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2021-01-17 指尖上的探索

首先說生字。白天,只要有空閒,我安排的首要事情一定是對著手機和字典查生字,手機查字速度快,但是有錯誤,必須對照紙質的字典。以前看書也隨時查字典,但是使用頻率很低,一本書的查詢量不及現在錄音時一篇文章的次數。字幾乎都認識,但是對於音調尤其多音字該怎麼讀,細究起來真不敢肯定,而且有些字受平時口語影響音調和讀音都有錯誤,只能求助字典和網上的一些解讀,以求找到正確讀音。比如:「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的「還」字該怎麼讀?我專門收聽了王立群老師對李後主《清平樂》的講解、「藉」與慰組成詞語時讀「ji」還是讀「jie」、就連最簡單的「一」字,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有三種不同的讀音等等,此種情況枚不勝舉。讀書過程中,但凡遇到詩詞就找解讀,遇到不確定的生字就查字典,一個多月下來,我的書上密密麻麻標註的儘是拼音了。「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我說不清楚這麼長時間我到底學到了什麼,但我相信我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其次說時間。白天查完生字,有時間了通讀幾遍,沒有專業錄音設備,只有等晚上十點以後噪音小了再錄音,可常常是要完整地錄一篇文章很難,正讀著,突然樓下一聲汽車喇叭、鄰居孩子的一聲大哭、樓上叮叮噹噹的一陣響,沒有任何預兆的就來了,只好一遍遍的重頭再來。最艱難的一篇是《留予他年說夢痕》,文章比較長,沒有錯誤順利地讀完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為了這半小時,我花了三天時間,每天晚上都被各種噪音打斷,直到十一點半還是沒有結果,只好放棄,等到第二天,凌晨五點就睡眼惺忪地爬起床,沒想到比我勤勞辛苦的人很多,依然有車聲、人聲來襲,一隻耳朵警惕地聽著外面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噪音,一隻耳朵聽著自己的讀音,總算在緊緊張張、慌慌張張的情況下用二十七分鐘讀完了,效果不甚滿意但也算如釋重負。

再說最讓我心情愉悅的,那就是精神的滿足與情感的豐盈,這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無價之寶。《煙愁》以懷舊情感和人物描寫為主要內容,全書不雕琢、不修飾,文筆如行雲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雋永。作者雖然描述的是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但是很多篇文都能引起我的共鳴與溫暖回憶,雖然我們的生活年代、地域各有不同,但是美好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是內心最深處永遠存在的溫柔。

讀到《毛衣》,我想起念小學時的情景,那時媽媽帶著我和哥哥生活在農村,日子非常清苦,媽媽除了每天下地辛勤勞作以外還要照顧我們兄妹吃穿上學。那會毛線還是稀罕物,媽媽不知從哪兒找來了一些線頭,給我拼接織成了一件毛衣,最別致的是領子,媽媽用金黃色的線繡了一圈,告訴我這叫「項鍊」。艱難又忙碌的日子裡媽媽依然給我了最溫暖最細膩的愛,寫到這裡,我已淚水盈眶,我將以何報答母親的深厚恩情?

讀到《與友人書》,我想起我那情比姐妹、相識相知幾十年的朋友,我們相聚時一起動手做飯、三個姐妹一張床上聊到天亮、盡情調侃、瘋狂打鬧,快樂得早忘記了都已為人妻為人母、人到中年了。感謝生命中有她們的相伴,這份情誼值得我永遠珍視、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

讀到《老花眼鏡》,想起小時候偷偷摸摸戴上奶奶的老花眼鏡,對著鏡子,一會兒坐著兩手託腮、一會兒站著兩手叉腰,各種姿勢擺個不停,回想著自己傻傻的樣子又忍不住笑起來了。還有好多好多故事都能勾起美好的回憶,恍惚覺得自己簡直就是陋室王侯,竟然擁有這麼多美好的記憶!竟然一直都這麼富足!

讀書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對任何人、任何時間而言,只要想讀,它從來不會拒絕。日積月累中,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就成為了現在的你。它會把最平和淡然的心靈、最高貴有趣的靈魂和最美最好的運氣融入你的生命。

放下手機,拿起書,閱讀越美!

圖片來源:網絡;文字來源:小豬原創;編輯:科學酷聞。

相關焦點

  • 勤學如春起之苗——大師談讀書之法
    勤學如春起之苗沈正翔大詩人陶淵明退居田園後,有一少年向他求教讀書方法。他說:「學習,無妙法,只有刻苦勤學,則進,輟學則退。「並指著田禾耐心啟發,禾苗時時在滋長,可肉眼卻看不見。讀書也是同理。只有持之以恆,勤學不已,才會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 年輕幹部不妨做「春起之苗」
    「勤學精神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在基層工作的年輕幹部,其經驗積累與不斷進步的過程,就好比這「春起之苗」。就短期而言,繁瑣的工作、較低的職務以及迷茫的未來,著實很難讓人保持鬥志昂揚、激情滿懷的工作狀態。在處理多而雜的任務之餘,更難做到兼顧學習。 但從長遠來看,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你學習了嗎?
    你會驚喜的發現,你比身邊的人優秀了很多,因為有句話說得好: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一起加油吧,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