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重旱村莊唯一取水點24小時能接滿一桶水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從2009年開始,雲南連續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顯,已經造成全省作物511萬畝受旱,60萬城鄉居民出現不同程度飲水困難。群眾盼望抗旱新技術快速推廣應用(中廣網記者 李健飛/攝)

  中廣網昆明2月23日消息(記者李健飛)從2009年開始,雲南連續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顯,已經造成全省作物511萬畝受旱,60萬城鄉居民出現不同程度飲水困難。

  在旱情最為嚴重的楚雄州,近132天來並沒有有效降雨,而高溫天氣也一直持續。目前,全州已有10.8萬人、5.2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92.45萬畝小春作物受旱。在元謀縣姜驛鄉、物茂鄉等鄉鎮,盼水、引水、找水成為山區和半山區農村群眾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羅興村金沙坪村民小組:唯一的取水點24小時能接滿一桶水

  2月22日下午七點半,太陽已經下山,村民杞義龍並沒有顧上吃晚飯,急匆匆爬上村後的山坡,來到村子裡唯一的飲用水取水點,但是這裡的情形卻讓他失望了。

  杞義龍:二十五公斤的水桶,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才有一桶水,現在我們用抽籤的方式排隊那個次序來接那個水,現在輪到我了,但是現在裡面沒有水了,我只能把這個管子放到我的桶裡面,現在吸也吸不出來呀。

  這個取水點的水由山上的石縫中引出,通過皮管一滴一滴的接進村民的塑料桶中。但是現在水滴也開始時斷時續,一整個晝夜多次過來守護水滴成了金沙坪22戶村民的慣例。凌晨兩點鐘,杞義龍又來到了取水點。他用力的吸了皮管一口,但是也只換來不到五秒鐘的水滴,他只能盼著後面的時間會有轉機。

  杞義龍:要到明天早上又來看一次,如果沒有的話要明天中午十二點到一點鐘就可能有水。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才睡下四個多小時的杞義龍果然再次出現在了取水點。這次的費力吸水大概有了些成效,水也一直滴到了傍晚時分,杞義龍終於如願的往家背回一桶水。而這桶水對全家人來說著實太金貴了。

  杞義龍:這一桶水節約的話可能要用四到五天,我們計劃是一天是四公斤。

  記者:全家人四口人麼?

  杞義龍:嗯,用來煮飯、洗菜

  忙碌了山上山下奔波了一天一夜,渾身都是汗和塵土,但杞義龍卻不敢用一點淨水來洗澡。

  杞義龍:這個洗澡太困難了,一般都是很少洗澡了。

  記者:你有多少天沒有洗澡了?

  杞義龍:我們能有二十天了。

  杞義龍的心願:儘早有水種莊稼不再靠救濟糧

  除了盼望基本的生活用水能夠得到保障,金沙坪村民們每天都盼望著有水能把荒蕪多年的莊稼種起來,他們能早日擺脫吃救濟糧的困境。如今,每天的這樣等待對他們來講都顯得十分漫長。

  這幾天,除了接水背水,杞義龍最愛去村子裡準備挖基井的地點轉悠。

  記者:準備打多少米?

  杞義龍:肯定要一百米左右

  記者:能打到水?

  杞義龍:肯定要打到水。

  記者:什麼時候能打呢?

  杞義龍:估計十五到二十天左右,要一個月才能吃到這個水。

  2003年時,金沙坪村小組還曾經種過水稻,但是隨著四年連旱,耐旱的作物種下去都沒有了收成,走在荒蕪的莊稼地裡,杞義龍心情很是沉重。

  杞義龍:這個花生是去年下雨的時候種下去的,它下雨的時候我們種下去了,種下去的時候還有一點水,所以就長出來了,但是開花的時候雨一直不見下,所以它就停止了它的這個發育。

  從零八年開始,因為乾旱,金沙坪村已經不能種植糧食作物,村民一直吃著政府發放的救濟糧,去年乾旱時這裡的生活用水也只能由政府運來。村子裡一直期盼政府能通過水利設施建設,長效解決他們的農業生產用水。

