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汗顏的日本禮儀,真的甩其他國家幾條街,孩子們講禮貌守規則

2020-12-15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今年國慶期間,一位自稱是副教授夫人的「熊家長」火了。她帶著兩個孩子在深圳某書店看書,期間兩個孩子吵吵嚷嚷,一位正在寫論文的女孩兒上前提醒,結果卻遭到這位家長的痛罵。

寶媽當著兩個孩子的面,對女孩兒出言不遜,甚至追她出去罵。

「土鱉,在這喝什麼咖啡,裝什麼小資」「我告訴你,我老公是副教授也不見寫論文這麼裝B……」

一身名牌的寶媽言語粗鄙不堪,幾乎不重樣地罵了女孩兒10多分鐘。有網友調侃,你是正教授派來黑副教授的嗎?

在公共場所吵鬧,是孩子的問題,更是家長的問題。當有人說明這是公共場合時,這位寶媽非但不修正自己孩子的行為,反而破口大罵。

教授妻子破口大罵

有熊家長就會有熊孩子,家長如此示範,實則是害了孩子。

現在有太多的家長驕縱孩子,對自家孩子的擾民行為視而不見,對其他人則是苛全求備,如此「雙標」,想教育出來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也是困難。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的乖孩子或是熊孩子,教育環境很重要。

而日本,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加強版的禮儀訓練,看過日本人的禮儀教育的人都知道,真的會讓我們一些家長感到自愧不如!

在「熊孩子」出沒的年紀,日本人這樣教禮儀

「小孩子不懂規矩,長大了就好了。」

「孩子天生就愛吵鬧,你想讓他安靜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他還是個孩子啊,你家孩子不這樣嗎?」

當中國的家長還在用這樣的藉口來搪塞孩子的問題時,日本家長卻在默默地教授孩子禮儀文化。日本家庭非常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從小就會有意識地來訓練孩子。

比如一個雨傘的拿法,就會細緻到好幾種情況:、

不能打橫拿著傘走路,以免刮碰到路人;

不能一邊甩雨傘一邊走路,這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時,需要收好自己的雨傘。

在公共場合,孩子們不允許大聲喧譁,要遵守秩序。在這方面,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更大。

如果有寶媽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出行,嬰兒在乘車期間啼哭不止,寶媽會帶著孩子下車,直到哄好了孩子再上車。

對嬰兒尚且如此,更別說四五歲的孩子了。如果他們在車上吵鬧,會被家長嚴令下車。

倘若因此錯過了看電影或者上課的時間,那也是孩子需要承擔的事情,屬於「自作自受」,家長不會做出讓步。

在一段網上熱議的視頻中,小島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從視頻裡可見,學生們在穿過馬路後主動向兩邊的車輛鞠躬行禮,可是這明明是紅燈啊,車讓人不是正常的嗎?

隨後才了解到,原來這是一段特殊的道路,因為該路段行人稀少,為了保持行車暢通所以一直是綠燈,那麼行人過馬路要怎麼辦呢?

如果有人想通過馬路,可以自行按下變燈按鈕,從視頻可見,所有的學生都會分別向兩邊等待的車輛鞠躬。

這個場景真是讓人感到汗顏啊!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拽著孩子不看信號燈橫穿馬路的,日本小學生彬彬有禮,不吹不黑,很值得我們學習。

不僅是家庭教育,在日本的課堂上,有專門的禮儀課來教孩子掌握禮儀常識,並反覆訓練。

比如一個日常的打招呼訓練,學生需要向四個方向行禮,說「早上好」他們還會被灌輸心靈雞湯式的教育,如一邊揮舞著拳頭一邊大喊「去做就會成功,看我大展身手,超開心」等等。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

在家校教育方面,日本人可謂是不遺餘力,而全社會也都非常推崇禮儀和規則,以期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

日本某雜誌曾經對 422 名男性女性讀者進行過一項問卷調查:在別人家孩子違反禮儀規矩的時候,其他大人應該批評糾正嗎?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86.5% 的人認為 " 應該批評糾正 "。回答真正批評過別人家孩子的人,比例為 72.3%。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們,在這方面從來不缺乏教育的素材和理念,重要的是家長該如何傳達給孩子。

知曉文明禮儀的孩子,自身會具有人格魅力,吸引著優秀的人聚攏。在人際交往中,懂文明講禮貌的孩子,無疑會擴大自己的社交圈,為人生贏得更多的機遇。

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會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那麼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呢?其實在生活中家長就可以訓練孩子。

比如給孩子講解餐桌禮儀,懂文明守禮貌,學會打招呼,掌握禮貌用語等等。這些不是說說而已,要形成反覆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

此外,看到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如亂按電梯,在公共場合打鬧,父母都要及時進行教育。先讓自己保持平靜,制止住孩子的不文明行為,然後再循循善誘。

如果是孩子的正常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訴求,而不是大吵大鬧。

應提供給孩子練習社交的機會,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讓孩子在與人相處中逐漸掌握規則,學會禮儀。

而最為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在過馬路、等車排隊時,自己先起到模範示範作用,再來帶動孩子進步。

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影響深遠,父母對他人尊敬,遵守秩序,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學會很多。

教會孩子禮儀,就等於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你還在等什麼?

