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七年最痛教訓:十倍目標是萬惡之源-虎嗅網

2020-12-23 虎嗅APP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知道自己不適合做創始人,壓根也不想做創始人。


之所以堅持這麼久,一個原因是我不社交,也不求職,沒人來挖我,沒別的事情可以幹;另一個原因是被沉沒成本拖著,尤其是被面對投資人,面對團隊的責任感拖著,直到最後沉了下去。


沉下去之後,我整理了創業 7 年最重要的教訓:


1)原型測試是萬物之源;


2)十倍目標是萬惡之源;


3)戰略、策略與同伴。


一條一條講吧。


 一、原型測試是萬物之源 


在我 12 年的產品經理生涯裡,一共做了 10 款產品,其中開局最順的是三款:「蟬遊記」、「生辰」、「一罐」。


生辰太妖,就不說了,蟬遊記和一罐的開局都有同一個共性:


在用力投入之前,已經經歷過最小成本的原型測試。


2012 年有一款國外的 web 端相冊叫 erly,首創橫向滑動的圖冊樣式。然後我用 erly 做了自己的暹粒遊記——erly 並不是為遊記而生,編輯過程非常痛苦,但強行做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我用暹粒遊記說服了技術合伙人加入,也拿到了天使輪投資。在這個有說服力的基礎上,繼續為遊記優化編輯過程與呈現效果,對我來說並無挑戰。於是蟬遊記一發布,很容易獲得了優質的種子用戶,開局一帆風順。



一罐的情況和蟬遊記類似。生辰的心願單只開發了 1.5 周,幾年積累下來了上百萬條心願,有了打樣經驗之後,3 個人 3 周研發一罐內測版本,發出來數據就爆了,證明匿名社交產品有機會。這個機會多大還不知道,至少產品立住了,不會早早夭折。


作為另一個佐證,我看多抓魚創始人的演講稿,提到她最早驗證產品模型,是在朋友圈裡發起二手書交易,用一張 Excel 表單來管理。驗證成立後,才真正立項創業。


幾年前,業內瞎雞巴嚷嚷「網際網路思維」、 「產品思維」 ,有個屁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產品相對於傳統行業最大的區別是,支持用極低成本研發原型產品,極低成本分發給目標用戶測試,這才有快速迭代的機會。


如果新產品的存活率是 5%,在原型測試成立的基礎上,存活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到 35% 以上。也就是說,無論你多急,先搞搞原型測試總是對的,除非產品太重,拿不出來低成本的原型,比如我做過的旅行攻略和視頻編輯器。


那麼原型測試有什麼缺點呢?


它無法驗證天花板的高低,受到小樣本影響,也無法驗證規模化之後產品模型是否成立。


比如說,一罐在原型測試階段,是不會發現「對話閾值升高,關係升級緩慢」這個瓶頸的,無法預知數據高開低走,匿名社交的天花板較低。


又比如說,一罐發起聊天室和群聊前,做了大量的原型測試——內部叫 「打樣」 。運營組提前設計上百個主題房間和主題群聊,再通過 uki 的自定義聊天室去模擬環境,也將不同渠道的用戶拉到幾十個 QQ 群裡模擬環境。測試下來結果很樂觀,一旦放到 20 萬日活的環境裡,數據卻不符合預期。我們無法控制原型測試和規模投放的環境變量一致,也沒有灰度測試的技術支持。


所以,原型測試只能大幅度提高生存率,並不意味著板上釘釘,但這已經是你能掌控產品命運最可靠的手段了。


這時你肯定想問:有沒有原型測試不成立,規模投放成立的反例呢?


我沒經歷過,我不知道。


二、十倍目標是萬惡之源


接下來講第二條教訓,令我最痛苦的一條教訓:十倍目標。


先說個小段子。


一罐融資的時候,一位投資人問我,你覺得匿名社交能做多大?我覺得……我他媽不知道啊,硬著頭皮說「1000 萬日活」?對方的表情瞬間黯淡了下來,嘆了口氣說:「才 1000 萬啊……也行吧」。


這就是投資圈的立場,可以賭輸,要贏就贏一把大的。跟資本打交道,必須多講 big story。比如說一罐最開始的匿名社交模型,故事不夠大,一家 VC 籤了 term 之後又放了鴿子,解釋說「想像力空間不大」。這事逼得我尋找 big story,拿出了話題社交的解法,也浪費了大半年時間。



但是——


高階產品經理都知道,十倍目標,三倍目標,一倍目標,採用的產品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為了拿到融資,設計出說服了自己也說服投資人的「話題社交」解法,理論上能夠實現十倍目標的成長曲線,奔著 100-500 萬日活跑去……但這玩意兒根本不成立。如果換一套保守策略,先把穩穩到手的收益夯實,沿著原型測試成立,完美冷啟動的原生匿名社交路線來走呢?