  杞義龍:還是沒有水,因為我們莊稼還是沒有辦法種,現在我們一直都是吃政府供應給我們的救濟糧,主要我們想搞一個積水庫,可能要五十萬左右,這個資金我們不敢想像了,以後還是靠我們自己去種點菜啊、種點糧食,以後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種。

  他說「我們當然希望要快一點,現在我們那個水源再過幾天可能一滴都不會有,就是這個人和牲畜都等不了。」

  金雷村大金水河村小組:期盼滴灌等新技術快速推廣

  而在地勢比較低並且靠近龍川河的金雷村,政府已經引導農戶由過去種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向耐旱作物轉型,4000畝地幾乎都種上了青棗、葡萄和耐旱蔬菜。村民楊龍的四分地剛剛裝了滴灌設備,晶瑩的水珠順著細管潤溼了一壟壟玉米地。而長年生活在龍川河畔的老人文懷恩對這些抗旱新技術很感興趣。

  文懷恩:我已經知道這個滴灌的好處,它節約用水,跟漫灌(相比)可以節約六倍的水量,如果可以搞到滲灌那就更好了,可以節約8倍的水量。

  春節過後,金雷村這一段龍川河已經斷流,但是4000畝種植用地也僅僅只有500畝採用了滴灌技術。文懷恩家也還沒有採用。

  文懷恩:我們家主要是田地在的散,不集中,不好搞這個滴灌。

  對於94%的區域都屬於山區和半山區的雲南省來說,滴灌技術普遍面臨著土地分散,滴灌和提水、用電設備不易架設的困難。而成本高又成為了制約此項技術快速推廣的另一個瓶頸。

  金雷村委會主任羅東:因為投資是一畝一千多塊錢才能把滴灌水利設施建設好,老百姓在這個投資上有一點顧慮。

  但是面對不斷加重的旱情,滴灌技術的快速推廣還是讓金雷村民最為期盼。他們希望政府能組織農戶連片種植,把各戶零散的土地合起來,集中投入滴灌設備,在投入上,這樣政府和農戶各籌集一點資金,增加他們推廣新技術的積極性

  文懷恩:糧食去年就不敢種了,今年也不敢種了,我們這個地方如果不改進的話很危險,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把漫灌改成滴灌。

