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城市才有翻身的機會」,對普通人來說,這才是最大的謊言

2020-12-10 小生探職場

今年是自己來北京工作打拼的第五年了,自己的年紀馬上也要邁進30歲的大門了,這這幾天接到了好幾個爸媽打來的電話,讓自己回老家,工作也都給自己安排好了。其實爸媽心裡也明白,自己在北京遲早會有放下夢想,被現實打敗向現實妥協的時候。

爸媽在電話裡也很給自己面子的,沒有強硬讓自己回去,怕傷害自己的自尊心,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如果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就回來吧,爸媽這邊的工作也給你安排好了。」說實話自己心裡挺難過的,當初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來北京一定要混出個人樣,如今錢沒賺到多少,工作和事業也沒有起色,逼近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才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年輕人一定要去大城市才有翻身的機會」「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機會」等等這些話都是最大的謊言,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機會多但是輪不到,舞臺大但是自己沒能力和資源。

北漂5年才漸漸發現,當初那些深信不疑的,恰恰欺騙自己最深的

最近,自己看到了一個問題,問題的提問者是一個剛剛畢業,即將找工作大學生,他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剛畢業找工作去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老家小城市發展好?」一個很籠統的答案,居然獲得了幾萬名網友的圍觀和討論,但是後來想想看,其實這也算是正常,因為幾乎每一個人來說,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尤其是在剛剛走出象牙塔,還沒擺脫迷茫和幼稚,尋找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時候。

到底是去大城市機會多,還是留在小城市發展好?這一個相當重要的決定。

看到這個問題,自己也結合了自己這幾年的北漂經歷來和大家的分享一下,有的時候可能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有一顆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心,只有經歷過才懂得現實的殘酷和理想的美好,讓理想照進現實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而你堅信的那些「大城市才能翻身」「大城市機會更多,舞臺更好」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恰恰是難以照進現實的理想,機會再多也與你無關,環境再好你也沒能力和機遇去把握風口,要不然大街上也不會有一抓一大把的創業者。

相信面對上面的問題,80%以上人的回答當然是去大城市好,從北京的流動人口來看,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兩千多萬,流動人口七百多萬,每年都有至少四五百萬的外來人口來到北京,就是我們俗稱的北漂,再來看看的房價,北京的最低的房價都在4萬一平米以上。

從歷年北京的平均工資來看,即使大部分都達到了將近萬元的平均月薪,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也要不吃不喝40年以上,更何況平均工資背後大部分人都是被平均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北京安家置業遙不可及。

都說在自己打拼的地方安家置業,是每一個在外打拼漂泊人的夢想,也算是成功的標準之一,但是為什麼明在北京買房是不可能完成的夢想,很多人還是會選擇死扛下去呢?

因為很多北漂堅信他們能享受到城市發展帶給自己的一切利好和社會福祉,機會多,就業容易,工資高,賺錢的機會和行業風口多,自己就是雷軍口中那個站在風口上的豬。

但是往往越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因為很大程度上你已經把自己命運交給這座城市了,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總是覺得城市能帶給自己什麼,從來不去考慮自己幾斤幾兩。自己當時來北京之前也覺得北京的一切都是為自己準備的,但是等自己真正開始找工作和生活之後,你會發現這座城市所謂工作機會多,舞臺大,根本跟你沒有半點的關係,你拼死拼命才找到一份月薪4000的工作,你還會覺得上面的這些跟你有關係嗎?

住過地下室,吃過一個月方便麵,騎過共享單車,我之所以覺得對於大多數北漂來說,所謂的堅持和夢想只是一種自我欺騙,是因為很多人明明過著自己很大程度上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生活,這和自己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他還覺得自己吃的這些苦,是來這座城市應該接受的,其實吃的這些苦,對於賺錢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在迫於生存的壓力,一種謀生的方式。有一句話叫做既然選擇了來做北漂,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其實這句話是有失偏頗的。

你以為你來了大城市能闖出自己一番天地,但是現實是工作5年,月薪6000,住著十幾平米的出租屋,你以為賺錢很容易月薪過萬,但是現實是每天都是坐著公司準備的班車,連幾塊錢的打車費都不敢出,你以為能找到心儀的另一半,但是工作和加班讓讓你回家只想倒頭就睡,為了省一點房租,每天多花2-3個小時的時間在上班的路上,說什麼的大城市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認知,但是光光是花在工作路上的時間就佔據了不小的一部分,你根本沒時間去幹什麼所謂增長捷見識的事情,哪怕去幾個繁華的街頭走一走,很多時候的累得只想倒頭就睡。

