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一直都是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夢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幾乎是所有家長的願望。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所極具「人情味」的老牌學校——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
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育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關鍵、以特色彰顯為重點、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新型學校。
賦有靈魂的老牌學校——辦學歷史65年
作為一所老牌學校,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辦學已有65載。始建於1955年,位於鄭州市中原區友愛路26號,學校佔地共160080平方米,建築面積28755平方米。現有教職工96人,國家特級教師、河南省教育專家、河南省名師、河南省學科技術帶頭人、鄭州市名師、省市級骨幹教師、省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佔69%。
近年來,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有百餘人次在國家、省市各類優質課大賽中獲獎。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鄭州市初中教育教學創新先進單位、河南省課程改革先進單位、鄭州市學科競賽先進單位、河南省學科競賽先進單位、科技教育先進單位和教科研先進單位。
底蘊深厚,涵養心靈的辦學環境
優秀的教育環境,不僅讓孩子教育更有保障,更能給予孩子文化環境的薰陶,自小養成愛學習的習慣,讓孩子變得風度翩翩,溫文儒雅。學校配備有標準的運動場,新鋪設的塑膠跑道,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寬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窗明几淨的校閱覽室、實驗室、報告廳、餐廳等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在這裡,給孩子更多成長空間,讓他們的學習時光有更多的時間沐浴在濃鬱的人文氛圍中。
廣闊的操場
地理教室
創客實驗室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
理念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只有把辦學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去,才能實現育人追求。在長期的教育積澱中,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堅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形成「明德、求真、勤勉、卓越」的校訓,「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良好校風,「崇德、博學、嚴謹、創新」的教風,「勤奮、誠實、善思、有恆」的學風。
校長朱紅軍
校長朱紅軍告訴記者說:「十六中學子要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有夢想的中學生,培養起自己深厚的人文情懷和嚴謹的科學精神,擔當起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使命,為美麗中國夢添彩。」
重過程顯特色,促進「立德樹人」
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以「三生教育」為抓手,創新德育特色課程,打造學校德育新品牌。抓好日常德育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根據《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河南省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鄭州市第十六中學量化考核細則》,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公民素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將日常德育管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習慣養成不斷促進學生素養不斷提高。探索「情商」教育,扣好學生第一粒扣子。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為目標,積極開展「情商課」課程設計與研究,實施情緒智商五個方面的系列課程,推動學生與人交流能力的提升和情緒自我管控能力的改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感恩心,樹立學生愛國家、愛鄭州、愛學校意識,幫助學生懂得安全與健康的知識和能力。
工業生產見習課程
足球隊
探索「三生」教育,推動形成人生規劃。構建以生涯、生命、生活為抓手的「三生」德育教育網絡體系,編輯印刷《學生生涯發展學習手冊》和《學生生涯發展檔案手冊》。促進學生在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在熱愛生命、習慣養成和生涯規劃等方面得到教育,鍛造學生優良品格。創新德育特色課程,激發德育實施熱情。制定《德育特色課程方案》,以常規和創新相結合、以活動和課程相結合、以特色和發展相結合、以過程和實效相結合,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激發班主任和學生參與德育管理的熱情,為學校發展提供思想保障,增強內動力。
機器人社團
橋梁建模社團
藝術節課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德育活動形式,為創新德育活動形式,利用家長、社區、工廠、大學的社會資源,以節假日、國家重大活動、熱點時事為契機,以班會公開課、校外實踐、志願服務、創新活動為載體,促進量化考核和德育創新優勢互補。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打造精良師資隊伍 創造一流學校品牌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老師對學生影響至深,這種理念從朱紅軍校長身上傳承給鄭州十六中的每一個老師和學生。
梁慧彩,中學高級教師,鄭州市骨幹教師,鄭州市優秀教師,鄭州市優秀班主任
鄭州十六中60多年的教育積澱,傳承諸多「軟性」資源,如教學管理、師資培訓、學生培養、家校溝通和升學資源等。除全方位共享這些資源,師資團隊更是超強,平均教齡都在10年以上,很多優秀骨幹教師有超過20多年執教經驗。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00餘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70多人。國家級幹教師3人,省級教育專家2人,省級名師6人,省級骨幹教師22人,省級學術學科帶頭人10人,市級傑出教師1人,市級拔尖人オ3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9人,市級骨幹教師35人。近年來,學校堅持從重點院校選拔老師,大量引進研究生,優化教師學歷結構,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檔次之高、名師人數之多被省、市教育部門稱之為「十六中現象」。
惠文瑞,八次獲得國家、省、市級優秀輔導教師稱號,還曾榮獲「鄭州市優秀教師」、「鄭州市優秀班主任」、「鄭州市新長徵突擊手」、「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學校秉承「以教育科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理念,加強與上級科研機構的聯繫與合作,為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充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科研引領。同時,每年參加省、市級教師培訓的教師達300多名,近三年先後組織教師到華東師範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地培訓學習。「派出去」「請進來」等交流活動豐富,組織教師參加市教科所舉辦的科研培訓、學術講座或課題研討活動。同時,學校還開展專家進校園活動,每學期安排一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到學校講座,如北京師範大學李亦菲教授、華東師大戚業國教授、首都師大張增田教授等名師到學校講座。
南琳,鄭州市骨幹教師、鄭州市優秀教師
課改卓有成效 育人成績輝煌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自主高效,和諧發展」的課改理念,以「共生」課堂為抓手,以創客創新為突破,致力於學習方式的變革,影顯學生主體地位,努力營造教師、學生、課程、環境、技術共生共長的課堂生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鄭州十六中近年來先後為西安交通大學輸送大批優秀學生,「西安交大」將該校確定為少年班定點招生學校。學生徐文星首次叩開「西安交大」少年班之門,吳楠同學又以優異成績跨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已開始其八年的預科、本科至碩士的一體化學習過程。
模聯社團在聯合國總部金色大廳
每一次跨越,每一次輝煌,都抒寫著十六中人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熔鑄成了「紅燭品格鑄師魂,勤勉敬業講奉獻」的高尚師德。榮譽的獲得,標誌著鄭州16中跨入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快車道,展望未來,鄭州16中將會以新的成績作為新的起點,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和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新作為新擔當的積極姿態向「美好教育」邁進。
原標題:《鄭州市第十六初級中學:一所家門口「有靈魂」的老牌優質初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