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定義新經濟?
鄔必偉:大家好,我們是富途證券。今天我們有幸請到趙曉光趙總過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關於新經濟與新經濟公司的一些相關的看法。我們會在這裡跟趙總做一些相對比較深度的溝通。現在其實大家都在說新經濟,新經濟。那麼作為專業機構你覺得怎麼去準確地定義這個新經濟呢?
趙曉光:我覺得從不同的維度對於新經濟應該是有不同的解讀。從結果的角度看,所謂的新經濟我認為就應該是對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對消費需求的滿足帶來的提升。
從解決的方式上看,或者說新經濟產生的方式上看,如果回歸到企業的話,企業的兩大構成要素: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力就是指技術方面;生產關係,就是指商業的組織形態與消費者發生關係的方式。我們認為都應該回歸到技術上。
生產力——技術我們認為分兩大分類,一類是專用性的技術:專用性的技術比如我們坐的沙發,它是一種新的材料,這是專用性的技術。第二類我們把它定義為工具性技術。具體可以理解為,這些技術幫助各傳統行業,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帶來的就是消費者更多的滿足,和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社會效率的提升。
生產關係——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是企業內部的生產關係。我們過去看中國很多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更多是看到它商業業態的變化、商業模式的變化。而背後看到的更多是它組織形態、激勵機制、合伙人模式的變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內部激勵機制問題。
第二是管理模式。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地替代人、替代經驗之後,那麼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管理,變成企業很重要的方式。
第三是企業跟客戶的關係,包括2C和2B的客戶,如何把你的產品和服務傳導到客戶那裡去,如何把客戶這邊的數據傳回給你,給你提供更好更新的體驗。
2、當下有哪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與公司?
鄔必偉:您對當下比較典型的所謂新經濟的行業或者公司有一些歸納嗎?
趙曉光:當下的企業我認為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在生產力上以技術為核心的突破。比如說深圳的柔宇科技(用新的顯示技術,新的材料技術去改變很多行業)。
第二種是像網際網路的很多企業,像摩拜、滴滴,是以生產關係上的變化。它們用一定的信息技術(但是信息技術也沒什麼新的東西),把信息技術跟產業的組織形態結合在一起。這種更多是一種生產關係的變化。
第三種是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疊加在一起。比較典型的如汽車行業的特斯拉,就不僅是通過新的電池技術改變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能源方式。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關係、採購關係、市場關係帶來的變化,是形成閉環的業態,而且是不斷正反饋加強的業態。所以我們看到有一些行業與公司,比如說做音樂的、做教育的、做汽車服務的,還有一些是做金融類的,他們逐漸成一個個閉環的業態。
3、新經濟行業之「無人駕駛」
鄔必偉:像百度等公司都在做無人駕駛的技術。它是屬於你講的生產關係的改變?還是生產力的改變?還是生產關係、生產力都有改變呢?
趙曉光:從無人駕駛的技術上,我們認為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主要是基於要麼是雷達,要麼是多攝像頭,然後進行人工智慧識別的方案。我可以講一下當年語音技術的發展,因為無人駕駛的背後實際上就是視頻技術的一個應用。
語音技術的話,大概在2010年前後,國內有一個做語音的龍頭公司叫科大訊飛,當時科大訊飛也是基於單機的識別。當時因為3G還沒有起來,所以只能基於整個手機的單機識別,識別率大概只有40%左右。後來大概在2010年的下半年,3G開始了推廣,傳輸速度開始大幅加快,開始了從單機變成雲計算的方式。
我們的語音從手機接收之後,通過網絡傳到雲端,雲端有一個巨大的伺服器,比如說這個伺服器已經有1000萬人講「富途證券」這四個字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有足夠多的數據能夠很容易地識別出來,然後再通過網絡傳輸過去告訴你我說的這個語音是什麼字。我記得當時很神奇的就是,在很快的時間內,它的識別率從40%多提高到97%、98%。到現在大家基本上覺得,科大訊飛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語音公司。
現在來說,我認為無人駕駛還有兩步要走,第一步就是從單機變成雲計算方案。目前都是單機的GPU方案,我覺得隨著5G發展之後,它應該會變成雲計算的方案。因為一個強大的雲端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永遠是超過一個單機的GPU的能力,這一步也是依賴於技術的變化。
