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鼻梁被打斷貼菜葉「包紮」傷口 誓死不下火線

2020-12-18 安徽網

近日,當記者在105醫院見到邱盈道老人時,他穿著以前的軍裝。「傷痕是軍人的勳章」,老人軍裝上的累累勳章在陽光下透著明亮的光芒,但最引人注目的「勳章」在他臉上。他的鼻梁骨在抗戰中被打斷,當時用一片菜葉處理傷口,建國後才接受了手術。

大伯被殺,立志抗日

1922正月初八,邱盈道出生在江蘇盱眙(解放後劃入安徽)一個佃農家庭。邱盈道排行老三,小時候放牛幫助家計。1937年,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日軍入侵安徽,邱盈道的大伯被日本人殺死了,這讓邱盈道非常憤怒,自此下定決心要當兵打鬼子。

當時流傳著「朱毛打仗為人民」的說法,1939年12月, 新四軍到了盱眙建立農民抗日協會,19歲的邱盈道終於如願加入新四軍。

由於人聰明機靈,幼年又接受過幾年私塾教育,組織認為邱盈道是個可培養的對象,就送他到軍事政治幹校學習了兩個月。因為表現出色,1940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皖南事變後,邱盈道擔任盱眙縣四橋鄉政治指導員,1942年又做了盱眙西高廟區遊擊大隊長,兩年後升任凌塘區委書記兼政治委員。

臉上受傷,菜葉包紮

邱盈道一路升遷,是因為他「有文化,會打仗,不怕死」。當時能認字就已經不易,像邱盈道這種念過書、有知識的人很少見。除了有文化水平,邱盈道的「武力」也很高,他在當地出了名的膽子大,敢衝敢幹不怕死,膽大心細、有勇有謀的邱盈道屢次立功。在他遭遇的戰鬥中,印象最深的還是1942年的那場遊擊戰,在炮火紛飛的激烈戰鬥中,他親手打死了三個鬼子,自己也光榮負傷,丟了一片眼皮和一塊鼻梁骨。

當時,他帶領「三農自衛隊」與一隊日本兵遭遇。日本兵的武器裝備很先進,這場戰鬥打得非常艱苦,自衛隊員們只能憑藉地利與鬼子作戰,很多戰友、包括自衛隊的副班長都犧牲了。邱盈道帶著大家繼續作戰,突然聽見嗖的一聲,臉上一片火辣辣的疼,用手一抹全是鮮血。但他並沒有退卻,順手從旁邊的菜地裡摘了片菜葉,貼在眼皮和鼻子上,堅持打完了戰鬥。

戰鬥結束後一看,他的一片上眼皮沒有了,鼻梁骨也被打斷了。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沒法接受醫學治療,邱盈道繼續用菜葉「包紮」。後來傷口居然慢慢好了,只是鼻梁骨凹下去一塊,受傷的眼皮看上去也不一樣。直到建國後的50年代,他才在南京接受了鼻部整形手術,手術雖然沒能完全恢復,但是看起來沒那麼明顯了。

男扮女裝,勸降偽軍

除了跟鬼子正面交鋒,邱盈道還多次跟偽軍戰鬥,並成功勸降一個偽軍鄉長。那是1942年,他手下的一個士兵是該偽鄉長的親戚,而且兩人感情很好。這個士兵多次勸說偽鄉長棄暗投明,偽鄉長一直在猶豫。為了將他爭取過來,邱盈道決定親自前去說服。於是他帶著那位士兵和幾個手下,打扮成一般農民進入偽軍佔領區,來到偽鄉長所在的一條船上會面。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掩人耳目,邱盈道這個大小夥子竟然是男扮女裝,提著花鼓燈、梳著「大辮子」過去的。

偽鄉長見邱盈道冒險前來,非常感動,跟他談了很久。其間偽軍在附近巡邏,偽鄉長還替他們掩飾過去了。臨走的時候,偽鄉長表示,自己打理好事情後會儘快棄暗投明,果然幾個月後就帶著手下投奔遊擊隊了。後來他和邱盈道成了很好的戰友,並立下戰功。