一罐在 18 年 6 月底正式發布,8 月下旬過了 20 萬日活。如果不是春節期間被 App Store 意外下架,19 年春節穩過 30 萬日活。假設我不去折騰「突飛猛進」,而是穩紮穩打優化匿名社交,在 A 輪融資耗盡之前,做到 40-50 萬日活是有信心的。但資源都被我抽調到十倍目標的話題社交去了,產品改來改去,連一倍目標都沒實現。


那我為什麼要折騰呢?


一是我這個人很重承諾,既然畫了餅給投資人,就要兌現承諾。二是投資人也跟我講,快點衝上去,資本市場明年走勢偏冷,兩三個月後咱們再融一輪減少風險。


我在一罐解散後,跟團隊內部做了一個非常坦誠的 5 小時分享會。講到這裡時,團隊齊聲嘆氣,內心 OS 是資本太邪惡了呀。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笑了笑,對程式設計師說,哥們別胡思亂想了,當初如果不是我講了一個 big story,你會來小公司嗎?


資深的程式設計師,資深的設計師,去哪裡不好呢,如果被我說服加入創業團隊,必定對未來有美好的預期。如果我一開始就說,這個匿名社交啊,天花板是 50 萬日活左右,到了 50 萬咱們再看下一步怎麼走。那麼我不僅拿不到 A 輪融資,也組不了優秀團隊。


退一萬步,假如我連哄帶騙組好了隊,數據長期停滯不動,達不到高增長的預期,員工也會跳槽的嘛,優秀人才去哪裡不受歡迎呢?


在沒有正向現金流的前提下,網際網路是沒有「小而美」的存活空間的。


回頭來看,如果我一步一個臺階,既能融到錢又能組好隊,蟬遊記夯實遊記這條主幹,不去急著做厚重的攻略,貓餅夯實編輯器這條主幹,不去急著做腳本和社區,兩年後蟬遊記有信心做到 20 萬日活,貓餅 20 萬,一罐 50 萬,有了底子再去探索下一個增長點。即便退一步說,實在找不到增長點了,那時把產品賣掉,投資人和核心團隊都能套現,我個人也賺夠了。要知道,蟬遊記後續氫氣球旅行 2015 年做的輕遊記,攜程 2018 年投了巨大一筆錢去做同一件事,內容還趕不上氫氣球的水準。而貓餅賣給騰訊後幾乎不迭代也不推廣,閒置一年半,日活漲了不少……


我創業這七年,最難過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為了追求十倍目標,採取激進的產品策略,以至於每一款產品都沒做到我能達到的素質上限。我有能力把它們做得更好得多,但我自己不夠強大的精神力、組隊能力和融資能力,驅使我去冒險,並被風險擊敗。


散夥的時候,技術合伙人跟我說,純銀啊,你最大的問題就是臉皮不夠厚。你是一個難得的言行一致的人,極重承諾,但這對於創始人來說就是錯的。你就應該講 big story 去拿投資,去組團隊,搞定這些以後該做啥就做啥,穩穩噹噹往前走,不要讓 big story 成為你的負擔。現在團隊解散了,產品放棄了,這才是對投資人對團隊最大的傷害。


我沉默了很久,說不出話來。畢竟連續創業也讓我的心態更焦躁,更想贏,我不能推諉責任。


在七月的 5 小時內部分享會上,有人問:「聽上去很絕望啊。不講 big story 吧,融不到資也組不了隊,講 big story 吧,又會因為過於激進而大漲僕街概率。難道真的沒有解法嗎?」



解法是有的,我造了個詞叫「原生創業家庭」,意思是滿足如下四個條件的創業團隊:


  • 天使輪融資

  • 核心團隊完整地覆蓋產品研發運營

  • 核心團隊靠老交情黏合在一起創業

  • 核心團隊第一次創業


原因是:


