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雷州市調風鎮學生曹某高考僅考取235分,卻花錢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欺騙家長,被戳穿後引發網友熱議。8月19日,據澎湃新聞報導,某電商平臺上多家店鋪稱可定製高校錄取通知書,價格從180元到200元不等,且可蓋有學校印章,真假難辨。深入調查後發現,用假公章製售偽證已然屢見不鮮。
喧鬧過後,我們不禁質疑,&34;
男生考235分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因少一個字被揭穿
8月19日,廣東雷州學子曹某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家人為其花四五萬元準備辦酒席,還準備戴大紅花遊行,但因通知書上有錯字被揭穿。
偽造的&34;顯示,曹某某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技術專業錄取。但實際上清華大學並沒有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此外,該份錄取通知書還有錯字、漏字等問題。例如,&34;寫成&34;,&34;少了&34;字。
對於該名學生的行為是否構成違法犯罪?雷州公安局回應稱,一般來說,偽造三本及以上的假錄取通知書會構成犯罪。但此事件中,男生只是為了向家人逞能,目前未涉及違法犯罪,會對其進行口頭教育。
據了解,曹某的錄取通知書是花3000元找人做的,為了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日前,警方到該名學生家裡調查假錄取通知書來源,但其家長稱概不知情,也無法找到那張假&34;錄取通知書。
雷州警方表示,他們找到那張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後,將追根溯源,找到偽造文書、私刻印章的始作俑者,按有關規定懲辦。
網上多家店鋪稱可定製高校錄取通知書,真假難辨
那麼除了曹某還有誰在買?又是誰在賣?錄取通知書上的公章從哪裡來?是否構成犯罪?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發現某電商平臺上有不少賣家聲稱可定製高校錄取通知書,包括專科、本科、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並可在通知書上蓋相應學校的印章。
其中一位賣家表示,每款通知書的價位的不同,但價格都不高。該賣家介紹,一般有3個規格:如果只單獨定製錄取通知書,費用為220元;套裝包括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入學登記表、家庭調查表、貧困資助申請表等配套材料,售價260元,包含通用信封;如果需要定製學校專用信封,另加200元。
賣家表示,僅需要買家提供&34;,在付款發3-5天後就可以出電子版,一周左右到貨。
賣家發來北京一所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顯示,除了還未加蓋印章和學號不同外,假通知書正文頁印有學生學號、錄取學院、專業和條形碼,與真錄取通知書毫無二致。
除此以外,該賣家提供的名單顯示,其可定製包括重慶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幾十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賣家交易謹慎,系因偽造企事業單位印章最高可處三年徒刑
當問及是否有學校印章時,賣家表示&34;。該賣家稱,錄取通知書均蓋有相應學校的印章。
&34;。對於定製錄取通知書的真實程度,該賣家稱,&34;。
值得注意的是,在想進一步諮詢客服了解詳情時,賣家要求加微信或QQ後介紹詳情,並不在電商平臺上有過多交談,談妥後再返回淘寶交易。而當提出想看看公章樣式時,賣家不再回復。
結合以上舉動均可以看出,賣家知曉以營利為目的偽造錄取通知書、偽造大學印章均為違法行為,但他們依舊鋌而走險,牟取私利。
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在接受中國商報採訪時表示,偽造印章既可能是治安違法行為,也可能是涉嫌犯罪。區分的關鍵在於社會危害性,即所造成的後果嚴重性。
&34;
江蘇一男子寄出14份偽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被抓獲
十年寒窗苦讀,日日夜夜都等待著金榜題名,然而近年來,各類涉高考招生詐騙正處於高發期,偽造錄取通知書的問題一直存在。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9年7月中旬,江蘇丹陽市某快遞公司快遞小哥的報警稱,自己收到14份裝有上海某技術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快遞包裹,且送達每份錄取通知書還會向籤收人代收6元的資料費交給寄件人。因往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都是由郵政快遞送達考生,今年卻由他所在的這家快遞公司負責快遞,他心生疑惑,於是報警。
警方調查後發現這些大學錄取通知書,均為偽造。經訊問,犯罪嫌疑人朱某對通過發放假大學錄取通知書來騙取考生及家長錢財的違法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不法分子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一些招生詐騙甚至披上信息化的外衣,讓人防不勝防。考生及家長要高度警惕此類情況,考生收到錄取信息確認表或錄取通知書後,應登錄教育考試部門網站或主動撥打教育考試部門電話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區招生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
廣大考生和家長收到來歷不明的通知書要仔細甄別,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提防招錄&34;。只有這樣,考生才能考上正規大學,獲得正規教育,順利拿到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
喧鬧過後,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打擊用假公章製售偽證團夥
此外,我們還應看到,拿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欺騙家長不是私事,也不能單純把它當笑話看。
誰製作的證書,這些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最後流向了何處,作何用途?喧鬧過後,當地有關部門就應該調查清楚,將構成犯罪的偽造者繩之以法。
要知道,錄取通知書又不過是辦假證者諸多業務的一項,從此前曝光的諸多案件中可以看到,出生證、身份證、畢業證、結婚證、離婚證、律師執業證、駕駛證、採礦證等各種資格證,甚至還有人死後的火化證,辦假證業務無所不在。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20年1月9日,銅陵三嫌犯用四千餘枚假公章辦證並收費,由此一個涉及全國31個省份的銷售假印章、假證件的犯罪鏈條浮出水面。
近年來,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大對偽造公章辦假證牟利的現象的打擊力度,將這些明目張胆、肆無忌憚在網上公開售賣的犯罪團夥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