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酒吧營業前,應充分進行室內通風換氣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4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酒吧防控指引。

劉曉峰說,當前,境外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境外輸入和本地反彈風險不容低估。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為保護公眾健康,針對酒吧空氣流通不暢、人群流動性大等特點,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提醒相關經營人員做好防控工作。

一、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營業前,應充分進行室內通風換氣,確保通風設施正常運行。營業中,優先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行防控指引》。每日停業後,及時打開門窗進行充分的自然通風換氣。同時,應保證廂式電梯的換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二、保障環境清潔。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餐後垃圾。洗手處要為顧客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同時做好每日消毒和及時清掃。

三、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建立員工每日健康監測制度,進行體溫監測登記,若員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不得帶病上班。顧客在酒吧入口處實施體溫檢測,可使用「健康寶」等軟體,實行「綠碼」準入制。

四、做好個人防護。顧客與服務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佩戴口罩。工作人員為顧客提供服務時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和工作服清潔衛生。

五、保持社交距離。提倡建立顧客預約制度,合理安排顧客到店時間,避免人員聚集。經營單位要在疫情期間調整桌位間距,確保間隔在1米以上,如桌椅固定無法移動,要明確標識出非使用桌位。同時,提示顧客在公共區域活動或等候時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六、加強餐飲管理。提供用餐服務酒吧應同時參照市商務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

七、落實公共用品消毒。加強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潔和消毒,對話筒、娛樂設備按鍵等用品,在使用前應提前進行消毒。提供給顧客使用的餐飲具、話筒套等公共用品用具應一客一用一消毒,顧客接觸較多的部位,如門把手、桌面、水龍頭、電梯按鍵等應根據客流量及時消毒。

