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哪裡的豆腐最好吃?

2020-12-18 地道風物

丨我不賣豆腐豆腐豆腐豆腐丨

▲ 我已經開始流口水了。圖/soogif

-風物君語-

你的。

若是你問一個剛去歐美生活的中國人,什麼食材在中國很普遍,在當地超市卻很難買到。你也許會聽到他們來自靈魂的吶喊——「豆腐也太難買了!」

公元9102年了,作為國家二級吃豆腐運動員(嚴肅臉),我真的為他們吃不到豆腐感到惋惜,畢竟在中國,最早關於豆腐的文獻記載在五代就出現了。在陶谷的《清異錄》中提到,「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可見當時在淮南一帶,豆腐已經是「熱銷單品」。與此同時,當地人拿豆腐與羔羊肉相媲美,豆腐的魅力可見一斑。

▲ 看這圖,我已經聞見香味了。圖/soogif

各地文人墨客當然也不能錯過這個「時尚icon」。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寫道,「嘉興人……開豆腐羹店」,遇到美食必記錄的蘇軾甚至自己做起了豆腐,還一邊作詩道,「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如今,這個來自東方的神秘食物,在中華大地上「花開數朵」,各地人民根據當地的原料和當地人的口味製作出了不同風味的豆腐,按照點漿方式的差別可大體分為:鹽滷豆腐、石膏豆腐、酸漿豆腐和內酯豆腐。

▲ 是豆腐的香氣,行家啊。圖/soogif

「鐵漢」豆腐也能給你柔情

用鹽滷點出來的豆腐被統稱為鹽滷豆腐。此種豆腐色澤略微偏黃,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可含水量一般,在北方地區尤為常見,因此也會被稱為「北豆腐」、「老豆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產一方豆腐。

在漠河,-50攝氏度的冬天都沒能抵擋東北人民對於豆腐的熱情。漠河雖然天氣寒冷,但那裡的土壤卻是汙染極少的「天然淨土」。用如此環境下種植的早熟型大豆製作而成的漠河豆腐可能還自帶一股冰霜的「韌勁兒」,它常被用於燉菜之中。若是在凌烈隆冬,能吃上一頓鱈魚燉豆腐,仿佛能驅散一整年的寒冷。

▲ 鱈魚燉豆腐,續命法寶。圖/匯圖網

而在與北方相距甚遠的四川高縣卻也盛產一種鹽滷豆腐——沙河豆腐。這裡製作豆腐用的水是來自上龍山的山泉水,鹽滷則是大山深處的巖鹽,這兩樣「利器」促成了沙河豆腐成為豆腐屆的「葵花寶典」。沙河豆腐的做法講究一個字「重」:用油重,用料重。將豆腐伴著足量的豆瓣、蒜粒、蔥頭等進行煎炸,豆腐充分吸收了佐料的味道與香味,外酥裡嫩,鮮香誘人。

▲ 重口味兒的豆腐才帶勁兒。圖/圖蟲·創意

還有一道典型菜餚就是「釀豆腐」,這道客家名菜,在沙河也被發展出了特別的風味。將剁好的肉餡放入一寸大小的方形薄塊沙河豆腐中,可油炸,可紅燒,可煮火鍋,肉、豆腐與調料在鍋中翻滾,一口咬下,肉與豆腐已經融為一體,它們相互激發香、鮮、酥、辣定讓你拜倒其下。

▲ 釀豆腐,完全滿足了想吃肉又想吃豆腐的需求。圖/圖蟲·創意

與鹽滷豆腐分不開的還有一道重口味豆腐的神作——麻婆豆腐。許多大廚認為,唯有用鹽滷點的豆腐才能作出正宗的麻婆豆腐。這道口味麻、辣、燙、鹹的菜品如今已遠渡重洋,一躍成為國際名菜,在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但有些人依舊想念在太白粉勾芡的包圍下,在花椒粉和麻油的點綴下的鹽滷豆腐的滋味。

▲ 你喜歡吃加了豆瓣醬的麻婆豆腐麼?圖/soogif

老舍對北京老豆腐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在《駱駝祥子》就有描寫,祥子從城外逃回,第一樣吃的東西就是橋頭的老豆腐,醋、醬油、辣椒油、韭菜末拌上豆腐的香氣,香得要使祥子閉住氣,他一碗吃完已經溼透腰褲,趕緊地說了一句,「再來一碗!」

