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楊舒平嗎?
沒錯,就是2017年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畢業典禮上代表留學生發言,大肆誇耀外國「空氣清甜」的中國女孩:
「五年前,當我踏下從中國飛來的飛機」
「我一共準備了5個口罩,我剛要拿出一個戴上」
「但當我呼吸到第一口MG的空氣時」
「我就把口罩收起來了」
「那空氣是多麼香甜清新」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她甚至不惜抹黑自己的國家:
「我被這一切震驚了」
「我在中國的城市長大,每次出門都要戴口罩」
「不然的話,我就可能會生病」
此言一出,國人震怒。
可是,儘管已經如此舔狗,但MG並沒有因此而對她心生好感,不但沒有給她發放期盼中的綠卡,反而在今年年初,楊舒平的臨時居留證到期後,毫不猶豫地將其遣送回國。
有這樣的「汙點」,國內的企業、單位是不敢容留的,誰不害怕到時候被倒打一耙。
沒辦法,楊舒平只能尋求到韓國發展。可是,又被韓國「退貨」了……
屢屢被外國拒絕,在國內又無立足之地,年僅27歲的楊舒平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因為口無遮擋而陷入了如此境地。
但這一切又是很順理成章的,一邊張口罵娘,一邊又想大口吃肉,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既然說出了侮辱祖國的話,就不該想著回國來討生活。
也許有人說,誰都會犯錯,她還年輕,應該給她一個機會。但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一個接受多年國內教育的人,應該知道什麼錯誤可以犯,什麼錯誤堅決不能犯。
而楊舒平恰恰犯了一個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這也給家長一個警醒,我們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不要忘了給孩子上一堂教育課!
首先是一堂愛國教育課。
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身之本,而楊舒平丟失的正是這一點。
有國才有家。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將這一點深深植根於他的心中。中國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每個中國人深感自豪;中國面積廣袤,有960萬平方公裡,世界排名第三,在國內就能感受到絕大多數國家感受不到的風土人情;中國目前經濟體量穩居世界第二,相較於改革開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太多太多引以為傲的地方。
一個人如果連生養自己的國家都不愛,很難想像他會熱愛別人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叛變者一般沒有好下場的原因。
楊舒平本以為毫無底線的吹捧,毫無節制的詆毀,就能換來MG的歡心,為她立足國外增加砝碼,甚至當她的言論在網上發酵時,還和網民互懟,這無非是抱著以後再不回國的心態。
可人算不如天算,外國並不待見她,最後只能灰溜溜地回國。
其次是一堂社會教育課。
人一定要知道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規則是什麼,無非是「厚道」兩個字。
做人要厚道,你才能取信於人;做事要厚道,你才能忠誠於事。這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名聲的大事。
楊舒平在演講中,之所以花很大的篇幅去感嘆MG的空氣香甜清新,本意是想要藉此讚美外國一直標榜的「自由」,因為從後面演說中的「Freedom is oxygen(自由是氧氣)」中,就可以清楚看出來。
誠然,在什麼地方說什麼話,楊舒平做到了,不吝讚美之詞。但她卻忘了,讚美不是要用貶低來實現,特別你貶低的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鄉,這實際上也是貶低了自己的過去。
靠奴顏媚骨的無原則的自我貶低,換取別人的開懷一笑,值得嗎?恐怕是不值得的,一旦有了這樣「厚顏無恥」的名聲,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立足?怎麼取信於人?怎麼忠誠於事?
別人看待你的時候,難免不會打上一個大大的「?」,還敢信任你嗎?
最後是一堂家庭教育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楊舒平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她的父母難辭其咎,至少要負相當大一部分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責任。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絕對不是要求孩子的成績如何如何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什麼樣的好大學,而是要教會她如何做人。
從前者看,楊舒平的父母做到了,而且還做得相當不錯,馬裡蘭大學位列世界大學排名第51位,屬於世界一流大學。但從後者看,他們卻很難言是成功的,畢竟女兒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是作為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可孩子現在的樣子,都能在其父母身上找到原因,楊舒平講出這樣的話,而且在如此大型的正式場合,在長達幾年的國外學習中,不會是無跡可尋的。
作為父母,在發現她有這樣的苗頭後,沒有第一時間制止和批評教育,導致現在的後果,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