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停下來想過:為什麼吉他的調音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呢?
這種調音其實弦間間隔的音程可以說是挺奇怪的。為什麼人們選擇了EADGBE作為吉他的標準空弦音呢?
標準調弦:
吉他的標準調弦(EADGBE)同時包含了一個小三和弦」Em」和一個大三和弦」G」。如果空弦時掃弦,則構成了一個」Em11」和弦。同時,所有空弦音的音符組合起來可以構成E小調和G大調的五聲音階。
雖然以上的分析還是挺有意思的,但它們其實並不常用。「Em11」並不是一個很悅耳的和弦,也不能組成任何一種世界通用的實用音階。那為什麼這組調弦被設置為吉他的標準調弦,並使用500年之久呢?要知道最早出現在公元1500年前後的五弦吉他就已經是這樣了。
有好奇過為什麼吉他的「標準」調弦是EADGBE嗎?其實這一組調弦的音程間隔還是蠻有趣的。其他的弦樂器,例如小提琴,大提琴和曼陀鈴,空弦之間音程幾乎全部是間隔純五度的。但吉他就不同,從6弦到1弦數過來,前三組空弦音間隔純四度,接著G(3弦)到間隔大三度,最後一組則又變回純四度。正如下面這個示意圖:
備註:這個圖表示了六弦吉他標準調音方法弦與弦之間的關係。注意3弦和2弦之間和其它相比是少了個半音的。
「EADGBE」的原因:
如此調弦的方法牽涉到兩個關係非常密切的因素。
#1)為和聲作出的音樂性調整:
這意味著可以更簡單地彈奏常用的和聲(音階)。使用標準調弦後,無論是在吉他什麼位置上的音階,琶音與和弦都能比較簡單地布局,可以將它們控制在一個相對較窄,容易操作的琴頸範圍內。影響吉他音階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延伸指板的範圍。標準調弦可以令所有音階與和弦保持在4到5品的一個緊湊範圍內。如果還是按5度音程來調弦的話會令它們延伸得很長,許多基本的音階都會變得很難彈奏。
#2)符合人手彈奏的舒適度
這點很明顯與第一點是相通的,但更著重於我們拿吉他的方式。吉他都是打橫放在我們的大腿上彈奏的,這個姿勢跟拉小/中提琴,大提琴都是是很不同的。我們手指按在吉他指板上的方式是獨特的,這樣的調弦方法能更科學地讓手指按在吉他指板上。
標準調弦的起源:
大概500年之前,也就是16世紀,出現了最早的五弦吉他(Guitarra battente,如下圖),那時候前五條弦的調音就已經是這樣定下來了。
Guitarra battente
人們在後來再加多了一條低音的E弦,令其能更好繼續使用純四度的設置,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使用這組標準吉他調弦方式。
所以從根本來說,這是幾百年前的「吉他匠」們想要創造的一套符合「吉他人體工程學」,同時又能比較方便地彈奏常用和弦的調弦方式,例如三和弦,七和弦,拓展或者變形的和弦,同時還有全部常用的音階和琶音等等 – 與此同時,將品位移動減到最少。
而吉他2弦和3弦之間特別的大三度音程間隔(G弦和B弦)純粹是為了令三和弦與七和弦更好按而設置的,要是全部都間隔純四度的話就比較難按了。
在這裡需要再提一下的是,其他常見的弦樂樂器,比如小提琴和大提琴,它們弦之間全部間隔五度的原因是它們的音階跨度相對沒有那麼長,同時握琴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希望你能讀得開心,也希望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讓你對吉他調音的發展有更多的理解。
- Andrew Wa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