隱藏在大城市能拓展視野這個美好願景下的現實是,工作的時間成本被大大提高,但是性價比越來越低,有人說可以趁坐地鐵的時間用來讀書自我提升,但請想一想,面對早高峰地鐵,你還有沒有空間騰出你的手機來看都是一個問題。

沒來之前,想的都是這個城市的美好,但是當你真正來了以及工作和生活,甚至想融入這座城市的時候,你會覺得其實大城市讓自己覺得美好的時刻並不多,只有在這座城市夜深人靜的時候,點上一根煙,你才會覺得這個城市的節奏才慢下來,自己也有了喘息的時刻,讓自己真正放鬆下來。

從生活成本上來看,其實大中小城市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是相匹配的,大城市雖然工資水平高,但是生活成本也會隨水漲船高。從工資收入上的不同來講,大城市一些高收入行業可能比較多,而且一些高薪的行業沒有收入的天花板,一切都是看能力和價值貢獻,有多少能力拿多少錢。

對於能力一般的人來說,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工作,想要存下一點錢來,是必然會大大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久而久之,為了能省出更多的錢,我們開始想法設法去降低自己的開支,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不去想怎麼去提高自己的收入,就這樣大家所謂的窮人思維就誕生了。

但是實際上這確實是大多數北漂的常態,節省開支是自己能掌控的,但是提高收入很大程度上不能由自己決定

再來說說大城市所謂的機會和各種各樣優越的條件,一個人成功的標準是什麼?絕不僅僅是因為有錢這麼簡單,大家都知道去北京這樣的城市,都是奔著機會和舞臺去的,但是具體真的讓你說北京能帶給自己什麼機會,我相信很多人是回答不出來的。大城市的營商和創業環境好,成本低,也是行業風口最先出現的地方。但是即仔細大想一想,即使是這樣,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創業者,走在大街上都是一群談夢想一夜暴富的創業者,這裡雖然環境好,但是無形的競爭比你想像更激烈。

有人說在小城市待著沒出息,其實小城市和大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上,不是小城市沒有需求,而是沒有被發掘出來,為什麼很多新行業試點都選擇一線城市,因為這裡行業發展快,經濟好,需求多元化,其實就是在拿大城市試錯,即使錯了自身的發展也能承擔這個錯誤。大城市就好比走在前面的人,雖然能吃到行業紅利,但是那也僅僅局限於走在最前面的一小部分人。有人覺得必須要在大城市才能創業成功,其實小城市也同樣有很多機會,最重要的是把需求和客戶進行精準對接,在哪裡都賺到錢。

大城市靠能力,小城市靠人脈?

北漂5年,讓自己完全顛覆了對於這句話的認知,對於那些成功的人,站在金字塔點頂端的人來說,人脈和能力從來都不是相互獨立的,在大城市不是只有能力就能混得很好,在小城市也不是只有人脈才能生存,哪個人的成功是不需要能力和人脈兩者兼得的?為什麼硬要把他們區分開呢?

能力靠積累,人脈也需要積累,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並不能用其中一個因素就去斷定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好。成功的背後永遠不單單是一個因素的在起決定性作用,往往是能力,人脈,資源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你有這樣的認知的話,其實在哪個城市發展,並不影響你賺錢。

之前看到過京東劉強東的一則報導,劉強東說:

「自從自己當上了京東的掌門人,以為自己接觸到了很多社會的名流,但是現在看來一點用都沒有。」

你看,即使你自認為有了很強大的人脈,最終可能是毫無用處的,所以不要用單一的因素去決定你在一個城市的發展和成功與否。

如今,每年依舊會有幾百萬的年輕人成為新的北漂一族,我不反對這個行為,但是想對即將北漂或者準備北漂的年輕人說幾句:

「對於城市的期待不要太高,不要期望城市能帶給你什麼,你要關注的是自己能帶給自己什麼。」

「少看一些毒雞湯,雖然能讓你短時間打雞血,但是放下手機你還是得回歸現實,你來北京是來賺錢和存錢的,如果這兩樣在你的預期時間內沒有實現,那就早早做好;離開的打算,離開並不是一種失敗,更是一種智者的選擇。」

「盡一切可能去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不然你對不起的只有你承受的那些苦難,還有當初你認為對的決定。」

