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風靡全球。現在估計有幾百萬玩家正在自己的島上過著建橋、釣魚、炒大頭菜、再抓點狼蛛賣給小狸貓的悠閒日子。而且狼蛛收購價真是高,我都懷疑狸克是不是正在島上某個角落造什麼危險的狼蛛大炮。儘管任天堂在《動物森友會》裡展現的吸引力超越了文化背景的隔閡,但歸根結底,它還是個日本人做的遊戲,這意味著其中必然會滲透著鮮明的日本文化元素。
雖然《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本地化翻譯(和以往的「動森」系列一樣)做得過於優秀,一些「日本風味」可能就此淡化,不易被西方玩家察覺到了。但是深挖細節,就能發現遊戲中不少的設計確實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本文就將介紹遊戲中一些隱藏得較深的日本文化符號。
1. 水果互送
遊戲的起步階段,玩家一般都會先去朋友的島上,摘走他的本土水果回家種上;或者讓來玩的朋友帶上他的本土水果給自己。這很有可能是受日本送「土特產」(お土産,Omiyage)的習俗所啟發:在日本,出遠門的人往往會在返鄉時為親友帶回旅行地的紀念品送給他們。
雖說旅行歸來給親友帶禮物,在西方也不是什麼陌生的操作(不然機場哪來的那麼多土特產和小飾品店?),然而這種習俗在日本尤為根深蒂固,而且日本的帶回的土產多半是當地特色食品。所以日本主要機場火車站之類,都會有出售當地著名美食的專賣店。連日本迪士尼這種新興旅遊勝地,都會售賣一些特色點心,作為「土特產」讓遊客帶回送給家人。(當然在現實裡你是不可能埋下一小袋米老鼠仙貝,過幾天再收穫一樹仙貝的。)
2. 大頭菜股市
發家致富,不止一路,為什麼《動森》團隊偏偏選大頭菜作為「股票」?這其實是玩了日語諧音梗。日文中大頭菜叫做「蕪」(かぶ,羅馬音 kabu),它有不少同音詞,而其中一個正是「株」,有「股票」(日語株券,かぶけん,羅馬音 kabuken)的意思。
而遊戲中小豬曹賣的奶奶,也是前作登場的蕪菁大嬸,她的日語名讀作「かぶりば」(羅馬音 kaburiba)。這個詞的前半「かぶ」(羅馬音 kabu),剛才說過既能表示大頭菜,又能表示股票,而後一半的發音「うりば」(羅馬音 uriba),可以寫作「売り場」,是櫃檯、售貨處的意思。
到了本作中,大頭菜商人變成了小豬曹賣,她的日文名字更好理解了,讀作「うり」(羅馬音 uri),可以寫作「売り」,就是「出售」的意思。而恰好日文裡「うりぼう」(羅馬音 uribou)又有山豬仔的意思,這麼看來曹賣的日文名還真是有些奇妙。
這種諧音詞正體現出了《動物森友會》本地化之困難,然而任天堂的英譯者還是想出了天才般的雙關梗,比如把大頭菜買賣叫 Sow Joan’s Stalk Market(Sow Joan 是蕪菁大嬸的英文全名,Stalk Market 是莖稈市場,總體跟 Dow Jones stock market 道瓊股票市場讀音相近)。我恐怕想破頭都想不出如此巧妙的方案,譯者實在是讓人佩服,向他們致敬。
3. 星星碎片
在流星雨之夜許願之後的第二天早晨,大大小小的星星碎片就會出現在沙灘上。但是你有沒有覺得這些星星碎片看起來 …… 很好吃?這也是有梗在裡面的。遊戲中星星碎片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日本的特色糖果,金平糖(讀作こんぺいと,羅馬音 konpeito),它是一種小小的,硬硬的,看起來像石子但是其實超好吃的糖果。而且《超級馬力歐銀河》和《塞爾達傳說:天空之劍》也都出現過金平糖。所以,知道為什麼有時候玩完《動物森友會》會突然想吃糖了吧?
