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高考作文題
材料: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要求: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闡述看法和理由。
商報記者 秦健 張宇 黃平周舒曼劉曉娜謝聘 實習生 裴桐
立德樹人,如何提升語文素養?昨日上午11點30分,高考語文考試結束,今年重慶高考這道材料作文題目瞬間引爆「朋友圈」。語文素養,往小的方面說,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往大的方面講,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這道作文題,不僅僅是我市昨日參加高考的21餘萬娃娃的考題,也是當今社會每個人的考題。面對這道考題我們又該如何作答呢?看看下面這些「應考者」的答案,你也許有感悟。
A
課堂教學
看看一個「奇葩老師」是如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
很少講教材讓學生看電影讀小說扮演說家 他還變身「民謠歌手」把語文課「唱」出來
語文課就是整天學習背誦那些詩詞歌賦嗎?就是照本宣科嗎?昨日,重慶高考作文題公布後,今年32歲的育才中學高三語文老師賀薛毅對「如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培養學生情商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作為一名老師,我要讓學生熱愛生活。
在學生眼中,賀薛毅就是「奇葩老師」。今年32歲的賀薛毅是學校高三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昨天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臨考前,賀薛毅收到了不少學生用卡片或是簡訊發來的臨別贈言。
「2014,你是聰明絕頂的創意教師,演說家、新聞公開課、作文課、詩詞課,課課精彩。2015,你是獨一無二的明星教師,篝火晚會、辯論賽,每項活動都有你的一份力。2016,你是有點不負責任的語文老師,依然熱衷於各種活動……」馬上就要畢業了,高三·23班的學生如此總結他們的賀老師。在他們眼中,這位老師有點不負責任,卻帶給了他們無限的快樂:「不過,幸好有你,我們打破了對高中枯燥的認知,幸好有你,我們的青春越成長越快樂。」
對於學生們的評價,賀薛毅坦言,自己的確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師。在高一高二,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點,他對課本講得很少,同學們的語文課一般在上拓展課,比如每周上兩節閱讀課,讓學生自己確定主題搞演講,比如花了兩周的語文課讓學生讀完餘華的《活著》,然後又接著看電影,經常在課堂上播放《超級演說家》《奇葩說》,然後舉辦活動讓師生同臺來當超級演說家,他的語文課大多是課堂裡邊沒有的故事。甚至在有節語文公開課上,賀薛毅老師教同學寫歌詞,而且還變身「民謠歌手」,把語文課「唱」出來。
自我評價:我的課很隨意,高一高二主要是培養語文素養和對生活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培養對世界悲天憫人的情懷,高三稍微回歸課本多一點。培養學生的情商比死記硬背一些知識更重要。作為一名老師,我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讓很多學生熱愛上了生活。
B
課外閱讀
看看一個「重慶網紅」是如何提升語文素養的?
語文素養不是冰冷的分數還投射出人的氣質 這份氣質中都藏著讀過的書和曾經走過的路
「語文素養並不只表現為冰冷的高考分數,還會投射出一個人的氣質,而這份氣質中,都藏著讀過的書,和曾經走過的路。」昨日,網友曬出重慶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後,網紅「重慶葦子」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重慶葦子」名叫盧葦,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盧葦從小愛好課外閱讀,在書香的世界裡,她的閱讀量很大。從初中起就開始閱讀世界名著,愛上了厚重的文學作品。2011年9月,剛滿18歲的盧葦收到了一份獨特的成人禮,保管家裡的3000冊舊書。她曾獲第八屆重慶讀書月的「十佳讀書人」稱號。雖然即將大學畢業,但「重慶葦子」依然把課外閱讀當成了必修課。
身為網紅,大家都時常被「重慶葦子」的外表吸引,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文化自信才是自己真正的能量。她說,由於從小愛好課外閱讀,不僅讓自己在語文寫作上得心應手,還培養了自己的氣質和素養,「不管是寫作還是與別人交談,閱讀的儲備都是你的內在體現,你可以引經據典,可以筆下生花。比如論證觀點時,你可以談到羅曼羅蘭、蘇格拉底、普羅泰戈拉,可以引出他們的小故事佐證你的論點。」她甚至用「百無一害」來形容課外閱讀重要性,「讀書時,大家的知識面都局限在課本裡,只是背功發達不發達的問題。而課外書籍能拉開你和同學的區分度,使你站在一個制高點上。」
自我評述:課外閱讀對人生的幫助並不止於在語文寫作上得心應手和語文分數,還會潛移默化影響著人的思想,課外閱讀能幫助你思考,拓展你的視野,提升你的修養氣質。多讀點書,你不會差到哪去。
C
生活實踐
看看一個12歲小學生是如何提升語文素養的?
