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要讀EMBA?
答:「突破瓶頸」
問:如何突破?
答:不知道
相信很多正在選擇EMBA的朋友都會這樣說「現在社會變化太快,挑戰很大,如果我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可能會變成企業發展的瓶頸。」身處於瞬息萬變的商戰場上的企業家,面對快速更迭的知識和技術變革,他們比誰都更有危機感。那麼,如果讀EMBA是自己突破瓶頸的武器,突破什麼瓶頸、如何突破、突破瓶頸時所需要哪些剛性條件才是大家必須先要弄清楚的關鍵。
突破「思維」瓶頸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不經意間被許多「木樁」所捆綁,行為處事容易受先前傳統、習慣的影響,拘囿於舊有的框架來思考問題。誠如比爾-蓋茨所說「對於成功的企業家來說,其事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以往他們的成功經驗。」那麼,想要在EMBA課程中尋找突破「思維」瓶頸的秘籍,首先你需要有一種歸零的學習態度,以一個學生的心態重新來理解和思考熟悉的商業世界。其次,跳出國界的限制,擺脫「國外思想與國內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思維束縛,通過接受跨國、跨文化營商管理知識和經驗的國際化教授團隊所教授的課程及各類商業案例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同時,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不同地區的同學同窗,由於每個人思考角度都不一樣,才能在日常學習與交流中,通過思維火花的碰撞引起新的思考。
突破「創新」瓶頸
從企業層面而言,創新可分為「理念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等等,普通職員由於職位的固定,只需要其中的一種創新能力即可成為所謂的優秀員工,而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我們需要具備的卻是這五項當中的所有能力,這時候,許多高管、企業家們會覺得創新幾乎是一種致命疾病,隨創新而來的是巨大的焦慮、不懈的努力,以及對成功的極度渴望。所以,要有創造力,你得充滿好奇、寬宏大量,努力想要理解東西。同時,從外界的剛性條件而言,提供EMBA課程的學院需要有相當深厚的創新傳統及氛圍,只有這樣才能間接促進學員在創造力方面的增長。
突破「視野」瓶頸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不少企業已大膽邁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但擁有成功領導跨國企業的能力和經驗的中國企業家鳳毛麟角。突破「視野」瓶頸,將戰略眼光延伸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高管們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如何突破「視野」瓶頸,擴大自己的視野範圍?首先對於學員本身,你需要做的了解國際遊戲規則和環境,以至在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中能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家、企業高管直接對話,快速拓展市場。EMBA課程所在學院在課程設置中需採用先進的國際大型企業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世界營商環境,國際標準和規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員在跨國貿易和投資中獲得成功。同時還必須要提供安排自己的學員出國與國外企業家和高管們接觸的機會,開展各類海外知名企業的講座,讓學員能用最短的時間及時了解海內外發展動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綜上所述,相信你已經對自身的不足,以及怎樣去解決有了一定了解吧,那麼,接下來,筆者將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香港的知名EMBA課程——港科大EMBA中英雙語課程,這個課程是為內地企業家及企業高管專門開設的,各位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自1991年創校以來,港科大已躋身成為世界頂尖級大學,孕育出許多成績斐然、具前瞻視野的學術、商界領袖。其商學院更是在短短的20年間就躍升為亞洲第一,全球20強,被稱為亞洲最具活力的商學院。院內匯聚全球150多位80%來自非香港地區,擁有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頂尖學者,設立「亞太金融市場中心」、「商務數據分析研究中心」、「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等多所研究和專業發展中心,為學員創造國際化的學習和研究環境,發揮多元創新思維。
除了在學術界的顯赫地位以及諸多出色的硬體設施以外,港科大中英雙語課程每年將定期安排美國史丹福大學以及矽谷創新企業的遊學和參觀,以色列創新基地的學習,還邀請來自矽谷的專家、投資人與學員進行分享,以及針對學員的創業項目提出建議和指導。除此之外,港科大的技術創新始終與工商界緊密合作,與騰訊微信團隊聯合成立「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以及紅遍全球的大疆無人機就是最好的例子。進入科大入讀EMBA課程,不光是成為亞洲頂級商學院校友,也是進入一個科大這個終身學習的平臺。
課程特色:
課程嚴選西方管理知識中的精粹,結合亞洲與西方的專業營商知識,融合香港中西合璧的實踐管理經驗,發展為契合亞洲商業領袖所需的全新知識體系。此外,課程提供中英雙語學習環境,讓學員跨越地域和文化界限,了解及學習中外各地最佳的管理知識和經驗。
專注一班,學風嚴謹:
課程每年嚴選精英一班,匯聚各地學者致力創造知識型學習環境。多元化的學員背景,鼓勵創意交流,啟發多角度思考。
課程師資:
國際化的教授團隊擁有豐富的教學及實踐經驗,他們與著名企業合作,掌握市場的最新發展,傳授國際營商最前瞻的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