▲ 這種老豆腐和豆花可不一樣。圖/圖蟲·創意

能嫩能韌能長毛

相比於鹽滷豆腐,以石膏為凝固劑的石膏豆腐會將水更多地包裹在豆腐中,因此其含水量較高,也因此會被稱之為「南豆腐」、「嫩豆腐」。

在部分南方地區,還偏愛用石膏豆腐燉鯽魚,不僅魚鮮與豆鮮是天生一對,當魚肉的纖維感和豆腐的彈滑感同時入口,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幸福感。要是說什麼食材與豆腐搭配口感最佳,那蟹黃肯定是要摻一腳的,在蟹黃豆腐中,「磨砂」的蟹黃與「拋光」的豆腐形成了華麗的平衡,簡直是食物間的大和諧。

▲ 鯽魚豆腐,咕嚕咕嚕咕嚕。圖/圖蟲·創意

雖然「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說法並不靠譜,但安徽淮南八公山的石膏豆腐十分靠譜。「白如純玉,細如凝脂,鮮嫩美味,清香可口」是世人對八公山豆腐的盛讚。

現代有中國吃貨「拯救」丹麥,沒想到古代還有「豆腐外交」。在唐代,豆腐製作技術隨著鑑真東渡傳入日本,如今已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若你仔細觀察,現在的部分日本豆腐製品上尚有「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等字樣。

▲ 教練,我想學切豆腐。圖/圖蟲·創意

八公山豆腐有「三湯」:「漂湯」,即豆腐入湯不沉;「奶湯」,用該豆腐熬出來的湯呈乳白色;「人造雞湯」,則是表明其味實在鮮美咂舌。八公山豆腐宴更是誇張,接連不斷的豆腐菜絕對會不斷衝擊你的視覺與味覺。

▲ 豆腐宴,可。圖/網絡

安徽豆腐真的可以做一個省內大對決,這也是一個離不開豆腐的省,甚至有些地區節日的食俗都與豆腐相關。例如在黃山黟縣在臘八節要吃臘八豆腐。這豆腐的形狀就很可愛,多為圓形中間有略微內凹,更有趣的是這豆腐就像魚乾一樣,需要撒鹽和曬一曬才行。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豆腐中的水分被蒸發,讓它的質地變得堅硬,口感更有嚼勁,在製作時加入的八角與辣椒的香味更為濃鬱,同時,這也讓它能保存得更久。

▲ 這臘八豆腐的外型是模仿紅細胞麼。圖/圖蟲·創意

更有名的是徽州毛豆腐。顧名思義,豆腐上是有毛的,這是在鮮豆腐製成後加入一些黴菌形成的可食用菌絲,根據菌絲長度還可分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由於發酵的原因,毛豆腐自帶香(chou)味,讓人能夠立馬準確定位。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是毛豆腐一定要趁熱吃,最好邊煎邊吃,蓬鬆酥脆的外皮,紮實綿密的內瓤,俘獲了一大批「腦殘粉」。

▲ 請問這位毛髮旺盛的毛豆腐先生,能把頭髮分我點麼?圖/圖蟲·創意

「怪」豆腐,你會喜歡麼

酸漿豆腐在豆腐中有點特立獨行。它的凝固劑是製作豆腐後瀝出的汁水,在自然發酵後,形成酸漿水,因此酸漿豆腐可以說是一種綠色環保的豆腐。此種豆腐色澤多呈白中泛黃的琥珀色,韌性較好,質地較硬。

對於河南開封的洧川豆腐,「麻繩穿豆腐——提不起來」可不適用,你若在集市賣洧川豆腐的攤位邊上,也許就能看到用秤鉤將豆腐鉤起來稱重,然後用麻繩系一下便可將豆腐拎走。洧川豆腐最有名的做法當是羊肉燴豆腐,纏綿的羊肉香加上濃鬱的豆香直使你筷箸不停。

