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小母牛不產奶,牧場往往會忽視小母牛管理,很多國內牧場都沒有很好的管理方案,小母牛營養不平衡,飼養環境髒亂擁擠現象十分普遍,從而造成牧場嚴重的「隱性」損失。對牧場來說小母牛是未來,對小母牛的投資也就是對牧場未來的投資。
小母牛的飼養管理應從選擇小母牛的父親開始,即種公牛的選擇,因此牧場的選育選配方案,是培養小母牛第一步。從小母牛出生開始,到小母牛24月齡開始產犢,總結了以下八個管理要點。
要點一:出生後儘快與母牛分開
這一要點廣大奶牛飼養者基本達成共識,但在實際執行中比較困難,因為牧場工人們的上班作息制度往往會造成空白管理時間段。因此我們需要安排專門的值班人員,根據牧場的大小每隔一定的時間段來觀察產房,發現有犢牛出生,應立即將其與母牛分開。對間隔的時間計算如下:成母牛為5000頭的牧場,平均每天產犢數為12頭(按照85%成母牛產犢),所以必須每隔2小時就對產房進行巡視。
有學者分別將出生後和母牛立即分開的小母牛,與母牛在一起超過24小時的小母牛相比較,發現這兩組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分別是1.7%和10.2%。總結原因是母牛與犢牛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母牛及產房環境病原菌感染犢牛的機率就越大。
要點二:飼餵優質的初乳
初乳指母牛產犢後的第一次擠奶。牛初乳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和糖含量較低,而且含有大量免疫因子和生長因子,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等。
初乳可以提高犢牛成活率。研究顯示如果4-6小時內飼餵4升優質的初乳(Ig>50g/d)可以提高5%的新生犢牛的成活率。
飼餵優質的初乳直接影響小母牛今後的產奶量。研究結果顯示飼餵4升的初乳與飼餵2升初乳的犢牛相比,兩者第二胎產奶量分別是15884公斤和17052公斤,前者較後者增加了1000多公斤產量,且初配月齡降低了0.5個月,日增重增加了0.23公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牧場的經濟效益。
為使得新生犢牛在最快時間內吃到優質初乳,我們平時應該使用初乳比重計選擇優質初乳,標明初乳的收集時間、母牛號、質量、體積等數據後進行冰凍保存,以備不時之需。研究顯示初乳最佳溶解溫度是60℃的溫水,切忌使用微波爐來溶解初乳,溶解後用巴氏消毒機對初乳進行消毒。
要點三:犢牛舍的管理
斷奶前犢牛要單獨飼喂,最好使用犢牛島來圈養未斷奶犢牛。單獨飼餵犢牛的優點包括:防止犢牛間互相熟悉乳頭、防止傳染病傳播、便於觀察犢牛的健康狀況、最大限度降低應激。
墊料要鬆軟、吸水、便於打掃,例如刨花、鋸末、米糠、揉碎稻草、沙子等。還要保持通風。總之,一定要保證犢牛舍乾淨、乾燥、通風和舒適,這樣會預防呼吸道、腹瀉等各種疾病發生,最大限度的保障犢牛健康。
要點四:新鮮開食料的飼餵
犢牛每天要多次少量添加新鮮的開食料,開食料最好是能看得見原料的開食料,這樣可以從眼觀上判斷飼料是否新鮮。對於採食不好的犢牛,將開食料放入手心,誘導犢牛吮吸手指時將飼料放入犢牛口中,這樣可鼓勵犢牛多採食顆粒料。顆粒料要以穀物為主,這樣可促使犢牛瘤胃乳頭的發育。
很多牧場給犢牛飼餵「廢棄」牛奶,例如抗生素、乳房炎牛奶。這些牛奶如果處理不正確,很容易引起犢牛各種疾病,如腹瀉、肺炎等。並且「廢棄」牛奶的營養與正常牛奶差別很大。
建議飼餵代優質的乳粉,優勢如下:乾物質恆定、營養全面、衛生、成本低。
要點五:加強斷奶犢牛的管理
當犢牛每天的開食料採食量超過1%體重時,才考慮斷奶。依據月齡往往不科學,如果飼餵管理好,有的牧場犢牛在4周時開食料採食就達到1%,有些管理不到位的牧場8周也達不到斷奶前要求。
斷奶前犢牛體重是出生體重的兩倍,這是衡量斷奶前犢牛飼養管理指標。
斷奶後,起初將4-6頭犢牛放在一起,過渡兩周後再增加犢牛頭數,要保證採食槽平均每頭犢牛至少45釐米,運動和躺臥面積平均不低於2平方米,這樣應激才不會影響到犢牛生長發育。
要點六:健康管理要點
威脅犢牛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和腹瀉,而這兩種疾病與犢牛的飼養管理有很大關係。為犢牛提供舒適、通風、乾淨乾燥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同時要降低各種影響犢牛免疫力的應激因素。
可能造成犢牛應激的因素如下:過度擁擠、驚嚇、熱應激、飼料和飲水不足、轉群、微量元素缺乏、日糧不平衡。
要點七:完整數據記錄
犢牛數據化管理十分重要,數據包括犢牛的體重、身高、各種疾病發病率等。
特別是犢牛的日增重,研究發現小母牛從出生到第一胎分娩,這段時期的日增重為800克/每天,犢牛日後的產奶量最高。所以建立犢牛的體重檔案非常重要,特別是出生重,以後至少每六個月進行一次體重測量。
要點八:目標管理
對於小母牛的管理目標如下:斷奶前死亡率低於5%、第一次發情<12月齡、配種月齡< 15月齡、營養因素、產犢月齡22-24月齡、參配體300-360公斤、產犢體重 610公斤85%-90%的成年體重。
牧場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應該與小母牛飼養管理相關人員討論找出原因,並立即糾正並執行。
來源:微信公眾平臺/高效養牛,整理編輯)
註:本文轉載公眾平臺,作者:高效養牛,如有版權等相關問題,我們將予以修正或刪除!
您的轉發,是我們的動力!您的關注,是我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