再往後看的話,比如說現在為什麼無人駕駛有很多問題?為什麼大家說它技術不成熟?其實它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駕駛行業,不允許出現一例事故。所以當特斯拉出現一例事故,全球就都會問特斯拉怎麼回事?各種意外的可能都要防止。
舉一個例子,假設我現在在路邊開,拐角處有一堵牆,你看不到,忽然來一輛卡車撞過來,你根本來不及。所以我認為無人駕駛第二步就是要掌握你的精準位置。就是除了我們現在這個雷達對周圍的掃描和攝像頭對周圍的觀測之外,未來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要掌握你的精準位置。
前段時間我也在看一些這樣的公司,發現我們現在的導航,實際上只能精準到5-10米,所以它必然是不安全的,因為5-10米是一個很大的出錯的概率。那麼如果能通過衛星導航,低軌衛星的導航,把它精確到5-10釐米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個場景,就是每輛車我都知道我現在在哪個位置、精準的位置,以多少的時速在走。
其實這時候可以大膽猜測,即使不需要現在的攝像頭,不需要雷達,都有可能實現無人駕駛。因為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知道你時時刻刻的速度和時時刻刻的位置,就是相對位置。通過我們簡單的物理和數學,都可以算出來。在這種背景下可以看到技術的變化對整個無人駕駛是很重要的。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無人駕駛實際上也是人工智慧,其背後的支持是來自於數據。不管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技術方案,還是未來的技術方案,最核心的都是能夠拿到數據。數據就是技術,數據就是生產力。
這時候就需要通過一些生產關係的變化來拿到數據。所以這時候就是說,你如何改變這種汽車行業的業態,汽車跟消費者的關係讓你能夠把這個數據拿到。像無人駕駛是比較典型的,它既需要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來防止那種萬分之一出錯的概率,同時也需要生產關係的改變拿到數據。未來越來越多的業態,你會發現它符合正反饋,即數據越多,效果越好,效果越好,用的人更多,數據更多,然後效果就更好。
所以如果能夠同時滿足兩點的企業,我覺得是會勝出的,就是贏家通吃了。對手的出錯率是0.01%,你的是0.001%更多人使用後者,前者就被拋棄。
4、新經濟公司之「今日頭條」
鄔必偉:現在的新經濟公司當中,也有一些公司實際上是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我自己覺得可能騰訊,阿里,應該是滲透最深的。但是我們也會看到,有一些很新興的新經濟公司,它們的發展勢頭很猛。比如說類似像今日頭條這種,你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趙曉光:今日頭條現在雖然不是一家搜索公司,但是我想從搜索這個行業展開,就可以理解今日頭條的企業價值。在搜索行業中,其實有不同的技術演變。最早做搜索的實際上就是微軟。
在微軟眼中,它認為搜索是一個與技術相關的事情,所以微軟最早做搜索的時候設計一套算法。比如說我要搜「富途證券」,那我就要搞一套算法來決定,哪個新聞或者哪個網頁能夠排在第一頁,哪個排在第二頁。後來谷歌也做搜索,因為谷歌滿腦子認為生意都是數據,它覺得搜索是一個數據的生意。比如我看到100萬人搜「富途證券」,大概20萬人打開的是富途證券今天我們這個活動,那麼我就要把這個放在第一個。我是根據活躍度進行排名,我相信越多的人用它,搜它,對于越多人就是越有價值的。
我相信未來搜索行業即將進入一個精準搜索時代。就是說不同的人去搜「富途證券」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我如果是一個做投資的人,那可能我搜富途證券,目的是我要到你這邊開戶;那我如果是一個大學生,那我要搜「富途證券」,可能是我要尋找工作的機會;如果我是一個企業家,那我可能是要看看有沒有商業合作的機會;如果我是人力資源公司,那麼我最想看的是有沒有人力資源合作的機會。這時候就要通過對搜索主體的精準的定位,來直接進行信息最優化的匹配。我覺得這就是精準數據在搜索的應用。
因此從這個角度你會看到,今日頭條的價值在於什麼呢?它通過獲取你的各種閱讀的習慣,它掌握你的精準數據,從而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未來如果把這個精準數據進行商業化的話,其實可以在很多領域做變現。傳統的方式如新聞閱讀,我覺得內容來源會更多地變成一個平臺,滿足的是正反饋,也就是越多的媒體願意加盟它這個平臺,會有越多的讀者願意看,那麼就形成了一個很強的正反饋,同時有一定社交的屬性。
所以我們把BAT定義為一個黑洞,它是一個資金的黑洞,是一個數據的黑洞,BAT已經可以拿到足夠多的數據了,大量的網際網路創業企業,其實是有很強的危機的。在這種背景下,今日頭條能做到目前的程度,以及看它未來掌握越來越多精準數據的變現可能性的話,我覺得還是比較看好的。
大概是2014年我跟張一鳴一起,去美國看過很多科技企業,還是有過交集的。但我也沒有機會問過他,我認為就是他在做今日頭條的時候,他發現了人最核心的一點,最喜歡的是什麼?最喜歡的可能就是「好玩」。他通過今日頭條,通過掌握這些精準數據,更好地理解了人性。他知道了90後喜歡什麼,00後喜歡什麼,80後喜歡什麼,那我做這個東西是針對誰的?我認為是有一定關係的。
5、新經濟行業之直播、短視頻
鄔必偉:同樣的,映客做為一個直播平臺。你對映客是怎麼看的呢?
