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漂洋過海的明信片,來自從未謀面的筆友,上面有異國文字、有奇妙故事。在過去的9個年頭,樂清姑娘童豔玉就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交換了500多張明信片。童豔玉說,明信片傳遞雖然很慢,但這是收穫驚喜的一種方式。
明信片「漂洋過海」,充滿異域風情
童豔玉,今年27歲,在樂清一家外貿企業工作。她收藏的500多張明信片,都是從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寄來的。
2012年,童豔玉上網時發現了一個名為「postcrossing」的網站。通過這個網站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換明信片。
「註冊後,會收到明信片愛好者的地址,把想說的話寫上,然後寄出去,就會有其他人給我寄明信片。」童豔玉說,「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
開始覺得新奇,嘗試過後就慢慢喜歡上用這種方式和陌生人交流。「明信片上有節日祝福,有筆友的情感故事,也有旅行日記,還有手繪的圖案。」童豔玉說。
童豔玉收到的第一張跨國明信片是來自白俄羅斯的,圖案是蜜蜂採蜜。對方在上面介紹了家鄉特產和風土人情。之後,她陸續收到了來自新加坡、美國、瑞士、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明信片。「我希望能集齊世界各國的明信片,拼成地圖。」
「慢遞」收穫陌生朋友的驚喜也讓她收穫了愛情
童豔玉喜歡這種溝通方式,還有一個原因。她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外地讀書,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和家人寫信交流。「我習慣用文字來表達情感。雖然現在有手機,但這種文字情結一直沒變。」
明信片,讓她結識新朋友,也收穫了愛情。她和丈夫盧鶴也有一段明信片故事。
一開始,兩人是同事,但在工作上沒有交集。有一次,她得知盧鶴要去法國出差,就拜託對方幫忙買一張明信片寄回國內。在法國,盧鶴在明信片上寫上祝福並寄出,字裡行間也表露出了對童豔玉的愛意。就這樣,一張明信片,拉近了兩人間的距離。
後來,這張明信片就成了他們的「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