4. 蓋章拉力賽
五月《動森》即將推出不少新活動,有一項會在博物館展開,名為「蓋章拉力賽」。你也許正想問「蓋章拉力賽到底是個啥?」嗯 …… 簡單點說,它是一種節日期間,日本博物館,遊樂場和火車站等場所開展的推廣活動。拉力賽期間,遊客參加各個設施的展覽或活動後,場館主辦方會在遊客持有的活動小卡片上蓋戳。收集到了足夠的印章標記後,遊客就可以去兌換小獎品。
一般來說,蓋章拉力賽是為了提升那些可能會被遊客略過的冷門景點的客流量而展開的。有些小有名氣的拉力賽,甚至會加入火車站這種地方,就是為了吸引遊客去那些原本計劃外的地區(畢竟遊客去了,就有可能轉一轉,照顧一下當地的生意)。據說蓋章拉力賽其實源自於御朱印(讀作 ごしゅいん,羅馬音 goshuin):它本是日本各個寺院授予參拜者的憑證,遊客可以在寺廟或神社購買御朱印帳來收集。
5. 人孔蓋
住在北美(或中國)的玩家,估計很少見到帶有漂亮彩繪的人孔蓋(マンホールの蓋,Manhole Cover,也就是井蓋啦),然而井蓋裝飾其實在日本可是有不少。雖然稱不上隨處可見,但是在重要的歷史景點或有紀念意義的地區,井蓋彩繪裝飾可是一大特色。
而《動物森友會》中的人孔蓋裝飾,也是有現實原型的:「船」的人孔蓋,其實致敬了千葉縣船橋市的井蓋設計。「山」的彩繪,則與日本靜岡縣富士市的富士山井蓋圖案接近。
最後,還有象徵著大阪城天守閣的圖案。大阪城一向是大阪人的驕傲,而《動森》裡的井蓋圖案,和真實建築還真是十分接近,不過為了區分還是刻意畫出了些差異就是了。
6. 花環
《動森》裡面各式各樣的小物件可有不少,但花環還是鶴立雞群,西方玩家見了都難免覺得「這東西也太浮誇了點?」(當然中國玩家會普遍覺得它是不吉利的花圈。)然而它其實也有現實原型,這種花環日文名為花輪(讀作はなわ,羅馬音 hanawa),在日本也算比較常見的裝飾了。商店開業,學生畢業之類的典禮有時就會用上它。當然,日本人也有在葬禮這種悲傷嚴肅的場合使用花圈的習俗。所以,要是在日本見到花環,可別紅白不分地就和人搭話了。
7. 戈伍紀和他的口頭禪
《動物森友會》裡的小動物種類繁多,其中不乏一些形貌古怪、臉上帶著和風彩繪的居民,而最顯眼的要數戈伍紀了。這隻小貓的面部彩繪正是日本傳統的民族表演藝術歌舞伎(讀作かぶき,羅馬音 kabuki)。而譯者對他口頭禪的處理也很巧妙,英文版的「meoo-OH」和中文版的「咦唷」都是在模仿現實中的歌舞伎唱腔。玩家如果不是日本人,可能確實對此知之甚少,然而得益於本地化的翻譯,配合獨特的外貌,讓這個角色一下活靈活現起來。
8. 悄俊的頭巾
見過小老鼠悄俊的玩家可能會想,他帶個頭巾也就算了,為什麼非要在鼻子那打個結啊?其實這種打扮,源於日本著名大盜次郎吉(Jirokichi Nakamura),也就是鼠小僧(Nezumi Kozō)的藝術形象。他在繪畫作品中就經常戴個頭巾,在鼻子那裡打結。這就和西方的羅賓漢經常以「戴著尖尖羽毛帽的男性」形象示人一個道理。
「鼠小僧」顧名思義,是「老鼠小子」的意思,傳說中他善潛行,能像老鼠一樣悄無聲息。不過悄俊的形象來源於日本大盜次郎吉,但英文名 Rizzo 則很有可能致敬了《大青蛙布偶秀》中的老鼠角色。
註:《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s Show,是流行於上世紀 70 年代末的一個電視劇系列,也曾被迪士尼改編為 2011 年的喜劇片《布偶大電影》。
9. 章丸丸的滋味
章丸丸看起來只是個臉上長雀斑,頭頂巧克力的小章魚。但其實他頭上的「醬料」根本不是甜味的。章丸丸的真正身份,其實是一隻會說話能走路的章魚燒(日文たこ焼き,讀作たこやき,羅馬音 takoyaki)。章魚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章魚為原料的日本小吃,上面會淋特製的章魚燒醬料。當然,國內也有賣這種小吃的,有空買一份嘗嘗,你就會理解章丸丸設計的梗在哪裡了。
10. 仰韶、埴輪與細思恐極
上面提到章丸丸是能說會走的活小吃,一想到他搞不好哪天就進了哪位飢腸轆轆的人肚裡,真是讓人心裡發毛!
但是仰韶的設計原型恐怕更細思恐極。仰韶是一隻「因為口眼是三個洞所以只能面無表情」的「泥塑」小兔子村民,別看這樣,她還挺受玩家歡迎的。她的設計很顯然借鑑了日本傳統手工藝品埴輪(埴輪,讀作 はにわ,羅馬音 haniwa)。埴輪是一種中空的陶俑,眼口皆用空洞表現,是公元 250 到 710 年間日本常用的殉葬品。《動森》中為何會有角色的原型如此詭異,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想想她和墓葬,死亡的聯繫,就覺得脊背發涼。如果僅僅是外貌,說服力還不足,那另外一條線索,即遊戲中她的小屋裝飾風格與陵墓如出一轍,就應該足以說明以上的聯想絕非臆造了。
仰韶還不是《動森》中唯一一個埴輪角色。前作中的收集品 Gyroids,一種一碰就會扭來扭去,發出怪聲的小陶俑,也是埴輪。而本作中不再有收集埴輪的內容了,唯一一位陶俑角色是公共建設的負責人,不拿夠籌款絕不開工的俑俑。但今後的更新會加入更多相關內容也說不定。
不過 …… 前作中隨便挖挖坑就能挖出埴輪,而埴輪則是殉葬品 …… 本作中每天又能輕易挖出動物化石 ……?也就是說,玩家住的小鎮/小島,其實是修建在大墳墓上的!玩家的腳下埋葬著數不勝數的生物!怎麼樣,是不是對自己在《動物森友會》的小鎮生活有點「全新認識」了?
除了以上幾點外,遊戲中一定還隱藏著不少日本文化要素,但是時間有限,這次我們先介紹到這裡。不過,看來玩遊戲時多思考是沒有錯的,因為奇怪的事物背後往往就隱藏著更深刻的文化與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