▲ 羊肉燴豆腐,大口吃肉!圖/匯圖網

「點豆腐不用滷水和石膏」,榆林「三大怪」的其中一句說的便是陝西榆林豆腐。相傳,在康熙途經榆林時,被一道「菠菜燴豆腐」徵服,吟之「清香白玉板,紅嘴綠鸚哥」。當地為了吃出豆腐的原味,榆林豆腐常被用來做小蔥豆腐。豆腐與蔥花相互依偎映襯,有著青青白白的美麗;豆腐伴著香油的芳香,蔥白甜中略帶辣意,還能吃出個平平淡淡的幸福。

▲ 平平淡淡才是真!圖/圖蟲·創意

提到酸漿豆腐不得不提的還有雲南紅河州的石屏豆腐,它也是新編版雲南十八怪中的一怪——石屏豆腐烤著賣。它的「酸漿」有點神奇,是來自於酸水井內。石屏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靠異龍湖,城內有酸水井數口,真的可以說是天選之地了。

▲ 石屏豆腐類型繁多,一個攤位上就有三種的那種繁多。圖/圖蟲·創意

豆腐在許多地方都是作為一種輔菜存在,但石屏豆腐絕對是要牢站C位。因此石屏豆腐最多的做法就是煎與烤,然後直接食用即可,根本不屑與其他食材搭著吃。當你吃完一塊嚼之有勁,清香四溢的石屏豆腐後,你就會明白為啥這麼多人對石屏豆腐情有獨鍾。

▲ 石屏豆腐獨孤求敗。圖/Geethan

可甜可鹽,看我七十二變

其實在如今的市場上最常見到的是內酯豆腐的身影,因為以葡萄糖酸-δ-內酯作為凝固劑的點漿技術減少了製作豆腐過程中的蛋白質流失,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這種技術由日本發明,後傳入中國,並在國內激發了各類衍生做法。

內酯豆腐比嫩豆腐更「嫩」,可也更易破損,若是你想做出一盤「有型」的豆腐,那它會告訴你什麼叫做人間疾苦。

▲ 一首《泡沫》送給這位選手。圖/圖蟲·創意

讓歪果仁聞風喪膽的皮蛋豆腐就是內酯豆腐的代表作。但是我只想感嘆,怎麼會有這種「神仙搭配」溏心皮蛋配上吹彈可破的內酯豆腐,若是再撒上點蔥花、青椒粒,這時候菜品造型根本不重要,一口接著一口吃就是了。

▲ 皮蛋豆腐,夏日最愛。圖/圖蟲·創意

這類豆腐花式多到你不敢相信。當我看到菠菜內酯豆腐、蘿蔔內酯豆腐、雞蛋內酯豆腐表示還能理解,仙人掌內酯豆腐出現的那一刻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吃著不扎嘴麼?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的,中國人也真的是什麼都能吃的。

為了緊跟潮流,綠茶內酯豆腐應運而生。此類內酯豆腐製作的關鍵點就在於水、豆、茶汁、凝固劑的比例。一塊成功的綠茶豆腐,豆腐會由於綠茶的加入,融入了特有的茶香味,被賦予了新的「靈魂」。

▲ 蔬菜豆腐不是把蔬菜放到豆腐上謝謝。圖/soogif

豆腐的風味實在難以形容,就連古人也只能說一句「豆油煎豆腐,有味」。地域性給豆腐的風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攸縣豆腐的柴火味,劍閣豆腐的「江湖氣」,馬金豆腐的細膩感、客家豆腐的儀式感……因此對於有些人來說,豆腐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吧。