  • 天使輪通常對 big story 沒那麼看重,主要看團隊,看賽道,不會給團隊壓力;

  • 核心團隊如果能完整覆蓋關鍵路徑,就不會有短板有瓶頸;

  • 如果是第一次創業,心態更穩,不會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不容易貪功冒進;

  • 老交情有更強的團隊黏性,不會輕言散夥放棄;


因此,原生創業家庭更容易穩健,務實地往前走,不浮誇也不貪婪。在我觀察到的成功創業的範圍裡,原生創業家庭的比例可能佔一半以上。


我自己也經歷過原生創業家庭的階段,但那時市場推廣弱雞,短板太短,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早期紅利,逼著我用產品解法去彌補推廣瓶頸,以至於踏進激進策略的陷阱。


回到十倍目標的話題,在我們這個行業啊,你經常能聽到十倍目標……十倍目標……雖然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我依然厭惡十倍目標,它會給人一種錯覺,敢拼才會贏,目標越高增長越快,態度決定結果,有著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


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你所在的領域,你切入的模型,有沒有十倍目標的增長可能性。如果沒有,至少半年一年內沒有,十倍目標就是找死之路。


換個角度想,如果有十倍目標的增長可能性,只要團隊足夠優秀,哪怕不設定十倍目標,他們就會懈怠嗎?就實現不了高速增長嗎?對項目 leader 來說,最重要的動力是內心的激情,而不是外部的 KPI。增長的興奮感會自然驅動優秀者快馬加鞭。用十倍目標的成功案例來做參考,是典型的結果倒推原因的成功學雞湯,忽略了十倍目標之下,被拔苗助長拔死的累累白骨。


三、戰略、策略與同伴 


最後一條教訓:戰略、策略與夥伴。


新產品的戰略,相當於選擇什麼市場,設計怎樣的產品模型。在我的觀察範圍內,大部分創業產品啟動時都是「以己推人」,從自己過去幾年的生活/工作/愛好裡去發現市場機遇,也就是我經常說的:你的過去決定你的未來。


所以不談戰略,戰略就是命,而策略是人力可以左右的。策略可以是制定階段性的目標,也可以是制定實現目標的方案。


我決定放棄創業,壓垮我的羽毛並不是挫敗感,而是孤獨感。


大家都知道,創業最難的是三大件「方向/融資/招聘」,七年來我一個人扛,沒有幫手,也沒人和我討論。再往後,到了產品策略和運營策略,還是沒人和我討論,開會的時候問「大家有什麼想法嗎?」,總是少言寡語。我的團隊在落地方面是非常厲害的,但策略不夠好。


講這個並不是為了抱怨,我後來仔細分析這件事,提出策略的路徑是什麼呢?


第一是現狀總結,你首先得對現狀有充分的總結。充分的意思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個一千多字,在會上講個十多分鐘。


第二是收集信息,廣泛收集需求與畫像,研究競品和市場動向。這些信息同樣需要梳理清晰,隨隨便便就能寫個一千多字,在會上講個十多分鐘。


第三,在掌握了內部外部足夠多的信息,整理出脈絡條理,劃清楚輕重緩急之後,才有可能抓住關鍵信息,提出策略與方案——俗稱「想法」。想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憋點子憋出來的,它來自於大量的信息整合分析。


不要臉地說,我在整合分析方面就是個怪物。當會議上沉默許久也只等到寥寥幾句,我便滔滔不絕地總結內部外部的情況,即興發言搞得跟演講似的,講完之後,同事一齊笑眯眯地點頭,你說得對。我問大家有補充嗎?沒有補充,都被你說完了。


長此以往,養成了團隊對我的依賴性,因為懸殊太大,我的超常發揮反而壓制了他們的成長,立項前/發布後只需要聽我總結就好了。這種依賴也削弱了可能產生的策略的多樣性,從源頭減少核心團隊的輸出,尤其放大了我「精神力不夠強」的個性缺陷。畢竟你不提策略方案,單單跟我講「別急」是完全沒用的,你們這樣講我就更急躁了。


