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和性格、天賦這些關係都比較大。
1、 個人性格
我作為一個現在仍然在讀的本科生,在我初中和高中的讀書期間裡確實遇到過很多不一樣而且各具特色的人。
我發現有些人就真的心思細膩,能靜下心來,而且性格上略微有些好勝,這些性格特徵的人往往成績都比較不錯。這種就是和家境關係不大的,和你自己的性格關係比較大了。
那有些人又是很神奇的,上課可以不聽,作業可以不做,一考試成績還很不錯,這就是有較高的天賦了。
其實上面說到的兩種人呢,背後還有有一個共同特徵是父母都還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父母看管得比較好。
我覺得家境不好還不努力學習爭取改變的呢,主要本身的性格不是特別好勝,不覺得自己一定要考第一名才叫出人頭地。而且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大家覺得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呢?
還有就是這種貧困家庭裡的孩子,通常來說,所能獲取的資源非常有限,他們的父母是沒法教他們寫作業的。在教育理念上應該也是說,作為父母,盡力讓你交得起學費,能上學,更多的資源真的沒法給你。畢竟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交得起學費,房租,三餐溫飽才是重要的事。
家境不好的孩子在資源這一塊就遠遠落後人家了。所以貧困家庭裡的孩子如果沒有一些天賦的加持,想憑藉自己的努力殺出重圍,真的要求孩子本身百折不撓才行。但是連很多成年人都無法百折不撓,又怎麼要求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呢?
2、 天賦
愛迪生說:「成功就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但是這句話沒說完,後半句是「但很多時候這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加重要」。這句話已經簡單直接地告訴我們天賦的重要性了。缺乏那小小的1%天賦,99%的努力也可能徒勞無功。
貧困家庭的孩子首先說明了一點,父母不是高學歷人才,一生平淡。從基因來說,這樣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在智力上和學習能力上能優於別人嗎?很少見。
有人過目不忘,有人背下來也記不住
這也是為什麼「寒門出貴子」那麼轟動,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唯有寒門學子最受關注,因為大家都能想像這背後的艱辛。有句話叫「寒門難再出貴子」,其實大家是普遍承認寒門難以培養人才這樣的說法的。
除開少部分的天才來說,大多數人都只是腳踏實地地努力而已。改變家族命運這種事情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僅僅靠自己這一代人又怎麼比得上別人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呢?
3、幸運
最後可能是最不想說的一點,就是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境不好不得不早早輟學打工,錯失了教育機會。我媽媽就是這樣的,家裡實在沒錢上學了,只好不讀了。可是現在她常常會和我提起她小時候讀書的事情,我能看到她眼裡滿滿的失落和遺憾。
外婆老來得子,反而很疼小兒子,所以媽媽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能多上幾年學,偏偏,有機會上學的沒好好讀書;反而熱愛讀書的人沒得讀。我想這是媽媽最大的遺憾了吧,如果當時能繼續上學,現在的人生是不是就完全不同了呢?
在媽媽心裡,一定還記得那個讀書的小女孩吧
能一直上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能覺得學校不自由,校服又醜,飯菜又難吃,可是本不富裕的家庭一直在苦苦支撐著孩子上學。孩子身上承載著自己和家族的未來,更不能不努力了。
少年,我說的努力,不一定是讀書。如果你有1%的天賦,從事了自己擅長的事情當然很好,我只是想說,萬一自己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那就先好好讀書,讀書不能保證未來很好,但一定不會差。如果找不到出路,至少還有讀書這條路。
共勉
期待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