▲ pia嘰,回到家就癱成一塊豆腐。圖/soogif

相關焦點

  • 中國到底哪裡的芒果最好吃?
    ▲ 芒果酸奶。▲ 中國芒果優勢產區布局。製圖/Paprika芒果是典型的熱帶作物,氣候條件是它在我國生長最核心的限制條件,因此,要說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首先要跟著優勢產區找。而為了契合各自的成熟期及氣候條件,每個產區也分別主要種植了不同的品種,因此要論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不僅要看產區的條件,還要結合品種自身的特點。2雲南,芒果的故鄉先來看看雲南。
  • 中國到底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易中天在品味火鍋時,曾感慨:「火鍋裡有中國文化。」一方小小的鍋,幾個「火伴」圍坐,肉、時蔬、山貨、海味、河鮮等食材在煮沸的鍋內起伏翻滾,天下滋味,亦隨之沉浮。恰也是這方霧氣氤氳的天地,最能治癒人心。▲ 在易中天看來,「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中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郴州魚粉。 海南米粉也和異域美食有結合。不過莆田米粉是實打實的好吃。 福建米粉,最有創新精神,居然在米粉加入了鐵觀音粉末,安溪的創新米粉以奇闖入米粉江湖。武夷山腳下的紫溪粉,爽滑潔白,純情之感,沒齒難忘。
  • 中國到底哪裡的砂鍋最好吃?-虎嗅網
    鮮肉割回來,配以土豆、白蘿蔔、豆腐等,加以骨湯,放進一隻砂鍋中,烈火燉煮,還未上桌,吸飽了醇香骨湯肉汁的香就飄了過來。這,就是羊肉砂鍋和牛尾骨砂鍋的魅力。天寒地凍,再當頭澆上一勺羊油潑就的油潑辣子,香氣和辣味交織著直衝鼻端,令人食慾大增,這是開吃之前最有儀式感的點睛之筆。若能再配上一碗黃澄澄的糝米飯或是酌上一口老酒,那就能足足美上一天。
  • 中國到底哪裡的臭豆腐最好吃?
    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一個農耕國家,普通人家最日常的飲食就是穀物搭配蔬菜。中國人無法像遊牧民族一樣,從肉食中獲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為了生存,大豆中的植物蛋白質成為了替代品。於是,中餐裡就有了豆腐、豆漿、豆皮、豆乾、腐乳、臭豆腐……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豆製品。尤其是臭豆腐,在細菌和時間的作用下,原本味道平淡的豆腐,擁有了獨特的氣味和鮮味。
  • 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花,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豆腐腦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成分上並沒有太大區別。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軟,用筷子難以夾起,需用湯勺盛用,等到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與豆腐腦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經常早點愛食用豆腐腦,南方地區人們則愛吃豆腐花,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花,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如果此時再搭配一瓶柳州本地產的冰鎮豆奶,就是最地道的柳州煙火。自廣西向西,長於洱海的螺螄,個大肉厚,最常見的吃法,是和雲南最常見的帕哈菜同煮。加上薄荷葉、酸筍、臘肉、辣豬皮等配料,澆上一勺老豆腐水去腥,極具滇味。
  • 中國最好吃的粽子,到底是哪裡的?有你的家鄉嗎?
    中國最好吃的粽子,到底是哪裡的?有你的家鄉嗎?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所以我們中國的吃貨怎麼可能錯過這個吃粽子的好機會?其實在,中國的每個地區,雖然地方都不同。但是那裡的飲食文化也不同。但是我們所吃的粽子也是不同的。但是到底哪裡的粽子比較好吃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哪裡的餃子最好吃?
    好吃不如餃子|recipeshubs.com 01 餃子從哪裡來? 鮮肉薺菜水餃,一首春天的風物詩|豆果美食網網友樂樂姐 02 中國哪裡的餃子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酸菜最好吃?
    酸湯魚的酸不止來自「毛辣角」本身的酸味,更來自其發酵後產生的獨特風味~攝影/ 學文映像無論是一鍋熱氣騰騰的酸菜白肉鍋子,還是漿水裡咕嘟咕嘟的老豆腐,在巴蜀逢冬時令必不可少的酸蘿蔔老鴨湯,雲貴高原上酸辣鮮香的禾花魚……這背後必不可少的調味,就是需要經過醃製發酵的酸菜。它雖然與鹹菜、醬菜等醃漬菜一樣常見,味道卻別有滋味,最為跳脫。
