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山水一路城
一路建設一路發展
無數珍貴照片定格瞬間
那是行走的足跡
城口
作為一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小城
需要我們探尋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今天微妞兒帶你穿越時光
找尋城口的前世與今生
城 口
//歷史人文,煙火生活。
說到城口,首先便想到紅色文化。
資料圖片
城口是個紅色文化戰鬥之城,宣達戰役打響後,紅四方面軍攻佔萬源後繼續東進,直抵城口縣城近郊,解放了縣城以西大片土地,縣蘇維埃政府隨之在大竹河成立,在城口開闢出革命根據地。
資料圖片
如今高高的烈士紀念碑矗立在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內,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傳承下來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
資料圖片
紅三十三軍指揮部舊址、老鷹洞戰鬥遺址、戴笠公館等,無不訴說著城口的前世與今生!
縣城
資料圖片
十幾年前的城口沙土飛揚、交通不便 ,一座座平房便是那時城口人的家。
張昌軍 攝
如今的城口高樓林立,車輛飛馳。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又顯露出另一副絕美容顏,燈火通明的街頭顯露出大城市的金碧輝煌感,令人心生動容。
土城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土城老街是城口歷史文化匯聚之地,見證了城口的人文歷史變遷。
你是否還記得:那些以街為市,專心為顧客縫紉衣服、縫補鞋子的手藝人,還有那最原始也是最考驗技術的理髮匠,他們都深深刻畫在記憶的時光裡。
張昌軍 攝
資料圖片
如今,古色古香的土城街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繪製成這一幅獨具城口土城的畫卷,成為人們的網紅打卡勝地。
任河橋大南門
資料圖片
那時,大南門似乎是城口的唯一地標性建築,也是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風風雨雨數十載!
資料圖片
如今,大南門精心改造,夜晚燈火輝煌!
任河鐵索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承載著多少城口人記憶的任何鐵索橋也在歲月的變遷裡漸漸隱沒。
田叢陽 攝
如今的三橋,赫然屹立在任何水之上,連接著兩岸,成為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
夜 市
資料圖片
以前的夜市以街為市,每個攤販前亮著昏暗的燈光,這便是城口人夜晚逛街消遣之地。
張競一 攝
如今城口的夜經濟行人如織、氤氳著人間煙火,下班後的人們總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客運站
位於太和場老短途客運站院內景。資料圖片
昔日城口人,因境內山巒重疊,交通極為不便,祖祖輩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恍如與世隔絕的日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如今,隨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座佔地面積18482平方米,總投資8500萬元的大型綜合服務客運站坐落於此,成為城口的重要交通樞紐。
教 育
金清兵 攝
城口中學是許多城口人的母校,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城中學子。
縣教委 供圖
聽老一輩的講,那時候城口修建校園也有他們出的一份力,那時沒有什麼挖掘機,全靠手工出力將一抹抹黃土鋤平。
資料圖片
如今城口從上學難到上好學,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從課本課程到特色教育,到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無不見證著城口教育事業的大步向前。
截至目前,全縣已有義務教育學校120所,其中教學點69個、特殊教育學校1個。
老屋建築
陳雪剛 攝
金清兵 攝
6月11日,任河旁一座承載著記憶的老屋建築在機器的轟轟作業聲下,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濱河公園效果圖
未來,一個集景觀、親水、功能一體的濱河公園將面世。
以後,行走在建好的濱河公園路,感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情畫意,這將是城口的詩與遠方。
1
1
城口
前世,保留歷史韻味
今生,正在闊步前行!
記者:田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