於是,獨自扛方向策略七年以後,孤獨感壓碎了我。我徹底地厭倦甚至厭惡創始人的角色,從創業狀態撤退,開啟中年人的 gap year。


相關焦點

  • 創業7 年最痛教訓:十倍目標是萬惡之源
    一、原型測試是萬物之源 在我 12 年的產品經理生涯裡,一共做了 10 款產品,其中開局最順的是三款:「蟬遊記」、「生辰」、「一罐」。 二、十倍目標是萬惡之源 接下來講第二條教訓,令我最痛苦的一條教訓:十倍目標。 先說個小段子。 一罐融資的時候,一位投資人問我,你覺得匿名社交能做多大?
  • 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攻略:Crimaster萬惡之源答案真相一覽[多圖]
    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是什麼呢?Crimaster本次的案件萬惡之源讓很多偵探朋友們都感到了這個案件非常的複雜,有限的線索無法幫助大家鎖定犯罪嫌疑人,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偵探大師萬惡之源答案攻略:Crimaster萬惡之源答案真相一覽,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錢是萬惡之源」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錢是萬惡之源」,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錢是萬惡之源Fred: I know I could make more money if I just knew
  • 蒼煙空:貧窮是萬惡之源
    那之後,我寫了一篇《在趙國談論趙國的死亡是沒有意義的》,我要說的話,標題一言以蔽之,各種聲音,你可以理解為自由的表達,但各種聲音中混雜的聒噪、歧見和無知,我不忍卒聽。康樂縣裡無康樂,我對著老爺灣村頭那棵悽涼而孤獨的大樹看了很久,它就是一篇文章,一部歷史。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金錢是萬惡之源,貧窮是萬惡之本。
  • 《超驗駭客》看AI如何獲得「萬惡之源」
    實物、貝殼、銅鐵、黃金、白銀、紙幣、數字貨幣……這些流通的貨幣,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萬惡之源」。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沒有它,人類寸步難行,甚至連AI也不例外。除非消滅人類,否則,在有人類社會的環境下,未來的AI,也會需要用到「萬惡之源」來與人類進行交互。
  • 結婚之後出現的三年之痛與七年之癢是何寓意
    但隨看時間的延長,新鮮感就會越來越淡薄,到愛情的第三個年頭,所有的新鮮與神密感都蕩然無存時,就到了激情勇退,停滯不前的狀態,甚至會出現一些裂痕和痛苦,稱之為三年之痛。當愛情進入到第七個年頭時,雙方經過共同的生活,由於都捨不得丟下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就會出現一些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有礙於幾年來辛苦創業持家所付出的辛酸,只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稱之為七年之癢。
  • 假面騎士堪稱萬惡之源的名場景 內海:答案只有一個了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名場景」與「萬惡之源」的含義,在假面騎士系列當中,劇中出現了眾多經典的場景,就會被粉絲們稱作是名場景,而這些名場景畫面又常常被當做鬼畜視頻,或者搞笑視頻的素材,而這就是萬惡之源的由來,現在我就將為各位分享假面騎士中堪稱萬惡之源的名場景。
  • 為什麼說夫妻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婚後三年的磨合需要自己來一個改變以適應對方,有些習慣是需要痛下決心才可以改變的,所以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說經過雙方共同生活,由於都有捨不得丟掉的脾氣性格,因而出現了諸多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諱於幾年來艱辛創業理家所付出的心酸,只是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可能是大部分情侶和夫妻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 七年之癢,十年之痛
    「七年之癢」一詞解釋為:經熱戀而結婚,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浪漫與瀟灑隨著生活的壓力而蕩然無存,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十年之痛」一詞解釋為:婚姻關係節點理論。即婚姻幸福感和夫妻二人的溝通都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變少。
  • 英雄聯盟中堪稱萬惡之源的表情包,faker摳鼻,阿光吐舌頭
    何謂萬惡之源?萬惡之源是動漫網站B站上經常可見經典梗,其萬惡之源的含義就是各種搞笑圖片、鬼畜視頻的原始素材,這就是萬惡之源的意思~而在英雄聯盟的職業聯賽當中,各個戰隊的選手們因為各種有趣的表情包,也成為了萬惡之源的素材,下面咱們就一同來看看英雄聯盟中那些萬惡之源的表情包。
