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和媽祖鬥法,與農曆三月十五以及二十三颳風下雨的傳說

2020-12-17 中孚鑑

有一部影視劇作品,是以保生大帝吳夲的故事為題材創作的神話喜劇,講的是醫神和瘟神千年鬥法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就是《神醫大道公》。當然,這神醫大道公是影視劇中的形象。

大道公,也稱吳真人,名為吳夲,字華基,為北宋時期的人物,他生前是著名的良醫,救人無數,吳夲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還醫德高尚,所以民間稱他為吳真人,尊稱他為醫神。吳夲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吳夲是閩南人,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6年),去世於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據說當時他是在採藥的時候,飛升羽化的。

因吳夲醫德高尚、懸壺濟世,所以後來的朝代對吳夲多有封號,比如:

宋乾道七年,奉賜號曰「大道真人」。宋淳熙元年,賜廟號曰「慈濟宮」。宋慶元二年,封為「忠顯侯」。宋寶慶三年,封為康佑侯。宋端平二年,封為靈護侯。宋嘉熙三年,封正佑公。宋淳佑五年、寶佑元年、景定五年、德裕元分別封為孚惠真君、守道真人、福善真人、孚惠妙道真君。元朝封為普佑帝君。明洪武五年,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明永樂帝,封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在閩臺地區,保生大帝很受尊崇,不過當地還有一位受人尊崇的女神仙,她就是媽祖。閩臺兩地就流傳著媽祖和保生大帝的故事,不過流傳的卻是兩人鬥法的故事,民間通過他們兩人鬥法來解釋閩臺兩地農曆三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颳風下雨的現象。

保生大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十五,每年這一天會颳大風,稱為大道公風。媽祖,誕辰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每年這天就下雨,稱為媽祖雨。

為什麼這兩天颳風下雨,傳說故事就是保生大帝和媽祖鬥法。

據傳,保生大帝和媽祖的本領都很厲害,卻不分伯仲,然而他們卻都是較真的人,總想分出高下打贏對方。他們本領使完,又用法寶,但還是不分勝負。最後還是天上的神仙出面調停才讓兩人罷戰。

不過他們兩人雖然罷戰,但沒有打贏對方,心裡還是不舒服。於是兩人就各自想出整對方的計策。

保生大帝心想「媽祖的誕辰是三月二十三,那天我就施法下雨,把她臉上的胭脂水粉洗掉,看她出醜。」

而媽祖則心想「難道我還怕他不成,他誕辰是三月十五,我就施法颳大風,把他帽子吹掉,讓他變成四不像」。

就這樣每年的三月十五則颳風,三月二十三下大雨。

當然這個故事是傳說故事而已,不過保生大帝和媽祖卻都是福建人,一是福建同安,一是莆田湄洲,兩地相去不遠,如此兩人有交集的傳奇故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農曆三月本是正值梅雨季節,颳風下雨本是正常,不過卻把這現象轉到了神仙鬥法之上,也算是海洋文化的一種體現吧。