相關焦點

  • 黑虎泉取水點今日關閉 市民:打了十年水以後只能喝自來水了
    你要是想接杯水,就去那邊泉池找打水的老師們要一杯,咱誰也不會說什麼,在這邊接水的哪個不排了4、5個小時的隊了,你這一加塞能不急眼嘛。」一個排隊打水的老人說。插隊女子聲音尖利地叫道:「那邊水那麼髒,我不喝。我就接一杯水,還要跟你們一樣等5個小時嗎?你們讓讓我怎麼了!」見女子越說聲音越大,排隊的市民紛紛發聲,指責她插隊不講理,加入爭吵的人越來越多。
  • 雲南普洱山上用水一噸80元 山下用水衝路面(組圖)
    木乃河收費站被衝溼的路面中國廣播網3月22日報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06分報導,作為曾經的水資源大省,雲南目前正遭受著60年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在旱區,由於水源不斷枯竭,取水距離越來越遠,老百姓拉一噸水的運輸成本達到了80元左右。
  • 31歲小夥手心「汗流成河」 炎夏1小時可接滿一碗水
    31歲小夥手心「汗流成河」 炎夏1小時可接滿一碗水   31歲的湖南小夥胡某一年四季被手汗困擾,還因此上過電視,炎夏時手汗1小時內接滿一碗水,這樣一幕震驚了許多觀眾。
  • 廣西一縣城水源枯竭 居民用勺子使勁刮河床取水
    六樓住戶得到二樓鄰居家做飯,3個多月都沒來過水  60多歲的那坡縣城城廂鎮居民馬榮英,家門口就是城區供水主水源東泉河。她說,往年就算別的河流枯竭,東泉河水也高至腰間;但今年2月以來,即使是晚上,河水最高也只到腳踝。  「我們都是用勺子使勁刮河床,一瓢一瓢往桶裡裝,費大半夜工夫才能盛滿一桶水。」馬榮英說。
  • 三戶人家才湊出一桶水,大旱井裡都沒水,看著房子被燒塌
    村裡不通自來水,家家都是水井,今年天太旱,井裡抽不上水來。村民湊水幫他滅火,三家才湊了一桶水。水少火大,眼睜睜看著房子燒塌了。小桶水滅不了大火眼看自家房子被燒塌村子裡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是打的井。但今年太旱,井水時有時無。
  • 河南村醫的防疫24小時:為村莊注射抗「疫」強心劑
    宋崑崙 攝(抗擊新型肺炎)河南村醫的防疫24小時:為村莊注射抗「疫」強心劑中新網鄭州1月28日電 (記者 韓章雲)當前,全國上下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鄰湖北省的河南省防控壓力巨大。時值春節,除了嚴陣以待的城市,在河南廣大農村,千千萬萬鄉村醫生24小時連軸轉,為村民們築起一道抗擊疫情的防線。
  • 印尼最稀奇職業「取水女」,攜百個空瓶逆流而上,只為一口淨水!
    在那些沒有水或者因為汙染有水也不能喝的地方,人們過得日子就太苦了,想要有水喝就得經歷別人沒法想像的苦日子。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的這個地方就是這種缺水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在印尼的一個小島上,他們島上本來是有豐富的水的,可是由於政府沒有好好管理,導致工業汙染破壞了這些能喝的水。
  • 翻山排隊取靈水 揭秘「神水」到底什麼來頭?(圖)
    市民用勺子裝滿一瓶泉水得用十餘分鐘,因此排隊取水的市民有時候要等待數小時才能取到水回家,來此取水的當地市民依然絡繹不絕。  根據資料記載:聖泉是安徽蕭縣最著名的一處泉水。雖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為礦泉水中的上品。清人王維翰《題聖泉》詩讚云:「瀑布山腰老樹前,僧寮一簇鎖寒煙。不經陸羽煎茶過,誰定江南第幾泉?」  水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24小時就轉化為水,這就是餐廚垃圾的換身之旅
    在成都武侯區某購物廣場負二樓,有個佔地10多平方米的神奇傢伙,能讓餐廚垃圾進去「轉」一圈,在24小時內即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水可以經過汙水處理後,直排到汙水管網。這個神奇的傢伙就是廚餘垃圾處理器,是該商場為了就地處理龐大的廚餘垃圾而購置的,這個神器平均每天處理1.3噸餐廚垃圾。
  • 我的世界:地圖全是巖漿,腳下一圓石,手中一桶水,怎麼活下去?
    開局整個地圖全部充滿了巖漿,玩家腳下只有一塊石頭,手中僅有一桶水,面對這種情況,你能存活下去嗎?沒錯,這是《我的世界》1.16新下界更新之後出現的新玩法「單方塊巖漿生存」,被譽為大佬才能玩的地圖,可見難度之高,但它真的有那麼難嗎?
  • 雲南曲靖近七旬老人搭簡易床守護少量水源(圖)
    3月22日,村民們在幾乎乾涸的水池中日夜排隊取水。山上引來的水源只有手指粗。  3月21日,羅雄鎮村民下到地下110米深的溶洞內挑水。為了維持基本生活用水,當地村民鑽入百米深的溶洞,日夜守候在手指粗的細流邊……  記者手記  時間:3月20日 地點:雲南曲靖市陸良縣芳華鎮雙合村口  汪繼才佝僂著背,蹲在田坎上,望著河床一動不動。黝黑的皮膚皺巴著,藍色布衣沾著塵土。  他的身後,是田地。腳下,是芳華河。河床已經乾裂,無法灌溉農田。