  • 爆笑~細數那些經典彈幕梗的萬惡之源第十三波~
    彈幕比普通視頻網站中附加在視頻下方或邊欄的評論區更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和視覺效果,並能很好地和二次元宅的同好交流結合起來,因此迅速流行開來.彈幕文化也跟隨著流行起來,對於某些經典橋段的玩梗也隨之產生,流傳於彈幕之間.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經典彈幕梗的萬惡之源: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夫妻間的那些細節
    很多人都知道「七年之癢」,但是這句話還有前半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被人們稱為「三痛七癢」。所謂「三痛」是指婚後的第三年起,夫妻之間的情感通常會發生一些變化。彼此之間的新鮮感與神秘感會有所下降,面對對方已經找不到當初相知相戀的那種心動的感覺。在這時候,夫妻雙方可能會出現一些別的想法和感受。
  • 二次元都知道的「亞撒西」,怎麼就從褒義詞,變成萬惡之源
    不過有些詞本身是褒義的情況下,卻在隨著二次元文化擴展中漸漸成為漫迷用於調侃的貶義詞,其中風評被害最慘的萬惡之源就是「亞撒西」「亞撒西」顧名思義空耳於日語的「やさしい」,本意是溫柔的意思,但在近些時候來看,這個溫柔又有了新的意思。在一些番劇中,我們總會看到這麼一些彈幕,比如「他老亞撒西了」「他亞撒西一直可以的」等一系列帶有嘲諷語氣的彈幕。
  • 「份子錢」不是萬惡之源
    劉小明特別提到,社會上一直說的「份子錢」不是萬惡之源——「它是一種經營方式,如果收高了,可能就產生暴利;收合理了,這個行業就健康發展;收低了,行業發展難以持續。關鍵在份子錢怎麼進行確定」。在改革的意見裡明確了出租汽車經營權的期限制和無償。去年開始,一些城市取消了經營權的使用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承包金。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具體是指長期困擾現代人的婚姻,能夠引起感情危機或者離婚的各種因素。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B站大佬們玩過的動態表情包的「萬惡之源」,沒看過的了解一下!
    「來自大佬的聖光」,B站大佬們玩過的動態表情包的「萬惡之源」!日本動漫總是可以生產出各式各樣的表情包,比如《珈百璃》中的「這麼晚還不睡?」和《國家隊》中的「莓良心」,有趣的表情包讓我們瘋狂的轉發!可能表情太多的原因讓你不知道它們都出自哪部動漫,今天部長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B站大佬們玩過的動態表情包的「萬惡之源」吧!「智高之拳」 《笨女孩》花畑佳子相信各位二次元們的漫迷都認識,什麼?你說不認識?那猴子你因該認識吧?花畑佳子就是那隻智商為負數的猴子!
  • 婚姻「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我們如何度過?
    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的說法。(剛剛查了一下,還有一種說法,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意思也顯而易見。這裡我們只解釋一下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吧!
  • 特攝劇中的萬惡之源,你知道嗎?假面騎士憨憨表情包為您奉上
    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柒醬大講堂,今天柒醬又來和大家分享《假面騎士》中的趣事啦,今天柒醬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假面騎士》中那些經典的萬惡之源表情包,喜歡的老爺趕快接住!閒話少說,讓我們開啟今天的話題!
  • 為何「七年之癢」變成「三年之痛」?最容易忽視的三個原因!
    寒雲導語:從前時常會聽到「七年之癢」這個詞,它的意思是夫妻感情在經歷了七年之後,對彼此不再有興趣,生活淡而無味,心裡逐漸痒痒了起來,對外面的花花草草有所想法,好奇害死貓,對新鮮的人更覺得有趣。然而到了近年,經常會聽見「三年之痛」這個詞,短短三年婚姻,就會把兩人感情消磨殆盡,不復從前那般,兩個人這樣在一起生活,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分道揚鑣的比比皆是。為何「七年之癢」變成「三年之痛」,個人分析有以下三個原因。
  • 七年之癢,十年之約,恩愛一生
    人們形容夫妻關係「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約」。是說一年之守容易,但是兩人要經歷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風風雨雨之後,才會走向十年之約。人一輩子有幾個十年?我的朋友近日在慶祝結婚十周年酒會上說,這幾個他都經歷過,以後是十年之約,十年感恩!他說,我們是自由戀愛結婚,婚後一年蜜裡調油,日夜廝守,那豈止是一年之守?那叫一年之親才對。新鮮勁兒過去了,真的就是三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