那是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邱盈道接到消息,說有一隊日本兵要經由盱眙去揚州,便帶領遊擊隊前去狙擊。鬼子不知有埋伏,被遊擊隊一舉殲滅。

回首人生,覺得很值

抗日戰爭結束後,邱盈道又在解放戰爭中繼續作戰,1949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國防部當政治協理員,後來被劉伯承元帥授予少校軍銜,立三等功。由於表現出色,幾年後他又被派到北京政治學院學習,在班上擔任宣傳委員和黨代表,畢業時從羅榮桓將軍手裡接過畢業證。「文革」中他吃了很多苦頭,好在後來獲得平反。平反後,他擔任六安軍分區副參謀長,獲中校軍銜。1979年離休,現在享受平靜快樂的離休生活。

「我這輩子真沒白活,雖然吃了很多苦頭,但是回想起來,就一個字:值。」採訪快結束時,邱老對記者說:「年輕時打仗,膽子大不怕死,只求能多殺幾個敵人。建國後,我還接受過鄧小平和李先念同志的接見,在南京和北京學習時見過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領導。現在老了,看到國家越來越強大,更覺得值。」

本報記者 王俊/文 馬楊/圖

相關焦點

  • 傷口包紮為什麼要透氣?什麼樣的傷口可用創可貼包紮?它透氣嗎?
    創可貼 生活中小傷難免,所以經常需要包紮傷口,大一點的傷口通過紗布和醫用膠布包紮,小傷口使用創可貼包紮,所以這些材料幾乎成為每一個家庭的標配
  • 創可貼包紮別太緊 遇到傷口怎麼辦?
    遇到傷口我們該怎麼辦?近日,記者採訪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手外科副主任梁海東。 包紮太緊神經血管會受損 而且不可逆 「這個女童發生的情況雖不常見,但是在臨床中的確發生過。」梁海東說,發生這樣的悲劇,病因並不是出在創可貼上,而是在使用不當上。
  • 包紮傷口的注意事項
    我們在戶外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傷害,臨時包紮很重要。01包紮目的及步驟現場包紮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創口、防止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操作要輕巧、傷口要包全、鬆緊要適宜、固定要牢靠。現場常用包紮材料是三角巾、繃帶,也可以用衣服、被單、毛巾、圍巾、手絹製成三角巾、繃帶使用。
  • 傷口應該包紮還是暴露
    受傷以後,很多人可能會對「包紮」還是「敞著」的選擇很糾結。有些人選擇「敞著」,也就是「暴露療法」,理由是:傷口需要透氣,敞著才能儘快結痂,痂皮一掉,裡面就好了。如果使用包紮療法,容易把傷口「捂爛」。從專業角度來講,我建議儘量採取「包紮療法」,基於以下幾點理由:1.傷口所謂需要「透氣」,其實是需要風乾,也就是讓空氣把水分帶走。這時滲出的液體可以「結痂」,傷口在痂皮的保護下可以更快地癒合。但是,這種自然癒合的方法只適用於較輕的傷口。
  • 張涵予《火線三兄弟》演老兵 田大林PK穀子地
    《火線三兄弟》 劇照《火線三兄弟》 劇照 由春天融和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出品,著名導演管虎擔綱執導的戰爭大戲《火線三兄弟》目前正在北京熱拍。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影帝張涵予在劇中再演老兵,飾演田家三兄弟中的老大田大林。和張涵予在《集結號》中塑造的經典角色穀子地一樣,劇中這位鐵血軍人田大林看點多多。  身世PK:田大林家庭背景豐富,穀子地身世悲涼  在《火線三兄弟》中,張涵予飾演的田大林是一個普通家庭中的長子,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大。
