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對於普通人來說,3歲是一個無憂無慮
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
而對於今天小志介紹的
這位小畫家來說
他3歲過得可真是不怎麼樣
3歲時他還不會說流利的話
也不能跟父母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默不作聲
周圍不僅沒有任何人願意跟他玩耍
還總有人說他是傻子
/ David Barth /
荷蘭鹿特丹的畫家
一個被上帝關掉大門的90後男孩
David出生於1998年,三歲時,媽媽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院子裡活蹦亂跳的,自己的兒子David卻躲在角落一句話不說。
無論誰找他溝通,他都拼命的低著頭,不敢直視任何人的眼睛,直到好長時間後才能憋出一句話,這可嚇壞了David的家人。
趕忙送到醫院後,醫生診斷出David患有嚴重的阿斯伯格綜合症,這是一種孤僻的精神病態,天生的不會察言觀色,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沒有辦法,媽媽只能一邊心理引導他,一邊幫他找到美好生活的方向,3歲時,父親為他買了畫筆和紙張,好讓他無聊時隨便做些什麼。
於是,萬萬沒想到 ,奇蹟發生了
當他第一次拿起畫筆
就好像遇到了很久沒說話的朋友
畫出了很多令人難以想像的畫面
David仿佛找到了
自己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趴在桌子上一口氣就畫了好幾天
很快,他在畫中找到了更多的朋友
當他翻閱過動物科普書籍後
就開始瘋狂的畫各種小動物
一直畫到David十幾歲時
他已經全靠自學
完全熟練的掌握了這門繪畫技術
在他的一幅作品中
他竟然畫了400種動物
並熟知每種動物的拉丁文名
David畫畫從來不需要草稿
下筆之前就好像已經
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
真是下筆如有神
而圖像思維也是自閉症的重要特徵
這也是很多自閉症兒童
具有有繪畫天賦的原因之一
慢慢的,畫畫成為了
他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
對於David來說
「熱愛」和「努力"這些詞壓根不適合他
畫畫成為了他說話一樣的工具
一個必須要學會的生存技能
在他獨特的視角下
畫面不僅飽含豐富而細膩的細節
更有超越常人的構圖能力
看似一堆動物擁擠的藏在畫面中,讓人覺得壓抑封閉,實則是他渴望與世界溝通的美好願望,他希望認識更多的朋友,像正常孩子一樣去奔跑。
隨著David的年齡不斷增長
他似乎慢慢的接受了自己天生的症狀
除了繪製美好的世界
他甚至還畫有戰爭集中營的場景
畫中每個人都長著動物的臉
當他敢於描繪戰爭的痛苦
對於自己的遭遇又算得了什麼
看著自己的兒子David漸漸走出了自閉症的陰影,多年來含辛茹苦教育兒子的媽媽也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名自閉症教育的專家,她還參與到一個自閉症患者的項目中,和兒子一起聯合創作了繪本《柯蒂斯怎麼了?》。
在這本書中,媽媽講故事,David運用自己的繪畫天賦在媽媽的幫助下向讀者解釋患自閉症對他而言是什麼感覺,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自閉症患者的生活。以此來幫助更多的人了解自閉症。
很快,David的作品
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媒體和畫廊關注
他的作品開始不斷的展出
就在2012年,他在媽媽的陪同下受邀來到
北京中間美術館和聖歌畫廊展出作品
神奇的中國之行就這樣開始了
David一邊參觀這個陌生的國度
一邊用自己的語言,畫出中國的感受
▽
他對中國美食非常感興趣
看起來的他的漢字也寫的不錯
▽
他還把參加展覽的
活動內容都畫了出來
▽
在798藝術區展覽的情景
也是畫的非常有趣
▽
David還對著記者和攝像機
繪製自己的作品
回想小時候的孤僻膽怯
現在他面對這麼多陌生人
都顯得從容不迫
▽
登上長城後的David
眺望著古老的文化
似乎在思考的他下次畫些什麼
▽
看起來他在中國
玩的非常開心
▽
上帝給他關掉一扇門,到給他打開另一扇窗。
如今的David已經是一位22歲的帥氣男孩,他甚至還可以在網上錄製視頻,給喜歡他的網友們講訴自己的繪畫故事。
當被問到自己與別的畫家有哪些不同時,他說: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有差別。
他的畫更關注被認為是細節的東西。人們會覺得,在他的畫裡,一些相對不重要的東西,突然間變得重要與有趣起來。
David還說自己喜歡畫一種「理想化的自然」有許多動物存在在世界上,但它們也許從來不會待在一個地方,也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
只有在David的畫裡,它們終於實現了「同框」,所以我們會看到,巨型的野獸與小小的昆蟲同在一幅畫中。
自閉症讓David無法跟尋常孩子一樣生活,但給了他不一樣的視角,在他的眼睛裡,微不足道的昆蟲和巨型動物一樣重要,雖然在物種上不同,但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和諧共存在一片空間裡。
有人說,自閉症患者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不小心才降臨在了地球上,他們在人群中可能會顯得笨拙,與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太過複雜,但在他們的眼睛裡,看到的是世界更美好的樣子。
但願每一個自閉症孩子
都能在寬容的照料下成長
也可以找到一種特別的頻率
向這個世界訴說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