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八哥原本是南方常見鳥種之一。由於籠養鳥貿易,它被擴散到了北方,也成為北方常見的籠養鳥之一。而一些八哥成功「越獄」,逃逸到野外,在當地形成小規模種群。在華北一些地方的城市公園裡,會見到小規模的八哥種群。一些朋友就認為,八哥很常見。事實是這樣的嗎?
家八哥
灰背八哥
其實,八哥及其所屬的八哥家族,都屬於雀形目椋鳥科。在中國,有八哥、家八哥、林八哥、灰背八哥、白領八哥、紅嘴椋鳥等幾種。
八哥
俗名普通八哥、鸚鵒、鳳頭八哥。冠羽突出,全身黑色,南方常見。
在飛行過程中兩翅中央有明顯的白斑,從下方仰視,兩塊白斑呈「八」字型,這是八哥名稱的來源。兩塊白斑與黑色的體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八哥的一個重要辨識特徵;尾羽端部白色。
它和鷯哥的區別是,鷯哥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
原本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及中南部。由於非法鳥類貿易,使八哥迅速擴散,在淮河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成為常見的留鳥。它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
林八哥
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等地,主要生活於村寨附近的高大喬木上以及築巢於大樹上。
與八哥的區別在尾端白色較寬,嘴是全黃色,臀為白色。
爪哇八哥
又名白尾八哥。原來分布於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
在我國臺灣是外來入侵種生物之一,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它性情兇悍,經對本土鳥類進行群毆,奪取它們的食物。繁衍非常快速,使臺灣原生種---八哥的生存受到威脅。還欺負臺灣的一些土著鳥種,獵殺其幼鳥。對於麻雀這類小型鳥,則會直接攻擊,甚至連未孵化的鳥蛋也不放過。
淡腹八哥
叢林八哥
又名林八哥,產於印度和東南亞,喜歡吃果實。
白領八哥
分布於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多生活於壩區邊緣稀樹草地。白領八哥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部和南部等少數地方,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目前已被列入國際鳥類聯盟世界瀕危鳥類名錄。
灰背八哥
原產自印度,是當地的常見鳥種。
家八哥
英文名直譯為普通八哥。無冠羽,眼周裸露皮膚黃色。
原產於印度,但如今已被引進到美洲、澳大利亞等地區,主要是為了降低當地農作區害蟲的族群數量。由於它們要和當地鳥類競爭產卵的所在,又會殺害小鳥,破壞鳥蛋,以及驅逐小型哺乳動物,降低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與其他八哥的區別在於無冠羽,眼周裸露皮膚黃色。飛行時白色的翼閃明顯。
下面兩種椋鳥,有的地方也將其列為八哥家族。
黑翅椋鳥
有的人翻譯為黑袖椋鳥。棲息地是熱帶乾旱森林,熱帶乾旱灌叢,熱帶溼潤灌木和草場。在印度尼西亞,由於非法的鳥類貿易存在,它瀕臨滅絕。
紅嘴椋鳥
頭近白,分布於緬甸、泰國、柬埔寨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多見於熱帶開闊地次生林和灌木林中以及活動於河谷耕作區。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