趙曉光:對,這是個很好的話題。我其實在很早,大概在2015年,我還幫助過一個做直播的企業創業,我提供過很多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對這個行業有蠻多感悟。其實映客是最早起來的,映客也是各種資源大佬一起,通過最早的資本燒錢。但現在其實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已經沒落了,映客現在銷聲匿跡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想把視頻這個工具做成一個平臺。
鄔必偉:本質上平臺是相當難做的,所以它最後是給一些垂直細分的視頻網站,或者APP就等於把它的流量給肢解掉了。同樣的,如果是這麼來講的話,我一下子又想到一個現在非常很熱的,在抖音出來之前就非常熱的那個快手。對於快手這款產品,趙總您是怎麼看的呢?
趙曉光:我覺得如果講到快手到抖音的轉變,就很容易讓我想起了當年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其實你看最早比如說小米的第一波起來是以屌絲經濟為核心,這個標籤化起來的。但是小米大概在2014年左右,有一段時間是蠻痛苦的,發現最終用戶的需求其實是不想做屌絲的,最終用戶的根本需求是兩個: 第一就是脫離屌絲,第二個就是裝X。
所以我有個朋友,他也是以前在網際網路行業做很久,他就跟我講裝X是最剛性的需求。當然後來小米又及時調整了產品戰略,我覺得它現在是非常優秀的。
直播這個行業也是這樣,一開始其實快手的標籤化就是「屌絲化」,你會看到有各種很惡俗的東西。一開始會讓你覺得有點好玩,但是它不會給你帶來持續的好玩,因為你很容易就沒有新鮮感了。那至於像抖音這種,反而是通過不斷的、各種好玩的技術而逐漸發展起來。最近我就把一些映客上好玩的用AR技術跟現實場景結合的視頻,發給了很多人。
很多人覺得這個東西好玩。就是因為它會不斷地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創造好玩的東西。這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就是跟當年很像,比如說低端智慧型手機和高端智慧型手機:大家先買低端,買了低端之後有錢了就買高端。一開始玩快手就是看惡俗的,看這種三四線的。但是後來抖音出來之後,其實每個人最終追求的是高端。
所以我覺得這時候就可以慢慢體現出產品定位的重要性。可能一開始這兩個產品的定位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可能就有個必然的發展階段,就是我們看到網際網路最核心的爆發,其實都是在三四線城市。所以比如說在那個時候,假設是抖音先出來,可能抖音就被先定義為一個屌絲化的、三四線的應用。
但那時候是因為快手先出來了,後來才出現了抖音。抖音的出現我覺得有它的必然性,也和它自己積極地擁抱新技術,和準確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但是我認為快手還有它的空間,就是說任何一個產品它都有它的價值。所以我講技術也好,產品也好,都有它的價值,只是說如何能夠精準地定位到哪些是需要你的人,所以這是我剛講的精準數據是多麼重要。
鄔必偉:快手的出現使得這種短視頻,在三四五線城市開始起來,然後因為抖音是晚於快手出現。它等於,第一,首先它利用了很多新的技術;第二,因為快手被標籤成,或者說它事實也是一個比如說相對比較屌絲化的產品的話,那之後的抖音它走了一個相對差異化的路線。那這樣的話就使得整個的抖音現在,比如說一二三線城市,或者在白領這些城市青年,城市文青當中就往前走,就走得特別好。
6、新經濟公司之「小米」
鄔必偉:剛才趙總你提到了一個公司,就是小米。小米作為香港新經濟第一股。因為香港在今年4月份,把這個上市制度主要做了三類型的改變:一個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可以來香港上市;第二就是說一些沒有收入的醫藥公司也可以來香港上市;第三當然就是這個,你在海外已經上市的大型公司,可以再到香港做第二上市。公布的第一天,小米就提出在香港上市。您是怎麼看的呢?