相關焦點

  • 「日本禮儀文化解析」做個有禮貌的旅客:商店街(散步&其他篇)
    ▋【商店街散步】惹人厭範例:盡情奔跑彷佛入無人之地最近也常在商店街內看到外國旅客在擁擠人潮中左閃右切,像是手腳敏捷的忍者般飛梭而過的情景!其實日本人只是怨在心裡沒說出口,因為當你奔跑時就是對周遭造成行走時的不便,請隨時謹記在人多的地方,很容易撞到別人。自己跌倒事小,不要害到別人。
  • 講禮儀,日本人遠不止鞠躬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來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大都有一個印象,就是日本人禮儀周到,彬彬有禮,公共場合普遍遵守公德。日本人日常很重視禮儀和公德。日語中有「禮儀作法」一詞,源自古代中國,《中庸》有言「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說的是禮的總綱有三百條,細目有三千條,所以有「禮儀之邦」之說。那些繁文縟節日本人從江戶時代開始學,一直延續至今。
  • 日本禮儀文化解析:做個有禮貌的旅客之購物&飲食篇
    日本是禮儀之都,不同場合有各種不同的規矩要遵守。雖說「遊客」的身份是一個很好用的擋箭牌,但我們中國可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我們中國人來到日本,不妨就先學習一下日本人的禮儀,做個有禮貌的中國遊客,這樣才不失身份。
  • 留學生成日本校花,看呆日本網友 甩二、三名十條街
    站長之家(Chinaz.com)註:當中國的宅男們還在迷戀蒼井空、新垣結衣、波多野結衣時,中國少女已經俘獲了萬千日本網友的心。據人民日報消息,近日,中國留學生在選美比賽上分分鐘迷暈日本人。
  • 甩餐廳幾條街的紐約街頭小吃
    在Korilla BBQ你能吃到別具一格的韓國烤肉。這還有在墨西哥都找不到的裹著韓國泡菜和斯莫科醬料的墨西哥卷餅,因此還是來紐約快樂地吃吃吃吧。10.Langos如果langos被列為你「從未吃過的食物」或「從未聽過的食物」,那你真的要去面壁思過了。這種薄油脆餅常被看做匈牙利披薩,但一定要吃新出爐的,再配上大蒜、酸奶油和乳酪,味道非常棒。紐約人不喜歡固守傳統,因此langos的做法也一直在創新。希臘的langos裡面有酸奶黃瓜、櫻桃番茄、黃瓜和橄欖,喜歡甜口兒的可以選擇放軟乾酪、檸檬皮、葡萄乾和覆盆子。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快收藏
    很多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說日本的社會禮儀非常好日本的溫雅、禮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在日本人的家庭裡,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收藏
    很多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說日本的社會禮儀非常好日本的溫雅、禮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在日本人的家庭裡,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 至少這個細節,《如懿傳》甩了《延禧攻略》好幾條街
    至少這個細節,《如懿傳》甩了《延禧攻略》好幾條街 原標題:如懿延禧哪家強?
  • 乖寶寶的養成計劃:想要孩子懂禮貌,講素質,這些禮儀了解一下?
    尤其是對於上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成績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前進的方向。導致很多時候,很多家長只顧著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提高孩子的成績,忽略了孩子品性的的培養。其實,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只在意成績,成績或許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但一定不是所有標準。
  • 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
    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 在做客和待客的時候,誠摯和禮儀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的住所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也需要以禮相待呢?尊重和以禮待人是在陌生人面前的一種自我保護,而家人之間的禮儀則是相互之間的一種體貼。並且,禮貌地對待物品,也是對物品的禮儀。孩子們在沙發上蹦蹦跳跳,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快的,但是對於沙發來講似乎有些不太禮貌。我發現只有家人愛穿牛仔褲的家庭,他們的餐廳皮座椅磨損得最厲害。雖說在自己的家裡,不需要那麼地在意,可以盡情放鬆,但是這種行為很容易就會在外面顯露出來。
  • (乾貨)英語的話語原則和禮貌禮儀
    人類的語言、行為、禮儀離不開大腦的思維﹐在語言、行為、禮儀上除了一些是本能的動作之外,如進食﹐大部份的語言、行為、禮儀都是大腦思維的結果﹐也就是人的語言、行為、禮儀直接受到思維的指引﹐而文明就是我們人類總體行為的產物。
  • 家有兒女:學日本媽媽的育兒心得,讓孩子學會接打電話的禮儀規範