相關焦點

  • 道教之三霄娘娘,碧霞元君,媽祖寶生大帝,天王李靖介紹
    「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對道教女神的尊稱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八、當地為三月十五。碧霞元君寶誥:至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
  • 【最廈門·最中國】保生大帝信俗:慈濟眾生 兩岸同崇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魅力的關鍵,廈門擁有豐富的遺產資源,不僅有「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還有歌仔戲、高甲戲、答嘴鼓、閩南方言講古和中秋博餅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極具地方特色和互動性。正是這些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構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
  • 美林慈濟宮:供奉保生大帝 信俗延續200年--南安商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寺內主要供奉保生大帝,建有主殿、戲臺、房店。    景點推薦    慈濟宮正殿、慈濟宮戲臺    ■本報記者肖敏文/圖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電視劇《神醫大道公》,劇中醫術高明、神通廣大、濟世救民的神醫吳夲正是慈濟宮中供奉的保生大帝。
  • 【印尼《千島日報》】聚焦臺灣保生大帝信眾「登陸」拜祖廟
    2019年10月04日 10:46:2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來自臺灣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理事宮高雄市鼓山亭的52名信眾,21日來到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的詩浦慈濟宮參拜,繼續他們的此次「登陸」朝聖之旅。
  • 52名臺灣保生大帝信眾「登陸」開展朝聖之旅
    臺灣保生大帝信眾來到福建漳州詩浦慈濟宮參拜。 龔雯 攝臺灣高雄市鼓山亭一行20日「登陸」開展保生大帝朝聖之旅,在參拜廈漳泉三地及金門保生大帝宮廟的同時,還與大陸信眾交流探討保生大帝文化信仰的傳承與發展。
  • 農曆三月十五和慈賢大師的不解之緣
    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人的廟會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廟會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
  • 保生大帝吳夲——由來和信仰分布
    保生大帝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生前為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鄉民建廟奉祀尊為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廟位於漳州臺商投資區白礁慈濟宮,現大陸和臺港澳,東南亞有2000多座供奉吳夲的保生大帝廟宇,信眾近億人,保生大帝已成為閩南、潮汕地區及臺灣、香港、澳門、東南亞人民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祗。
  • 保生大帝——凡人修仙傳
    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字華基,祖籍泉州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是閩南、潮汕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吳真人祠記》記載:「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門。吳真人者,石門人也,鄉裡創廟立祀,子孫聚族山下,奉真人遺容。」吳夲曾任宋代首席御醫,後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
  • 保生大帝(臺灣熱詞)
    本周,保生文化祭活動在臺北熱鬧展開,這是臺北地區最大的宗教文化活動,活動的主角是保生大帝,即北宋年間名醫吳夲(道教神祗),俗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在閩南、臺灣和東南亞華人中有眾多信眾。臺北供奉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建於1742年,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頒授「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běn),而非夲(tāo)?
    清末泉州人楊浚所作之《四神志略》,系針對泉州土生民間信仰的收集整理,四神分別為南安的廣澤尊王,同安的保生大帝,安溪的清水祖師,莆田的大上聖母(宋代以前,莆田屬泉州),分輯本則以四神所在地為名,分別為《鳳山寺志略》、《白礁志略》、《清水巖志略》和《湄洲嶼志略》。
  • 福建安溪信眾赴金門祭拜保生大帝
    福建安溪信眾赴金門祭拜保生大帝 2017年05月24日 15: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金門訊 日前,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石門玉湖殿組織信眾赴金門,參加「
  • 今天農曆三月十五,財神爺趙公明生日,別忘了敬財神!
    追求財富是人的天性,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獲得財富,也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供奉財神的傳統,人們希望通過敬財神給自己帶來財運,而在民間傳說的各路財神之中,趙公明無疑是人們最熟悉的之一,今天的農曆節日大全就為你介紹,農曆三月十五的財神爺趙公明生日。
  • 保生大帝神像即將空中直航臺灣澎湖巡遊
    中廣網廈門6月26日消息 (記者劉立忠)借兩岸周末包機的東風,受兩岸信眾一致推崇、信奉的保生大帝神像將於包機首航之日直飛臺灣澎湖巡遊。此次巡遊活動洽逢兩岸關係發展出現新的契機,意義非凡。  7月4日11:45和12:40,273名廈門保生大帝神像赴澎湖巡遊團將分別乘坐檯灣復興航空公司的A-321飛機和華信航空公司的JRE-190飛機直飛澎湖馬公機場,並於7月7日上午9:20、中午12:30乘坐相同包機從澎湖直飛返回廈門,這將是廈門至澎湖、廈門至臺中的空中直航首航。
  • 10000個保生大帝平安福袋漂洋過海 把祝福送到臺灣
    10000個保生大帝平安福袋將漂洋過海,把祝福送到臺灣。昨日,「海峽兩岸保生慈濟信眾除疫、求平安」祈福法會在廈門市海滄青礁慈濟祖宮舉行。  為祈求保生大帝去病除疫,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精心製作了10000個保生大帝平安福袋掛件,並在宮廟主殿舉行「過爐」祈福法會,為兩岸保生慈濟信眾除疫祈福、求平安。
  • 保生大帝神像將乘兩岸周末包機首批航班赴澎湖
    保生大帝神像將乘兩岸周末包機首批航班赴澎湖 2008年06月26日 2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廈門六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陳悅)記者二十六日從廈門海滄區有關部門獲悉,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保生大帝神像赴澎湖巡遊團以及部分信眾二百七十三人
  • 海滄舉行「保生大帝繞境巡安」 376米非遺「蜈蚣閣」穿街過
    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活動,昨天舉行。上萬人的盛會規模,10多種極具閩颱風情的「非遺」民俗表演,讓人大飽眼福。  376米非遺「蜈蚣閣」穿街過  廈門海滄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是兩岸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