趙曉光:2015年的2月份,我組織過一次雷總在北京的見面會。當時我們國內的主要投資機構,大概有30人,然後雷總晚上聊得很興奮,大概聊了3個多小時。我覺得主要有三點。第一點,還是圍繞剛才我說的,未來所有的科技競爭是圍繞精準數據的競爭。
那我們想一下騰訊是通過端和端拿我們的數據;阿里是通過淘寶拿我們的數據;百度是通過搜索拿我們的數據;但是它們每個拿的數據都是不全面的,都是從某個角度拿的。只有硬體廠商是可以把一個用戶的所有數據拼在一起,拼出一個完整的「你」來,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都在拼命地做硬體。
不管是做智慧型手機也好,還是做智能手錶,做VR,做音箱……其實亞馬遜做音箱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你簡單的互動,而是通過音箱獲取你大量的數據,這種硬體拼出的數據是最完整的。這時候我們看到國內,至少我沒有看到,目前為止BAT沒有一家能夠做出一個完整的硬體的東西來,所以它是拿不到完整的數據的。
從這個角度說,小米,華為,OPPO,它們本質上是最掌握精準數據的,全面的精準數據的企業。而小米又是最懂網際網路的,因為雷總是做網際網路起來的。
所以說我覺得第一點,小米是通過硬體掌握的精準化數據,我覺得未來應該會有很大變現的空間。第二點,其實我覺得雷總講來講去,就一個理念:就是我要讓很多東西不應該賣那麼貴,要賣便宜。其實我們看到,小米在智慧型手機上進入一線陣營,到底它比華為,OPPO誰強誰弱,這是有分歧的。
這時候你發現它又去做別的了。它去做充電寶,插線板,淨化器的時候,它做出一個產品,又是一個高檔品牌,同時價格又特別便宜,你看小米淨化器就比別人要便宜很多。所以我覺得這背後是什麼?背後就是小米做手機的時候,匯聚了一批什麼樣的人。
在電子行業,人是很有意思的,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行業內競爭特別激烈、而且特別需要大規模生產、快速地反應、不斷地迭代。小米在做手機的時候,這幫人的戰鬥力是很強的。現在這幫人就像一個又一個的騎兵團,逐個去攻陷非手機行業,攻陷充電寶,攻陷風扇,攻陷各種各樣原本競爭並不那麼激烈的行業,對於這種商業化或者對智能化的理解沒那麼深的行業,小米去向這些領域進軍,就像當年蒙古帝國一個個去往歐洲打一樣的所向披靡,所以我覺得它背後的是生產關係的變化。
我記得去年的時候,國內有一個最大的面板企業叫京東方,當時京東方的陳總一直跟我講,你看我們要搞醫療、搞物聯網、搞醫院,會搞得特別好。我當時就很疑惑,讓電子行業去搞醫院,怎麼可以呢?後來我就專門去訪談了他們原來做面板後來卻被派去做醫院的人,其實發現跟小米是一樣的道理,它的單位人均的能力,就是單人的作戰能力是遠遠超出那些做傳統業務的人的。
我記得當時傅盛說過,傅盛說當時雷總挖他的時候,雷總就跟他說一句話:人性即天理。前段時間不是說,小米上市之後要造就多少億萬富翁,他要讓所有人都有股權都有參與感。那麼這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重新定義,根據我的判斷,它一定會不斷地進化。
其實大概在2014、2015年的時候,小米經歷過一個低谷,那個低谷是它的必然階段,就跟剛才講快手有它必然階段一樣。因為小米最早是做低價高性能的手機,但是不管你性能多高,在大家心中就認為小米是一個偏低的品牌,當時做紅米的戰略確實也影響了高端的品牌形象。小米有這個過程,但是我覺得這幾年已經擺脫了這個過程,風水輪流轉。
我們在今年春節,做了大概3000多份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家現在把OPPO當作一個更偏低端的品牌了。我覺得品牌都在不斷變化,在硬體這個角度,它不像網際網路企業那麼有安全感。像騰訊,我不用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家都用,它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我不用淘寶,那不可能,因為所有優秀的商家都在淘寶上。但是手機我不用你小米,我可以隨時換一個,其實更換成本沒那麼高。所以它就要求你這個企業的組織效率、管理效率、市場的反應要足夠地快。我認為雷軍總是一個非常務實、不斷能夠改變自己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7、新經濟公司之「大疆」
鄔必偉:剛才因為聽了你介紹一下小米,就讓我忽然又想到另外一個,其實是做硬體的,我認為做得非常優秀的公司,大疆無人機。對大疆這家公司你是怎麼看的呢?