  •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打完只剩下20多個同學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此戰過後只剩20多個同學文|歷史的故紙堆黃天,1923年9月8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鄉萬老衝村。黃天讀書的學校也在日軍的空襲中毀於一旦,親眼目睹這一切的黃天,再也無法忍受,他與當時的很多青年一樣,走向了抗日戰場。1940年秋,黃天考入黃埔軍校第18期步科,入伍生團受訓半年後,編入第七總隊學習。1941年3月開始學習兵器,射擊、測量、兵法、戰術、通訊、英語、日語等多門課程。
  • 聽老兵怎麼說
    聽老兵怎麼說身體是人類的血肉之軀,對於人類來說身體至關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會失去很多生活的樂趣。那麼我們在抗日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有士兵中槍的鏡頭,而這些士兵不僅沒有倒下還堅強地站起來繼續殺敵。在真實的戰場中,身體被子彈擊中後,真能存活下來?挨過子彈的老兵告訴你真實感受。
  • 傷口衝洗立即包紮可以嗎?
    傷口衝洗立即包紮可以嗎?有外傷時,很多人選擇用清水衝洗或雙氧水消毒傷口,然後綁上繃帶,等待傷口慢慢結痂。實際上,清創後直接綁上繃帶會讓傷口留下難看的疤痕,而讓傷口在乾燥的狀態下結痂容易引起發炎,延長癒合時間,落下疤痕。
  • 傷口應該包紮還是「敞著」?正確的做法是這樣
    受傷以後,很多人可能會對「包紮」還是「敞著」的選擇很糾結。有些人選擇「敞著」,也就是「暴露療法」,理由是:傷口需要透氣,敞著才能儘快結痂,痂皮一掉,裡面就好了。如果使用包紮療法,容易把傷口「捂爛」。從專業角度來講,我建議儘量採取「包紮療法」,基於以下幾點理由:1.傷口所謂需要「透氣」,其實是需要風乾,也就是讓空氣把水分帶走。這時滲出的液體可以「結痂」,傷口在痂皮的保護下可以更快地癒合。但是,這種自然癒合的方法只適用於較輕的傷口。
  • 傷口包紮好還是不包紮好?一文搞懂乾濕性癒合區別
    日常生活中跌打損傷在所難免,很多人在處理傷口時,對於傷口應該「包紮」還是「敞著」很糾結,那麼到底該採用何種方式呢?下面由傷迪來進行解析。所謂「敞著」,其實是「暴露療法」。由於傷口也需要透氣,敞開利於空氣帶走傷口處滲出的液體,促進創口快速風乾結痂,等到痂皮自然脫落時,傷口也就癒合了。
  • 傷口怎麼處理好得更快,包紮還是不包紮?【1分鐘科普】
    大多數傷口暴露在外,不利於癒合。因為傷口的癒合需要一定的溼度,將傷口暴露在外,會使新的表皮細胞乾燥,增加疼痛感、減緩癒合速度。 大多數的傷口治療以及包紮都是為了讓皮膚表面溼潤但是不過度潮溼 。比如,將局部抗生素軟膏塗抹在擦傷或者傷口處,然後用紗布或者繃帶覆蓋,就是為了保持一定溼度,使新皮膚和其他細胞存活。 此外,包紮還能讓傷口遠離灰塵、細菌,不受外界的進一步傷害。
  • 史上最全的傷口包紮指南,你不看看嗎?
    因此,對於創傷的傷口,一定要進行嚴格認真的處理。那麼你知道傷口應該如何正確包紮嗎?傷口的分類1、瘀傷(閉合性損傷)致傷因素:多是鈍性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致。表現:傷口不整齊,不規則,這種傷口多數出血較多。注意事項:傷口易感染,被撕裂的部分也可能發生缺雪壞死。
  • 磕破皮到底需不需要包紮傷口?盤點常見誤區
    磕破皮到底需不需要包紮傷口?廣州市中醫醫院外科楊振淮主任醫師提醒,面對大大小小的傷口,處理不當不但妨礙癒合,甚至可能導致感染和二次損傷。 在臨床觀察中,醫生發現以下6個誤區不少人容易「中招」。大家不妨對照一下,如果不慎碰傷磕破皮了,處理傷口時記得避免陷入這些誤區—— 誤區1:不包紮 傷口乾燥,易附著硬痂,新生表皮細胞難以移動,傷口癒合時間延長。
  • 帶到總站幫忙包紮傷口 公交安全員照顧九旬迷路老人