  • 旱!旱!旱!58年來第二「幹」!省長批示!滁州人請立刻轉發!
    旱!旱!旱! 10月26日,緊急通知所有安徽人! 安 徽 旱 情 告 急 及時要求黃慄樹水庫、沙河集水庫停止農業灌溉用水,調度汊河集閘利用潮汐引長江水入滁河,累計引江水入滁河約1500萬方;高塘湖水位快速下降時,積極請求省防辦、省水利廳開啟窯河閘引淮河水6830多萬方,滿足定遠縣、鳳陽縣沿湖泵站開機提水需求;多次協調駟馬山管理處開機引長江水入滁河,確保全椒、南譙、來安沿滁河機電站開機提水灌溉。
  • 廣東局部已處於極旱狀態 乳源28座水庫乾涸(圖)
    秋季(9~11月)降水量乾旱檢測顯示,目前廣東、廣西旱情比較嚴重,部分地區已經出現重旱,海南旱情相對較輕,大部分屬於中旱。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冬明春旱情將可能進一步發展,建議有關方面加強防旱抗旱工作。  陽山到信宜一帶處於極旱  最近無雨晴暖的好天氣,讓不少市民都很「受落」,可是旱魔也在大家的「舒適」中悄悄抬頭。
  • 自助售水機的水,能放心喝嗎?
    取水方便,價格低廉  在城區菸草大廈附近的巷子口就有一臺自助售水機,機身上有「每斤水四分錢」字樣,並標註了詳細的價格計算說明和打水操作說明,機身一側張貼有水質檢測公示。  住在附近的陳阿姨拿著水桶,打開自助售水機打水口的小門,將水桶放在出水口,插上水卡,直飲水便從出水口流出。
  • 記者體驗送水工:每天送水百餘桶 「謝謝」是最大滿足 - 天天天水網...
    我跟著李玉峰先往三輪摩託車上裝水,一桶桶裝水的重量為20公斤,提在手裡還是挺沉的。李玉峰明顯已經習慣了,只見他左右手毫不費力地各提起一桶水,很輕鬆的就放到了三輪摩託車上,而我用盡力氣,每次也只能拿起一桶水。
  • 廣州盜用水最高罰3萬 停水不得超過24小時(圖)
    新快報記者寧彪/攝  五種偷水最高罰3萬 停水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市民參加座談會熱議城市供水用水條例  新快報記者 吳璇 實習生 繆友力 通訊員 穗仁宣  昨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廣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徵求意見的座談會,14位來自各行業的市民紛紛提出建議
  • 長江水利委員會取水許可管理權限內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整改...
    本站訊 近日,長江水利委員會取水許可管理權限內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整改提升工作(以下簡稱「整改提升工作」)全面完成,切實推進了水資源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和監管效能提升,為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規範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促進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有效保護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 《缺氧》管道怎麼取水 管道取水方法介紹
    導 讀 大家知道缺氧管道怎麼取水嗎?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缺氧管道取水方法介紹,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湖州水務「破冰行動」仍繼續(內附已調整至19個取水點...
    關於調整臨時取水點數量的公告經過集團的連日奮戰,部分小區居民用水已恢復正常。從1月2日下午開始將原有35個臨時取水點調整為19個,開放時間:早上6點30分至晚上20點,具體點位如下:低溫仍在持續,市水務集團提醒各位用戶做好供水設施防凍保暖工作。· 防凍措施 · 1、「穿衣戴帽」。
  • 但凡看到「青龍取水」形態,說明主力吸籌完畢!散戶坐等拉升
    一桶能裝多少水並不取決於它有多少長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木板。如果桶周圍的大部分木板都很長,但只有一塊是短的那麼桶裡的水就會從短木板上流走。這是傳統的桶形理論,或稱「短板效應」。然後再撥回60平均線附近,猶如青龍入河取水。同時在成交量柱體圖上會出現一群量芝麻點,猶如取水後留下的水坑。青龍取水後得到上升的能量,股價也隨之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