趙曉光:如果把小米跟大疆進行比較的話,最簡單的講,一個是做2C,一個是做2B,2C和2B的分析框架和商業模式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大疆是一個做2C的無人機企業,那我覺得這個公司可能很危險。你出一款無人機,那麼中國一定會有足夠多的人用更低價做這個無人機的方案,把你山寨化,然後跟你競爭,殺得你最後沒有利潤。
但是在2B領域的話,更強調的是對行業應用的理解和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對這個行業的深度的垂直和滲透。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領域一定是先發優勢特別明顯,並且會不斷地強化,所以大疆的空間就不用太多考慮的是來自競爭的問題。
因為我們看企業就看兩點:第一就是需求的空間;第二就是競爭。有些行業可能需求空間特別好,但是競爭很激烈,導致最後反而會被消滅掉。所以我覺得大疆的這個無人機領域可在各行各業應用和拓展,它最核心的兩點,第一是圍繞著無人機如何進入到各個閉環中、物聯網建設中、物聯網的體系中,我覺得這點還是比較重要的。第二就是能看到未來潛在一個最大作用就是無人物流、無人配送。
8、如何對新經濟公司估值?
鄔必偉:要定義一家新經濟公司,是從哪幾個要素去看,比如說去定義它的估值合理還是不合理。
趙曉光:從估值的角度,特別是偏早期的,因為我沒有做過一級,就很難說,但是我覺得一級和二級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這個企業到底在某個階段應該值多少錢,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又值多少錢,這個事情它是一個動態的。
我覺得估值主要有幾個分析的思路:第一個思路就是一家企業,如果很樂觀地假設它所有想做的事情做成了,是有跡可循地做成了,而不是說我現在做手機忽然我有一天去做飛機了,那麼有跡可循做成了之後它大概能做多少利潤和市值。我舉個例子,假設他最後覺得所有事情都做成了,大概能做到20億利潤,那就是500億市值。
那麼第二個思路,這家企業現在做到什麼程度,距離做成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如果你做到10% 就是50億市值。第三個就是說企業做這個事情,到底未來會不會被別人滅掉。那麼如何防止不被別人滅掉呢?我覺得就是企業符不符合正反饋,符不符合越做越牛的邏輯。
我這裡就舉兩個公司做一個對比,大家就會很容易理解。第一是滴滴,第二是摩拜。滴滴就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以至於它太好了,所以某個階段它驕傲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滴滴本質上跟淘寶是同樣的商業模式,它的平臺上是三方主體。
淘寶是什麼,商戶、消費者和平臺。消費者越多,願意加盟的商家越多,加盟的商家越多,來購買的消費者就越多,它就符合正反饋,正反饋的結果是什麼,就是贏家通吃。除非像京東在一些細分領域,然後又有自己的物流體系,跟淘寶去抗衡。滴滴的模式也是這樣子,願意加盟的車主多,用你的用戶就會更多,因為用滴滴更容易找到車,那更容易找到車的時候用滴滴的用戶就越多,車主就更容易找到用戶,加盟的車就越多,所以它一旦形成一個正反饋,正反饋的結果就是贏家通吃,最後基本上沒有老二。
但是摩拜就不是這樣子,因為摩拜的車是要靠自己布的,它不符合當「用戶越多的時候,車就越多」。它還是要靠自己投,一旦到一個階段,就會成為它的「管理半徑」,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最後摩拜出現這樣的結局。其實我大概在一年多前,都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因為它的商業模式不符合正反饋。所以當時摩拜其實不應該有這麼高估值。
雖然說它的商業模式做成了,一個用戶200塊錢,假設有5000萬用戶,不說別的就有100億的這種存量資金,正常的可能理財都有5個億的利潤。更不用說商業變現、廣告、等等各種其它的變現了。但是它的缺陷就在於它不符合正反饋,導致了最終它有可能以各種方式出現問題,以各種方式,管理、或者不斷的新競爭者加入。