讀英國經典小說還專程去英國旅遊體驗 寫311篇文章結集出書《希子的腳印》
針對今年的高考作文,江北觀音橋小學12歲小作家聶希子昨日告訴記者,從自己學習語文的切身感受出發,認為語文素養在閱讀之美中綻放。
「讀夠了《青銅葵花》裡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著《神鵰俠侶》的迴腸盪氣,看厭了賈府裡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後,想在《邊城》裡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今年12歲的聶希子,家住江北望海花園,目前系江北觀音橋小學六年級學生,是知名小作家。今年「六一」前夕,她將311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對該書聯袂推薦。在她看來,閱讀之美更有益於語文素養的提升。
聶希子說,自己每次旅行時,總會帶上一些詩詞名篇在途中背誦,一個地方,一處回憶,心中的詩意,便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油然而生,只要用心感悟,那些優美的篇章就會自然而然在記憶裡封存,語文素養在閱讀之美中綻放並得到提升。
雖然只有12歲,但聶希子已經看完了《簡愛》《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等英國作家的名篇,而且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些小說,她專程到英國去進行了一次「文學之旅」,探尋作者的身世和經歷,激勵自己在文學道路上遠行,以此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我們鼓勵女兒將旅途感受、見聞記錄下來,無論是用文字形式,還是繪畫形式。」母親宋樹慧說,這樣的經歷培養了女兒細膩觀察的習慣。
自我評述:語文婉轉多變,柔情似水,其精髓在於多讀多看,閱讀,乃悅閱也。閱讀之美,在於積累;閱讀之美,在於想像。她總結說,語文素養的提升,在閱讀之美中綻放。
今年高考作文題有時代性、導向性和人文性
點評
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董小玉認為,這次高考語文作文題聚焦語文學習、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夠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時代性、導向性和人文性三個特點,切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作文題以小見大,有足夠的縱深感和拓展空間,利於考生結合自己學習語文的經歷和體會,談自己的看法。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呢?董小玉說,在課堂有效教學方面,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交流,通過古今「實用類」「文學類」「論述類」等語篇類型的學習與討論,領悟規律、構建知識、培養情懷。在教學的可視化、情境性中,提升課堂體驗,培養語言應用能力,關注語言運用的新現象和跨媒介運用的新特點,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感受正能量。
在課外大量閱讀方面,特別需要注重個性化閱讀、深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已故作家楊絳先生曾告誡年輕人: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卻想得太多。
在社會實踐方面,學生要具備兩隻眼睛,一隻眼睛要關注書本、閱讀經典;另一隻眼睛要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做社會生活的參與者。
市作協主席:閱讀不要目的性太強
建言
重慶市全民閱讀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委員、市作協主席陳川:閱讀對培養語文素養大有裨益,尤其是對於寫作能力的提升意義非同小可。廣泛的閱讀不僅可以開拓視野,而且還能體會到豐富的人生感受。但閱讀不要目的性太強,最重要的是從中體會生命的感受、對事物的看法,其次才是從中學習表達技巧、提高寫作能力。閱讀對一個人素養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要抱著過強的目的性。此外,由於高中生課業負擔較重,能夠用於閱讀的時間並不充裕,建議在有限的時間裡,儘量選擇閱讀經典,讀中外優秀作品,從數千年積澱的文化中吸取營養。
企業家:語文素養影響企業文化
重慶泫蓓科技公司總經理呂泓澍:我很喜歡語文,特別喜歡閱讀文學作品。閱讀讓自己文化修養提高,對世界也有不一樣的認識。談生意時,談吐修養會讓自己更容易成功。除了對個人有影響,語文素養對企業的發展也有影響。領導人語文素養高,整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就會很好,那麼團隊的管理肯定不一樣。
名師作文
奮乎前行 必至大道
■鄭一
世代務農,少年喪父,家中老大……簡媜的人生之初本應是三月的杜鵑與瘦櫻翹首待春,怎奈三月的天書印錯了,風雪與花季爭辯,光明與陰影鬥毆。
但這不是斧鉞,恰是鏨,雕鑿出簡媜的七竅玲瓏心。
於是她對已逝的父親說:「你只需在路上踩出一些印跡,好讓我來尋你時,不會走岔!」
於是她對母親說:「想恨媽媽,用匕首一刺,卻刺到憐憫!」
娟淡溫婉的文字飽和著馥鬱親情如趵突清泉,汩汩以出,而溫婉之後,可曾是黽勉的閱讀與剮骨的痛楚。
正如好的食材還需好的搭配方成一碟佳餚,所以我們不能忽略,簡媜在臺灣大學中文系的勤懇攻讀。因為在那裡的課堂上有「特級廚師」們授人以漁。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簡媜愛惜文字,不願其沾染濁世的腌臢。於是,文亦如伴侶,不離不棄,心有靈犀。
可見,文是矜謹的,她不會無謂與你「私奔」,非得一曲繞梁《鳳求凰》,才會放下身段,無怨無悔。
可奏一曲,談何易。
《合歡樹》裡,史鐵生的母親四處借書,頂風冒雪推他觀影,無非想助他叩開文字心扉,破解心靈密碼。之餘,他靜觀這個世界——「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
終於,在文化的沉澱與歲月的銑磨下,他與文字頡頏在《我與地壇》。他覺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無盡地閱讀使其明慧,孤單地實踐使其徹悟。二者交輝,相映成趣。於是履歷感化文字,文字啟蒙睿智,睿智撬亮人生,亦助為國發聲。
當日本記者詢問:「中國外交是否會更加咄咄逼人?」知性、優雅的發言人傅瑩笑了:「剛才你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注意到中國記者都笑了。」——一個偽命題被化解於無形。
我不禁凝思:是什麼,能讓他們在嚴肅的外交場合談笑風生;是什麼,能讓他們在剎那的思維交鋒後口吐蓮花?
也許,除了博聞強識的天賦,傑出智者的指津,經年累月的閱讀,百折不撓的實踐,更重要的,是一份對祖國、對母語深入骨髓的愛。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對於「如何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我不想單純比較,因為答案並不單一,所以我想詩意地總結:以愛為御者,以歷為輿轂,以觀閱為華蓋,以孜孜為騏驥,奮乎前行,必至大道!(有刪節)
作者簡介:鄭一,男,就職於重慶外國語學校,現任高一年級語文備課組組長。熱心作文教學,曾獲首屆全國創新作文教學大賽一等獎。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