暖的響應。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1月大部地區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低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12月28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遭受大範圍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氣溫低、大風持續時間長,中東部大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
中央氣象臺12月28日發布今年首個寒潮橙色預警。31日早晨,氣溫0℃線南壓至南嶺一帶。
寒潮期間,北京最低氣溫-12.7℃,上海-5.9℃,武漢-7.6℃,長沙-3.5℃,廣州1.8℃;北京佛爺頂(-26.4℃)、山西太原(-20.6℃)、湖南衡山(-15.9℃)、江蘇淮安(-11℃)、上海浦東(-6.2℃)等2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達到或跌破當地12月歷史氣溫極低值。
同時,受拉尼娜影響,2021年1月全國氣溫仍將持續偏低。
巢清塵介紹,綜合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實況、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及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狀態將繼續維持,並將在2020年12月形成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且將持續整個冬季。
受此次拉尼娜事件影響,南海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1月仍將維持異常氣旋性環流,不利於熱帶暖溼氣流北上。
巢清塵認為,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的1月,歐亞中高緯以經向環流為主,東亞冬季風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且南方地區容易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
氣象部門預計,2021年1月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主要原因是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且強度偏強。
圖片來源:新華社
拉尼娜不會改變氣候變化趨勢
2020年12月,我國遭遇兩次大範圍寒潮天氣,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同期偏低。
中國氣象局信息顯示,2020年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介紹,元旦後冷空氣還會再度活躍起來。2021年1月4日至7日,還將有冷空氣影響我國,但強度上達不到寒潮標準,長江中下遊以北地區的氣溫下降4~6℃,局地降溫幅度8℃以上。
另外,1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還會有冷空氣補充影響我國。因此,氣溫偏低局面還將持續到2021年1月中旬前期,但出現大範圍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小,華北和東北低溫持續時間會比較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不會出現大範圍極端偏冷的狀況。
雖然2020年是拉尼娜年,但全年的氣溫卻依舊偏高。
巢清塵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可以打一個比喻:就像好學校裡優秀的學生,他的成績一直處於比較高的位置,但由於一些原因,可能今年這學期成績有一定下滑。「我用這個比喻想說,受到全球氣候系統變化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包括中國的平均氣溫近年來表現出持續偏高的趨勢。」
巢清塵進一步解釋說,今年是厄爾尼諾次年,也是拉尼娜發展年,上半年主要受到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下半年特別是自12月以來,受拉尼娜狀態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但整體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及中國平均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體現出對全球變暖的響應。
「在氣候變暖趨勢下,我們剛才說的拉尼娜現象,相當於是一個海氣相互作用的波動,它是在大的、偏強、偏高狀態下的小擾動,所以它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氣候變化及變暖的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