因為摩拜最核心的問題是它是無法脫離線下實鋪的性質。網際網路它線下到線上的事是很自然而然地。比如說電商,它就是由物流自然把它連接在一起,但摩拜線下的車怎麼管理,怎麼對每個城市都很熟悉?你熟悉了上海,你怎麼去熟悉蕪湖?你怎麼去熟悉武漢?但是滴滴的模式是什麼,當地就有大量的熟悉蕪湖、熟悉武漢的司機,我不需要去熟悉,我只需要很多人用我的平臺就可以。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比如說我在上海用的是滴滴,那我到武漢基本上就也會用滴滴,所以我很容易把它流量也帶過去。但是摩拜不是這樣的。我在上海騎自行車,我不一定去武漢,我去了之後我可能就在當地找一個。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我們對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線性化——就是你現在是不錯,因為網際網路通過燒錢的方式,特別過去很多O2O,它要燒出錢來,很快上去,但是它上得快,其實下得也快。因為大量的用戶是沒有粘性的。沒有粘性的表現就是,比如說這個外賣,我其實用誰的都一樣,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區別,我用不用完全取決於我覺得它好不好。
剛才我舉的例子就是說像,我即使對的產品忍無可忍,我還得用它,因為我所有的社交關係在裡面,它是有社交屬性的。再舉一個例子就像微軟的office,哪怕你對office忍無可忍,但是所有人都要用它,你要講一個PPT你還是得用它,你用別的,電腦打不開,別人看不懂。但是我覺得像有些商業模式它就不符合這種業態的話,對它的估值其實就是要特別謹慎。
所以我覺得整體來說,2B的行業相對來說比較好估值一些,2C的行業就是它的估值彈性特別大。所以投2C的行業要特別謹慎。其實我們看很多行業,如果哪天忽然BAT看中了,不計成本地殺進去,也有可能你一夜之間就覆滅了。
鄔必偉:新經濟、舊經濟,本質上就是一些商業的基本的邏輯還是要符合。
9、上市新經濟公司的交易策略是什麼?
鄔必偉:香港市場,去年前年吧,前前後後上了三四家新經濟的公司,當中包括了美圖,包括了易鑫,包括了眾安,包括了騰訊旗下的閱文。這些公司在當時上市的時候,招股的時候就非常受歡迎,而且上市的時候估值給得非常高。一年下來以後基本上都距離高點接近有一半的跌幅,對於這些新經濟的公司,他們上市前後,或者說上市一個階段,你覺得如果從交易策略來講的話,怎麼樣一種交易策略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做法?
趙曉光:實際上這是關於估值,它到底值多少錢,在某個階段值多少錢的問題。估值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黑匣子,我的理解就是估值最終看的就是一個環比趨勢。一個公司到底是值10倍還是值20倍,值30倍估值。如果在一個環比往上的趨勢,那麼我覺得市場會願意給你高估值的。你在環比往下的趨勢中,有可能越低越跌,越跌越低。
去跟蹤企業的環比趨勢,對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廣泛的調研以及上市以後的驗證來去跟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我覺得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因為這些公司都是一些產品型公司,這些產品都完全可以體驗到的。
那就很簡單,你去體驗它的產品。比如說講到美圖,我就看美圖:第一,你的產品有沒有做到越來越好;第二就是你的產品有沒有變現。而且你這個變現,有沒有可能讓我來買單。
所以你看美圖,到現在我們打開美圖的相機,好像也沒什麼變現,無非就是讓你更好看,那這時候可能它還沒有找到變現的方式,所以這時候它的環比趨勢就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如果哪一天你發現,美圖忽然有個新的東西。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倆在不同的地方,但拍出來是在一起的一張照片,而且我願意以會員制去買單的時候。
其實剛才講到很多估值的問題,最核心的是你把產品賣給誰、你的目標對象、願意花多少錢為這個產品買單,這是很重要。所以我們看到過去最容易賺錢的行業,是這種偏娛樂的,像遊戲。人們去購買快樂,這中間有很大彈性的。
有人可能只願意花1塊錢去買單,但有人就願意花100塊錢,願意花500塊錢。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我們去跟蹤這些公司最簡單的方式就像彼得林奇所說的,就是體驗產品,發現產品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能不能給它帶來賺錢的機會。
10、如何甄別新經濟公司?