相關焦點

  • 通風換氣很重要!
    冬季室內活動增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必不可少大連市疾控中心建議學校、公共場所等人群密接的室內環境,選擇適宜時間段,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次,通風時注意防寒保暖。儘可能打開門窗,可開啟換風扇等換氣裝置予以輔助通風,保證室內空氣衛生質量。
  • 北京提倡酒吧建立顧客預約制 測體溫 持「綠碼」準入
    4月9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在9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策略,為保護公眾健康,針對酒吧空氣流通不暢、人群流動性大等特點,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提倡建立顧客預約制度,合理安排顧客到店時間,避免人員聚集。
  • 北京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提倡預約 桌位間距1米以上
    4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酒吧防控指引。劉曉峰說,當前,境外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境外輸入和本地反彈風險不容低估。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為保護公眾健康,針對酒吧空氣流通不暢、人群流動性大等特點,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提醒相關經營人員做好防控工作。一、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營業前,應充分進行室內通風換氣,確保通風設施正常運行。營業中,優先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 北京:防控期酒吧等場所須確保桌位間隔在1米以上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酒吧等場所須調整桌位間距確,確保間隔在1米以上。劉曉峰指出,針對酒吧空氣流通不暢、人群流動性大等特點,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一是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營業前,應充分進行室內通風換氣,確保通風設施正常運行。
  • 北京發布酒吧等場所防控指引:提倡預約,桌位間距...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4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酒吧防控指引。劉曉峰說,當前,境外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境外輸入和本地反彈風險不容低估。
  • 在密集場所空調這麼用才安全:開門開窗 通風換氣
    在密集場所空調這麼用才安全:開門開窗 通風換氣原標題:衛健委新規來了!夏季人員密集場所空調這麼用才安全剛剛,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在人員密集的場所使用空調系統時,空調每運行2至3小時須通風換氣約20至30分鐘。
  • 廣東最新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公布 空調運行前後應開窗換氣
    昨日,《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正式發布,原相關工作指引同時廢止。分體空調:「嘆冷氣」前後要先通風每天使用分體空調前,應先打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後再開啟空調,關機後及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 空調運行前後應開窗換氣 廣東最新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公布
    昨日,《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指引》正式發布,原相關工作指引同時廢止。分體空調:「嘆冷氣」前後要先通風每天使用分體空調前,應先打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後再開啟空調,關機後及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 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議:樓宇單位指紋考勤機應暫停使用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董兆瑞)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孫鑫貴介紹,為做好疫情防控,近期,北京市疾控中心會同市衛生健康監督所組建了督導組。通過人員訪談、查看資料、實地檢查等方法,重點對返京人員管理、健康監測、通風換氣、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情況進行檢查。截至3月3日,共排查45座樓宇中的61家單位。孫鑫貴介紹,通過排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一)寫字樓經營管理者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有待加強。
  • 嶽陽人警惕這個「冬季殺手」,湖南疾控發布重要提醒!
    冬季取暖注意通風 謹防一氧化碳氣中毒 省疾控中心提醒,每年入冬氣溫下降後,不少市民使用煤爐、煤氣爐或者液化氣爐取暖,由於通風不良,供氧不充分或者氣體洩漏,可引起大量一氧化碳在室內蓄積,造成人員中毒。
  • 湖南疾控發布重要提醒
    這段時間天氣寒冷 不少市民使用煤爐 煤氣爐或者液化氣爐取暖 由於通風不良或使用操作不當 很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近日,湖南省疾控中心提醒
  • 北京疾控中心回應了→
    北京疾控中心回應了→ 2020-02-2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機場貨運區一線人員定期檢測,進入農貿市場均應...
    北京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1名密切接觸者目前無異常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1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12月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具體情況。
  • 疾控專家教你如何合理使用空調
    加強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全市設置發熱門診174個,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做到早發現;加強公共場所和社區排查,在全市所有交通口岸、各類公共場所開展體溫篩查,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後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做到早報告;設置集中隔離點370個、房間1.5萬間,對境外和重點地區來渝返渝人員、密切接觸者分類隔離和醫學觀察,做到早隔離;統籌調度全市疾控和醫療機構資源
  • ...管理廳提醒冬季取暖嚴防煤氣中毒 生爐子取暖必須充分通風換氣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 提高室內溫度的同時取暖安全不容忽視,尤其是採暖季一氧化碳這個無形殺手潛伏在不少居民家裡,排煙不良的家庭廚房、熱水器安裝不當的衛生間、密閉的開空調的汽車內、使用燃氣或煤炭又通風不良的居室是最可能發生煤氣中毒的場所。近日,省應急管理廳提醒大家:應保持高度警惕,嚴防因取暖導致的煤氣中毒事件發生。
  • 瀋陽疾控:猩紅熱發病高峰提前 兒童高發
    瀋陽市疾控中心發布傳染病預警信息,今年猩紅熱發病高峰較常年偏早,2-3月出現明顯上升趨勢。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猩紅熱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如果發病不必驚慌。同時要保持環境衛生,預防發病。  專家介紹,2-15歲兒童是猩紅熱高發人群,中小學校及託幼機構應做好晨檢、午檢工作,一旦發現可疑症狀者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 北京發布圖書館科技館日常防疫指引
    本報訊(記者 賈曉宏)市疾控中心近日發布圖書館科技館日常防疫指引,建議圖書館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做好訪客登記,提倡採取預約、分時段等限流措施控制人流量和密度。圖書館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在人員聚集時,應按相關要求做好個人防護。
  • 家用空調開啟前 先打開門窗通風20至30分鐘
    空調在啟用前應該怎麼做?首先應掌握空調的新風來源和供風範圍等。當空調通風系統的類型、供風範圍等情況不清楚時,暫時關閉空調通風系統。集中空調系統如果長期運行,沒有或未經徹底清潔消毒,會造成通風系統內部汙染,最終汙染物可能隨著空調送風帶入室內,汙染室內空氣,甚至會影響健康。
  • 北京疾控:有呼吸道症狀或相關密接史者,不建議前往電影院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12月21日)發布北京日常防疫指引電影院篇。其中提到,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特別是近期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觀眾,不建議前往電影院。指引中提到,建議提前預約或線上購票。排隊取票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充分預留時間到達,避免人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