    所以,日本人非常注重接打電話時的語氣、措辭等禮儀。與其他國家的人們比起來,日本人在接打電話的時候,十分希望在電話中得到對方的回應,從而讓他有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對日本人而言,這種感覺十分重要。瑤瑤是一位可愛的小女孩,3歲多的時候,她開始對爸爸媽媽的手機感興趣,經常拿到手裡把玩。有一次,電話鈴聲響了,瑤瑤恰巧接了,並按在了免提鍵上。
  • 商務禮儀:合格職場人必備的21條商務禮儀和禁忌!
    另有幾種特殊情況,如果主人或熟識的朋友親自駕駛汽車時,副駕位置為上座位,坐到後面位置不禮貌;接送高級官員、將領、明星知名公眾的人物時,主要考慮乘坐者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司機後方位置為汽車的上座位,通常也被稱作VIP位置。2、走路和上下樓梯。
  • 都說日本是禮儀之國,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區別在哪?看以下這5點
    說到日本很多人都會表示不喜歡這個國家,但是說到日本的禮儀教育,很多人又會表示非常的欽佩,特別是對於小孩子,經常我會在短視頻中看到日本的小孩子非常的有禮貌,比如在坐公交的時候會主動的給比自己大的人讓座,這讓我感到非常的佩服,一個小孩子怎麼能有這樣的覺悟呢?日本人對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的方面需要中國家長們學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以下這幾種方面吧。
  • 會打招呼就是懂禮貌?12條禮儀規範讓孩子學會什麼叫尊重
    不僅如此,媽媽還非常大聲地講電話,講累了就把鞋一脫,把腳擱在小桌板上。真是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不禮貌」,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了。也許這位媽媽覺得,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禮貌什麼的又不能當飯吃。然而很多時候,不懂禮貌、不尊重別人的行為真的會讓你吃大虧。
  • 這所大學當年遠甩清華北大幾條街,如今還是中國一流學府
    不過在幾十年前,中國還有一所大學,他排名亞洲第一,實力遠甩清華、北大幾條街。他就是如今的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是三江師範學堂,創立於1902年,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1906年,三江師範學堂更名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學校大力提倡科學、國學和藝術教育,在高校首創藝術系科,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
  • 泰國人評價遊客:韓國人小氣,日本人講禮貌,對國人只有兩個字
    泰國,如今大家眾所周知,泰國的旅遊資源很豐富,不僅氣候適宜,環境優美,而且消費也不是很高,深受各國人的喜愛,每年的潑水節更是會吸引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前往。對於國人來說,一提到泰國,大家都會先想到人妖,這也吸引大批的人前去旅行,很多亞洲國家的遊客都喜歡選擇去亞洲旅行,特別是韓國、日本以及我國,大家都這麼喜歡泰國,除了人妖,泰國還有什麼魅力呢?
  • 西豐縣總工會攜手幼兒園開展「講文明 懂禮貌」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革陋習、講文明、樹新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風尚從娃娃抓起,10月12日,西豐縣總工會攜手縣幼兒園開展了「講文明 懂禮貌」主題教育活動。透過外部環境的設計到室內主題環境的創設再到課程設置,抑或通過師幼的言行舉止,都能讓人感受到縣幼兒園的特色文化。通過聆聽園長張蘊穎和書記閆玉萍辦園思想的介紹,越發體會到了她們的擔當精神及求實務真的態度。她們在注重文化建設、教師發展、課程安排、等諸多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
  • 日本人是怎麼把孩子教育的那麼優秀?這部9.1分紀錄片告訴你答案
    但是和所有媽媽一樣,對於教育的體制其實是感覺到迷茫的,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的一種教育方式。正是有了這份疑惑,才有了這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周軼君走訪了日本、英國、印度等國家,用鏡頭記錄下這些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
  • 法國網站轉發"中國幼兒教育視頻",卻因孩子太講禮貌被誤認為日本人
    在亞洲,日本雖然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算出眾,但是由於日本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因此也讓許多人對日本文化、生活和建築議論紛紛。都說日本教育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從小就學著照顧自己。而日本的禮儀文化也勸導孩子在聽家長、老師或長輩說話時,要很有禮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