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更好的服務於植物科學領域老師同學,我們創建植物科學最前沿的姊妹號「植物科研圈」,該帳號在植物前沿解讀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於植物領域相關招聘信息、考研調劑信息等內容的發布,歡迎掃碼關注。
土壤質量對發展農業生產有著重要意義,了解了土壤中各種元素的含量、汙染情況,就可以對症下藥,改良土壤,使農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長。今年32歲的姜義亮正是這個新興行業的從業者,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博士生,他在畢業後並未選擇進入科研單位或高校工作,而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立了專業的土壤檢測、修復公司,既服務農林企業,也服務普通農民,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土壤醫生"。
學以致用,博士生創業做"土壤醫生"
姜義亮2006年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的學習讓他對現在的自然生態環境有了重新的認識,於是他決定繼續深造,選擇了環境中五大要素中的土壤作為他研究生階段主攻對象,師從鄭粉莉教授,研究我國東北黑土區土壤侵蝕對土壤有機碳流失的影響。2013年,姜義亮進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學習,成為了一名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從本科到博士,姜義亮考察過我國大量的土地現狀,從西北的新疆沙漠戈壁,到陝北的黃土高原,再到東北黑土地,他發現現在的土壤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鹽鹼化、風沙化等影響作物生長需要土壤改良的土壤,甚至有的還遭受著嚴重的重金屬、有機物等威脅需要土壤修復的土壤。而土壤的這些問題又存在發現的隱蔽性,影響的長期性,治理的落後性等等,這給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威脅。
因此,在姜義亮即將畢業之時,他並沒有選擇進入科研單位或高校就職,而是想將所學的土壤相關知識與技術得到應用轉化,從而解決土壤在農業環保中存在的問題。他通過與學校教授專家學習,再結合國內外治理土壤的方法,借鑑醫生給病人治病的模式,研究出"測土配方"和"因地制宜"的綜合整治土壤的技術路線。於是在2015年11月,他集合四名不同土壤學科博士團隊的"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服務"創業項目正式誕生了,並註冊成立公司。
姜義亮和團隊採集土壤樣本
成立公司,光有技術還不夠,管理與運營的知識同樣不可或缺,姜義亮也深知這一點。因此,他一邊利用課餘時間走訪知名企業,學習經營管理經驗。另一邊充分利用各個機構提供的學習機會,不斷打磨自己經營的項目。2016年4月,他入選為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主辦的"精益創業"訓練營營員,親聆美國LeanStartup Machine創始人兼CEO特雷弗·歐文斯先生的創業指導;同年5月,姜義亮還入選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業訓練營(三期)學員,與更多知名商業學者探討他的創業項目。這個階段的學習,為姜義亮的公司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此後,公司接到了第一個項目——甘肅蘭州榆中縣北部的耕地土壤改良。該地區由於常年水土流失、過度施肥、不合理耕作等原因,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產量大量降低。姜義亮與團隊其他幾位博士在與客戶接觸後,通過為其土壤檢測,預試驗等一系列科學手段,給出了該地區定製化土壤改良方案。實施後,該地區農作物百合的產量及品質得到穩步回升,經濟效益較往年相比提高了38%,極大滿足了客戶需求。
創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姜義亮決定帶領項目走向更大的舞臺。2017年2月,姜義亮帶著土壤改良修復技術服務項目登上了央視《創業英雄匯》,並成功獲得了500萬投資。
創業四年來,姜義亮團隊足跡遍布我國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完成了多處土壤的改良與修復。在榆林毛烏素沙地,他們改良風沙土地10萬畝,種植的馬鈴薯產量每畝高達8000公斤。在陝西潼關一處受到重金屬嚴重汙染的土地,他和團隊採用原位化學穩定化和植物修復相結合方案,修復后土壤中重金屬達到工業用地標準,修復總面積171畝。他們的《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服務》等多個項目獲全國性創新創業大賽金、銀獎,姜義亮也獲得了"2017CCTV中國創業榜樣"等多項榮譽。
姜義亮回母校做報告
2017年,姜義亮在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報告會,介紹了自己的學習和創業經歷,讓許多同學們受益匪淺。離校創業多年,姜義亮的事業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偶爾有農民拿著一瓶自家的土來找他幫忙分析,更使姜義亮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用科技助力"三農"發展,用實幹讓情懷落地,姜義亮將繼續堅守在自己鍾愛的土地上,承擔起當代青年的興農重任。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官網
植物科學最前沿,專注於植物科學前沿進展、資訊、招聘信息的發布及方法軟體共享等。投稿及招聘請後臺回復「投稿」,均為無償;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ID:zwkx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