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記:《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相信有很多人看過,最近筆者又重新翻出來回味了一遍,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
這是一個有關「沉默的羔羊」的故事。
這個故事與羔羊無關。
克拉麗斯·史達林十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寄居在表親家裡。一天早上,她在
朦朧中聽見樓下孩子般的尖叫聲,她跑下樓,驚恐的發現農場主正準備宰殺畜棚裡裡的羔羊。
「它們在嚎叫。」克拉麗絲說。
漢尼拔問,「你逃跑了?」
「不。起初我想放掉它們。我打開了門,可它們卻不動,只是困惑的站在那,不肯走。」
漢尼拔又接著問,「但是你可以,不是嗎?」
「是的,我帶走了一隻羔羊,拼盡全力的逃跑。」
「克拉麗斯,你要去哪?」
「我不知道,我沒有食物和水,天氣很冷,我想如果我可以哪怕只救出來一隻,可是……他太重了。我還沒跑出幾英裡,就被當地治安官的警車截住了。農場主很生氣,他把我送進波茲曼的路德教會孤兒院,我再沒看到過那家農場。」
「那你的羊羔呢,克拉麗斯?」
「他們殺了他。」
這時候,漢尼拔的眼中旋轉著某種晶瑩的液體,他抬起頭,輕輕的合上眼,似乎是為了不讓那顆寶貴的晶瑩流出來,我仿佛聽見了他輕微的嘆息。瞬間之後,他以超乎常人的自制力使自己恢復了平靜,將這難以被人察覺的感動深藏於心。他溫柔地說,「謝謝你,克拉麗絲,謝謝你。」我想,漢尼拔是想說,謝謝你,克拉麗絲,你讓我對人類重新有了一點信心。
漢尼拔,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患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人狂魔,一向對分析人心十拿九穩,而克拉麗絲恰恰是個例外。他喜歡把玩別人痛苦的回憶、童年的創傷,所以要求克拉麗絲說出個人經歷供自己分析以換取他的協助。他曾猜測她興許是受過親戚的性虐待又或者想逃離窮困貧瘠的童年等等,無論哪種創傷終歸局限於她個人遭受的特定不幸命運。當克拉麗絲講出童年這段故事時,他大感意外。克拉麗絲悲天憫人的情懷讓這位殘忍的精神醫生感動了,所以他說,克拉麗絲,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而變得有趣了。
有人說,數倍於常人的敏感加上數倍於常人的慈悲,他不會是一個快樂的人。所以,克拉麗絲註定是不快樂的。她的眼神看似溫柔卻散發出一種蒼涼堅毅的力量,漢尼拔洞察到了這一點。克拉麗絲如聖母般絕塵孤世的純潔,似乎是他一直要找的東西,也是世界上大部分人所缺失的。克拉麗絲是孤獨的,漢尼拔同樣也是孤獨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孤獨,才讓這兩個人有了一種莫名的默契,在他們心中,這是一種無關風月卻惺惺相惜的虔誠。
在這次談話將近結束的時候,漢尼拔輕輕的撫摸了克拉麗絲的手指,似乎在暗示他們關係的微妙變化。「勇敢的克拉麗絲,當你的羔羊停止尖叫的時候,你會告訴我的,是嗎?」此時,我能感受到,漢尼拔心中對克拉麗絲充滿了無限的愛憐。
漢尼拔一直在用一種冷酷的理智俯視人類,在他眼中,人類是愚蠢而貪婪的。「我們看見日常的東西,就開始貪圖,你是否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你,而你的眼睛又是否在尋找某些東西?」漢尼拔高雅的品味和他深邃的思想令人神往,而他變態的心理又讓人因恐懼望而卻步,你永遠也猜不透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就像霍普金斯對這個角色的評價一樣:「也許你覺的如果他不吃你的話,和他一起吃飯聊天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畢竟他學識超人,態度高雅。」當他說話的時候,或者不發一言,聽著高雅的古典音樂,你會覺得他是多麼溫文爾雅,重視禮節,像個飽學的紳士;而當他逃離監獄時,將一位獄警的臉咬得面目全非,而將另一位獄警像捍面一樣打得血肉模糊,滿嘴鮮血的站在那兒無所顧忌的欣賞巴赫的音樂,你又會覺得他是多麼殘忍啊,殘忍得可怕。殘忍的暴力與優美的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這這部影片顯得更有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