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入伏已經一周了進入中伏已經三天了。每年一到這時候,不少人就會排隊去三伏貼。
然而,三伏貼總是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往年各種燙傷、過敏、潰爛等各種新聞,尤其是小朋友們的。
但還有一些人卻是三伏貼的忠實粉絲,認為很是管用,貼了之後問題確實得到了改善。
那麼,三伏貼到底能不能貼?有沒有效果呢?我們看看政府是怎麼說的。
什麼是三伏貼?
7月2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2020年北京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規定,2020年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時間: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三伏貼是根據《黃帝內經》中「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原則,在夏季三伏天,將中草藥貼敷於特定穴位的一種「冬病夏治」的外治方法。
通過穴位藥物敷貼激發經絡,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平衡,輔助人體陽氣,驅散體內陰寒,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對於冬日常發或加重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上工治未病」理論,此時人體陽氣最旺,氣血充盈,經絡通暢,穴位最為敏感,此時敷貼,藥力最易透達,所以,三伏天是扶助人體陽氣的最佳時間。
三伏貼也是中醫冬病夏治理念的一種方法,藉助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對一些容易在冬季發作的體制虛寒性的疾病急性藥物調節,如哮喘等,可以起到治療預防作用,也是遵循了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解。
正確認識和使用三伏貼
冬病夏治並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貼同樣同理。並且在講究辨證論治的中醫中,同一種疾病也會有不同的證型。
就拿咳喘來說,分寒痰犯肺型、肺氣虛損型、陰液虧虛型等多種證型,其中寒痰犯肺型的咳喘比較適合冬病夏治的方法。陰虛火旺型的患者體內的虛火已經很重,若在此基礎上還進行溫補不但不利於治療,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新的危害。
而且,三伏敷貼也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不能替代其他治療,慢性病患者不可盲目減藥、停藥。三伏貼只在基礎治療上有輔助治療作用。
那三伏貼適用哪些疾病呢?哪些人群呢?貼的時候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三伏貼適用人群:
《方案》稱:各醫療機構要嚴格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項目的臨床應用管理,僅可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及小兒、老年(60歲以上)體虛易感冒、反覆咳喘(呼吸道感染)人群開展「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項目。嚴禁為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擴大應用範圍及應用人群。
三伏貼不適用人群:
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患者;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或患有接觸性皮炎的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3歲以下的幼兒哮喘發作期、咳嗽劇烈、發熱的患兒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皮膚外用藥物易過敏者三伏貼怎麼貼?
三伏貼的敷貼位置:
三伏貼一般選擇:身體前面的羶中、天突、大椎、肺俞等穴。
具體來說,哮喘病人選天突、肺腧;鼻炎病人選擇大椎、肺腧;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選擇羶中、肺腧。
敷貼時間: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天,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最好在上午11點以前貼完藥餅。
每10天貼一次,最好是連續貼3次,並且連續貼3年。
每個人貼敷所用的藥不同,具體時間長短應遵從醫師的建議。一般來說,成人不超過6個小時,12~18歲約4~5小時,8~12歲約3~4小時,3~8歲約2~3小時。
三伏貼注意事項:
貼之前:先用幹毛巾或紙巾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貼敷局部皮膚(面積要大於貼敷面積),待皮膚乾燥後,將貼敷藥物放在選取的腧穴上,按壓固定即可。
此外,網上售賣的「三伏貼」質量參差不齊,不僅廠家難以考證,更難保證藥效,到正規醫院找專業大夫貼敷。
貼之後:密切觀察貼藥後,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情況。藥物去除6小時方可洗澡,忌搓洗局部,若起水泡當天不洗澡。
如果局部起泡、破潰,應立即揭下藥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無菌包紮,每日換藥1~2次,直至癒合。
貼敷後局部的輕度瘙癢、灼熱感,多為藥物正常反應,如果沒有發紅腫脹,可以繼續應用。
貼敷服後不要對風吹,由於藥物的刺激作用,貼敷後穴位是打開的,應避免非風吹,儘量呆在常溫環境中。
注意保暖,不能貪涼,不要直接進入空調屋。貼敷後應適當保持身體微微出汗,使人體內陽氣充分生發。
三伏貼全面實施預約就診
疫情期間,為避免發生患者集中在貼敷當日繳費造成人員聚集,各機構要將預約患者平均分配至每伏的每一天,且要將患者預約時間精準到小時,確保每日貼敷患者數均勻、每個時間段貼敷患者數均勻,避免發生患者大量集中在每伏的前兩三天來院就診貼敷出現聚集的情況。
各機構應選擇適宜場所作為貼敷場地,貼敷人數較少的醫療機構可利用現有診室,加強通風,同時確保符合「一醫一患一診室」的要求。
此外,每個醫療機構只能申請調劑使用1種「冬病夏治三伏貼」製劑。不得將以物理、化學方式製作(含「械」「健」字號)、不含中藥成分的穴貼(如紅外貼、磁療貼等)作為「三伏貼」使用,並不得按照「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項目收費。
各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服務只可收取1次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除了「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項目內涵規定的收費標準,不得再另外收取藥品、材料等其他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