相關焦點

  • 任正非透露:適合普通人的3項投資,倘若堅持下去,有機會翻身
    在貧窮的時候,他不斷地對自己進行了投資,而這三項投資對於普通人也適用。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有機會可以翻身。一、投資人脈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表示過:真正好做的生意不是出門去找,而是主動送上門來的。可能大家對於這句話都不理解,做生意怎麼可能有人會主動送上門來呢。任正非則是透露,別人將生意送上門來,主要靠的是你的人脈。
  • 父母在,不遠行,當今社會不去大城市年輕人還有機會嗎
    年輕人,一定要去大城市,那裡才有出路和機會,不知何時,在大城市生活,擁有車子,房子成了人們對成功的定義。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覺得無論在哪生活,你只要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就算幸福,就算成功。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是,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去城裡找工作,以後才不會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幹最苦最累的活,過最沒質量的生活。但是,等我們長大了,真正走進大城市,才知道,大城市的壓力。蜂蛹而上的求職者,高昂的物價,有些人可能奮鬥一輩子也可能在這個城市換不來一席之地,殘酷的現實擊碎了越多人的夢想。有些人慢慢厭倦了大城市的快節奏,越來越嚮往小城市的生活。
  • 一個人,越是「缺錢」,越是要學會捨得,才有機會翻身
    從自己的吃穿用度上慢慢減少,直到感覺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才願意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殊不知,時間久了就會養成一個不捨得的習慣,隨之生活也有可能就會按照這樣的格式繼續下去。可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下無絕人之路。
  • 把興趣當成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才是成年人職場最大的謊言
    一直以來都在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都在以興趣為衡量指標去尋找工作,儘管花上很久的時間,進入「興趣公司」之後依舊會逃脫出來,因為總有一段時間會發現,自己的興趣工作也是假的。就像之前李誕在吐槽大會上的一個段子,我的理想(興趣)就是躺著數錢,大把大把的數。
  • 說一些行業可以讓普通人翻身!
    花10萬元,考下來就有至少30萬元的年薪,合算啊。 沒錯,但是帳不是這麼算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那這個考試的機會成本對你來說太高了,花10萬元只能獲得一個搏一搏的機會,而且這種高難度的考試你有沒有能力拿下來,我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有個明確的認知。
  • 高考成績出爐:讀書無用,是我聽過最大的謊言
    ,在這裡,很多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覺得生活的地方就是整個世界,北京、上海都覺得好遙遠,只能在電視裡看得見但是讀書給了我走出家門的機會讓我見識了世界的壯闊與波瀾,了解了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這一切都是在小城市裡所感受不到的,也不可能感受到的因此,時至今日,依舊非常感激讀書,是他給了我改變一生的機會
  • 為什麼建議高中生讀大學去大城市?去大城市有哪些好處
    「我一般建議高中生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大城市,而且我覺得離得越遠越好。」俞敏洪在談及畢業生們如何選擇大學時表示「如果說同類大學的選擇的話,我一般比較建議高中生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我覺得離開得越遠越好,因為人一輩子就是在地理廣闊的更大的舞臺上發揮自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樹挪死,人挪活』。"俞敏洪的這一言論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 普通人除了去做一些一看就會做的工作外還能幹啥?他們的出路到底在...
    對於底層群眾來說,這就是惡性循環,好的資源永遠被有權勢的人霸佔,對於本身認知缺乏的人來說,教育下一代想讓他們有所突破將會更困難,他們的父母也許就是他們的天花板。 所以基礎教育就是要打破原生家庭環境的環境壁壘,讀書在現在以及將來的很長時間裡都仍然將是是普通人翻身的捷徑。 但是家庭環境差的話必然導致教育投入資源的壓縮。
  • 為什麼要趁年輕去大城市?
    01我一直鼓勵畢業生,年輕人,趁著自己還是年輕,去大城市尋找一下機會。因為這種機會一輩子,很可能就只有一次,而這一次,就是在你剛剛畢業的那幾年,錯過了,基本上就是永遠錯過了。先說一下大公司吧。除了對社會發展,對歷史的看待,對人際關係的看待,都是不盡相同,不能說在大城市的人一定認知更正確,但是相對來說,一線城市可以看到更多,舉個例子,馬雲也是到了美國看到了網際網路的發展,才回來搞了阿里巴巴,越是發達的地方,越是可以更早地看到未來。你現在到廣東鄉下,還經常可以聽到80-90年代的流行曲,他們對新事物一來閉塞,二來不接受。
  • 「有了老二,才發現二胎一碗水是最大的謊言,我就是偏心的媽媽」