    武漢晚報訊(記者郭佳 通訊員李立 劉濤)遇到腿部流血、言語不清的老人,523路公交車安全員一路照顧,送酸梅湯降溫,買創口貼處理傷口,這位91歲的爺爺在民警的幫助下被家人接走。據車載視頻顯示,8月16日10時40分,523路1189號開往古田方向的公交車開進中山大道民意四路站後,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上車了。安全員韓正峰為老人測量體溫時發現,對方不僅氣色不好,腿部還流著血。
  • 傷口到底是包紮好,還是晾著好?醫生給你講解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
    這樣的傷口雖然經常見到,但是很多人對於這類傷口的處置都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很多人身上受傷了以後第一時間都會選擇酒精進行消毒,消毒以後就把受傷部位暴露在外面,說是能夠有利於傷口恢復,傷口捂起來會化膿。事實上,傷口上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讓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到傷口促使細胞死亡。
  • 貼個液體創可貼,男子小傷口竟成了「無底洞」!
    「潛伏在傷口內的細菌繁殖,引起傷口感染化膿。」醫生表示,因為該部位皮下組織薄,血供較差,對傷口癒合是個難題。醫生告訴費先生,這個傷口需要仔細清理壞死組織,徹底清潔傷口,以及機芯有效引流膿液和包紮,才有癒合的可能。
  • 創口貼別濫用,這7種傷口千萬不能貼,小心感染破傷風
    3傷口有異物應到醫院清創或取出異物後再包紮處理。有些傷口汙染較重,甚至已經發生感染,就更不能使用創可貼來覆蓋創面,否則將會引發或加重感染。4被鐵釘扎傷如果是被鐵釘、刀片誤傷手指、腳趾,尤其是鐵釘、刀片上面有鐵鏽時,不能用創可貼簡單包紮了事。一定要先清潔,然後保持傷口暴露,以防感染,並且儘快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
  • 傷口加壓包紮:一個你不得不知道的小 Tip
    經常碰到外院轉過來或者 120 送過來的病人,傷口包紮得很緊,也墊了很厚的紗布、棉墊,可傷口還是在不停地滲血,甚至發生休克。為什麼? 仔細思考一下,道理很簡單,肢體一般是圓柱狀的,外傷後創面往往形成一個凹陷、缺損(圖 1)。
  • 崤函史話】匯聚蓬勃的抗日力量 ——三門峽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
    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就九一八事變發出緊急通告,要求全省黨團組織積極組織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三門峽地區各學校紛紛組織起來,開展反日宣傳,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查禁、焚燒日貨,成立宣傳隊,奔赴城鄉宣傳抗日。 愛國學生的行動,成為三門峽地區抗日運動的開端。
  • 日本侵華老兵謝罪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
    圖為原日本侵華日軍五十九師團四十五中隊退伍老兵鹽谷保芳再次來到中國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謝罪,並向當地記者贈送「謝罪」親筆書法。倪青華 攝     原日本侵華日軍59師團45中隊退伍老兵鹽谷保芳日前再次來到中國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謝罪,並向陵園敬獻了「謝罪侵略反省,中日友好親善」牌匾,以特殊方式傳達日本人民致力中日友好的信息。     現年87歲的鹽谷保芳是日本山梨縣人,現住日本東京,侵華期間為日軍的1名軍曹,1942年至1945年曾在山東泰安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