  •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乳,有沒有你家鄉特產,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腐乳又稱豆腐乳,是中國流傳數千年的漢族傳統民間美食,因其口感好、營養高,吃起來特別的香味,深受中國老百姓及東南亞地區人民的喜愛,是一道經久不衰的美味佳餚。目前我國各地都有腐乳的生產,它們雖然由於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種名稱繁多,但製作原理大都相同,但口味卻各具特色,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乳,有沒有你家鄉特產,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1、厲山腐乳厲山腐乳生產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隨縣地方名產。
  • 中國到底哪裡的骨頭最好吃?
    ▲ 醬大骨難啃,直接上手最過癮。攝影/君夢深藍,圖/圖蟲·創意面對難題的時候,常說「好吃的肉都吃了,只剩難啃的骨頭」。還有骨頭上依附著的帶骨頭,是運動的精華,也是最香最嫩的地方。所以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說要給你一塊「難啃的骨頭」,不要有畏難情緒,你即將迎來的,將會是最精彩的部分。 1豬骨有多香?
  • 中國到底哪裡的「皮」最好吃?
    等了好久,終於可以介紹我這位酒友: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江湖人稱風物菌,他一直奔走在中國的土地上,探尋最地道的美食風味。他用最溫暖的文字講述中華美食文化,用最真實的影像記錄城鎮市井煙火。 ▲關注風物菌,口舌生津每一天 愛吃肉的你是否愛吃肉外面的「皮」呢?中國到底哪裡的「皮」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荔枝最好吃?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荔枝最好吃?最值得在這個夏天冒著上火的風險敞開肚皮吃上一頓呢?糯米餈果實稍圓,呈偏心臟形,果肉軟清多汁,果核瘦小,咬一口是滿滿的清甜味道懷枝則是廣東栽種最多、最普遍的荔枝品種。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抱在懷中,於是把這種荔枝叫做「懷枝」。茂名高州也是廣東荔枝的著名產地,這裡的根子鎮被稱為「中國荔枝第一鎮」。
  • 豆腐腦到底是鹹的好吃還是甜的好吃?四川人民給出了最完美答案!
    其中最讓南北兩方人民糾結的一個話題就是,豆腐腦到底是鹹的好吃還是甜的好吃?當然,在北方人民的心中,只有配著鹹鹵的豆腐腦,才是最佳打開方式。在天光微亮的巷子裡,豆腐腦攤在湧動的熱氣中宣告著這一天的到來,無論是匆忙上學的學生,還是著急上班的工人,更或者是閒來無事只為吃這一口鮮味的老大爺,紛紛來到豆腐腦攤前排隊等待。
  • 中國到底哪裡的小龍蝦最好吃?
    湖北潛江人改變了小龍蝦的吃法,「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開始炒制小龍蝦」,《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如此說道,2001年,潛江人更是首先探索出了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讓小龍蝦產量暴增。早時候有一家潛江五七油田附近的小菜館,習慣烹製油燜小龍蝦招待賓客。小龍蝦以冰糖啤酒調味,吸滿油脂後,一改以往偏幹發柴的口感,知名的潛江油燜大蝦,自此誕生。
  •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4、陝西榆林豆腐榆林豆腐,陝西省榆林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榆林豆腐是用榆林桃花水和當地優質黑豆磨製,經過炕曬、脫皮、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壓制八道工序製作而成,其獨到之處是用酸漿(即製作豆腐後瀝出富含乳酸菌的汁水)"點"豆腐,而不用滷水和石膏,這樣就保持了豆香和桃花水的原汁原味
  • 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攝影/付鑫科 在中國,什麼蔬菜最不像蔬菜? 土豆。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最早的記載可見於16世紀後期陝西興平縣(今興平市)的縣誌,直到晚清才傳播到全國。雖然來得晚,但很快就變成了蔬菜界的「一哥」。
  • 國家地理:中國到底哪裡的牛肉最好吃?
    以下文章來源於地道風物 ,作者風物菌 地道風物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髮起的互動平臺,通過腳踏實地的風物發現之旅、值得信賴的線上線下原創內容,復興原鄉傳統、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廣西粽子必須有名字!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廣西粽子必須有名字!每逢端午粽子節,都是甜黨和鹹黨相爭的時候。甜黨們說,粽子必須是甜而軟糯,才是節日正道。甜粽子固然有歷史,但是現在鹹粽子最得人心!大數據驗證了這個現象,早先央媒的調查,鹹黨比甜黨多了3%;之後,電商平臺的統計裡,甜粽和鹹粽購買比例是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