鄔必偉: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都會去到香港上市。我自己認為從上市制度來講的話,可能香港是最適合中國新經濟公司的,但是隨著這麼多的所謂新經濟公司去香港上市的話,你會採用哪一類的,先去過濾掉一些,你認為是很明顯有問題的新經濟公司?
趙曉光:我覺得就是三類吧。一類就是容易被BAT幹掉的。
鄔必偉:就是沒有行業壁壘的。
趙曉光:也不是沒有行業壁壘,它可能相比別人說有行業壁壘,但是BAT要進來的話,它就沒有行業壁壘了,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的話,我覺得就是容易被新的技術替代掉的。我自己看了很多鋰電池材料的公司,看完的結果我覺得就是一身汗。像當年的觸控螢幕技術一樣,這個行業一定是不斷地技術進步,然後降低成本,然後提高整個能量密度、提高性能,所以它一定有不斷的新技術出來。而且這個新技術出來之後一是一,二是二,我比你好,我就要把你幹掉。
第三類是容易被大量模仿者跟進的。我覺得就是像這三類企業的話,要特別謹慎。如果你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會有人進來幹,除非你這個商業模式是有問題。
我更喜歡的是什麼呢?第一就是在一個很精準的閉環,或者很精準的用戶形成了一個閉環,形成準確的產品定位的。我覺得這類它往往會符合正反饋的特點,所以,第一是它的定位是比較準確的,第二就是它這個符合正反饋,它的擴張是一種內生性的,自帶光環的擴張,它不需要做什麼就擴張了,那我是特別喜歡以上兩種企業的。
而有些企業就要依賴於你要不斷地靠自己去布局,自己去布資源,自己去布產品去擴張,那麼它往往就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問題了。
2C的領域反而是越來越謹慎,整個核心的精準數據,越來越被這些大的巨頭拿走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態布局。在每個最核心的領域,都有自己的企業,那麼我覺得要謹慎。
偏2B領域的話,相對來說要樂觀一些。偏這種特殊人群的定位上,比如說小孩兒,還是要很樂觀。我最近正好在周末看了一下上海的大拇指廣場,發現廣場的二樓已經全部店都倒閉了,全部換成了小孩兒的。
正好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項目,是在東北的一個二線城市,他們就搞了一個1萬6千平米的商場,這個商場全是小孩兒的。你小孩兒進去,你要玩遊戲機;你要鍛鍊,有各種球類運動你要體驗,體驗去開車,體驗去當醫生;你要去培訓,各種培訓班;你要購物,各種衣服;你要社交,它有小朋友社交還有英語角;而且還有Party。你把小孩兒送進去一年2600塊錢。
現在開業兩個多月,每周末爆滿,而且外地很多旅遊團帶團來,所以它就滿足了很精準的定位。就找小孩兒,而且還把這門生意實現了一個完全標籤化和規模效應化的場景。像日本有個專門為老人的,老人在裡面鍛鍊,解決各種孤獨問題,也是面向這種特殊某一個人群的定位,實現了對他們的全系列服務。我覺得這種模式可能會殺出一條路來。
除此之外,如果你看不到很大的機會,那麼它就是風險。要麼這個商業模式它本身就沒有價值,沒有人去買單,最終也賺不到錢。要麼就是即使某段時間賺到錢了,大量的人衝進來。所以我們看到就是在BAT的帝國之下,到現在能夠OK的,都是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精準的定位或者是精準的閉環的。
作者:聰明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