    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大都是喜歡孩子,想個孩子有個伴。很多爸媽打算生二胎的時候,都會在心裡暗暗發誓,等老二出來的時候,我一定一碗水端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爸媽。但是等老二出生後,很多爸媽發現事實和想像總歸不一樣。很多媽媽更會無奈的說,二胎家庭一碗水端平是最大的謊言。
  • 去一線大城市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離家很近,有車有房,物價很低,不用堵車,這樣的生活就有意義了?無非就是個人體驗的自我滿足。如果這就是題主所理解的意義,那麼誰也回答不了,你的意義你自己定義,愛去哪去哪。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再看去不去一線大城市對你有什麼意義。在南京,家裡有很多拆遷房的人上班的姿態是:「我家裡不缺錢,我就是找個工作消磨時間的。」
  • 窮人翻身的機會來了,牢記這3個核心,搶佔下個10年的風口!
    這種時代變局,就可以給普通人,帶來翻身的機會。1、市場大變局2、市場新需求3、窮人翻身的機會一在物質構架的商業形態中,不論是開工廠、開店、做貿易,都需要先囤貨。一次投資幾十萬、上百萬,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根本沒有這麼多繼續。即便能夠借錢、靠信貸去創業,在產能過剩的今天,成功的機率非常渺茫。但在精神需求的市場形態中,就不同了,即便沒有一分錢,只要你有知識、有創業、能夠生產內容,就可以實現逆襲。
  • 你混得越差,越要繼續做這3件事,堅持下去才有翻身的希望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多失意之人認為這句話很符合自己,自己該做的都做了,能不能成功就看「造化」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很消極的,畢竟「事在人為」,你混得越差,越要繼續做這3件事,堅持下去才有翻身的希望。
  • 新暴利時代來襲,這是真正屬於普通人翻身的機會,你還在旁觀嗎?
    這句話很有道理,很多企業家都同意。不可否認,近幾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走上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道路。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把成功與產業的成功聯繫在一起。我相信,普通人只要把握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上,要趕上風口行業並不複雜。一般來說,它是以社會趨勢的形式出現的。而現在有了創業的窗口,很多富人將在未來誕生。
  • 家裡無權無勢,考公務員有出路嗎?編制才是對普通人最大的保護
    經常看到有同學問:老師,我想考公務員,但我是普通家庭出身,家裡無權無勢,沒有任何關係,這種情況可不可以考公務員?之所以會有這種問題出現,其實這是大家的一種刻板印象,總覺得體制內就是看關係,沒有任何背景的人就會被打壓。對此我只想說:一派胡言。考公務員不僅不需要家裡有權有勢,恰恰相反,公務員可以算是沒有背景關係的同學能選擇的最好出路之一了。
  • 馬雲預言:2020年最能影響普通人翻身的行業是
    馬雲:別人怎麼說,沒辦法的事,你自己要明白,我要去哪裡,我能對社會創造什麼價值,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流過淚,我的朋友可能流過淚,當我沒有因為流淚沒有用,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打地基,我們要蓋什麼樣的樓圖紙沒有公布過
  • 學生時代老師說過的「謊言」,騙了很多人,畢業才明白其良苦用心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這道題很簡單,分數都是白白送給大家的,可能對於學霸來說,也確實是這樣。一般情況下,當老師說出了這句話的時候,都是有老師要用體育課講文化課的時候。 學生時代老師說過的「謊言」,騙了很多人,畢業才明白其用心良苦。當時年紀小,根本不能理解老師說這句的真正含義,現在能理解了卻也畢業了。所以在這裡也給那些沒有畢業的學生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你們的學習和今後的生活有所幫助。
  • 租房的才是!
    因為我也是租了幾年房,換了n個地方,深有體會。沒有空調 ,沒有防盜門 ,沒有陽臺 ,沒有浴室 但在廣東叫衝涼 隨便一衝就可以 ,只有一張快腐敗的木床 ,每天晚上吱吱作響 ,昏暗的燈 ,相信這是很多人剛出來打工時或者剛畢業時租的第一間房。
  • 才是最大的謊言!生活自己說了算
    我輕笑,「生了孩子就好了,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因為哺乳,所以有好多食物需要忌口,不能吃太涼的,寶寶會拉稀,不能吃辣的,寶寶會上火,不能不喝湯,因為要下奶,不能吃太少來減肥,因為母乳是寶寶的口糧。於是生產前的「生完孩子後,我要瘦成閃電。」成了最縹緲的豪言壯語。想用什麼姿勢睡覺就用什麼姿勢睡覺,這個倒是真的。但是自從生完孩子後就沒有睡過一個整覺,不是拉屎了,就是又尿了,不是餓了,就是鬧覺了。
  • 讀書,可能是我們普通人唯一不看臉不看爹不看權不看錢的翻身機會
    之後的10年,他輾轉在各類工廠,幹各種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他想換好點的工作,但好工作都對學歷有要求,他只有高中畢業,第一關就過不去。在吃盡了生活的苦後,他終於幡然醒悟,明白了「讀書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