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s和GEL緩震凝膠之間的關聯度,就如同華為和麒麟晶片一樣,但凡是知道Asics的朋友,就一定聽說過GEL。作為目前世界跑鞋材料中,緩震能力最強的單體材料,GEL說一聲緩震材料之王也絕不為過。任何同體積、厚度的材料,單論緩震一項,沒有可以和它比的。Asics也是憑藉GEL的優勢,在慢跑鞋領域成了王者。
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發現,Asics似乎對於GEL越發地依賴。除了部分低端款以外,網購平臺上大部分的Asics跑鞋,都離不開GEL。
很多朋友一開始對GEL的新鮮感,也隨著時間逐漸淡漠,並且漸漸生出了「Asics是不是不想努力」的想法。
誠然,只靠GEL亞瑟士的確能吃一輩子,雖然GEL有「沒回彈」、「自重大」的明顯短板。但由於因為廣大的普通跑者市場存在,再配合GEL開發出的各款保護性超高的跑鞋,亞瑟士依舊會非常吃香,不會愁自己的銷路。
沒了GEL的亞瑟士,還能稱「王」嗎?我只能說:「最好再看看情況再下最後結論。」
用了GEL並且比較出名的跑鞋有哪些系列?Kayano、Nimbus以及GT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慢跑鞋——記住,老魏說的是慢跑鞋,從來沒說過它們是競速鞋。這幾個系列,都致力於為存在內外翻或者是大體重的跑者而設計的。正常人當然也能穿,只是因為GEL會覺得重然後不喜歡。
作為老牌勁旅的Asics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一點,要知道人家以前沒GEL之前也是一尊「沙場殺神」,田徑賽道上的常客。
老魏先在這裡下結論了,即便沒有GEL,亞瑟士受到的影響最多只是保護性跑鞋的緩震性能下了一個臺階而已。至於其他方面,Asics依舊能打。
沒有用上GEL的亞瑟士跑鞋,拋開低端款和部分休閒款外,就只剩下了專業馬拉松運動用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競速鞋、訓練鞋,也叫「硬核跑鞋」。
以前的虎走系列、Noosa系列,還有現在的Ride系列,都屬於此列跑鞋。它們可沒有用GEL,不存在重量過重的問題。就拿今年出的MetaRacer來說,重量方面和Nike的Next%相差無幾——所以再說亞瑟士的鞋子重的朋友,以後要多加一個前提,人家的硬核跑鞋可沒那麼重。
再來說說虎走,它可以說是最為經典的傳統薄底競速鞋了。前掌外底碎釘式耐磨橡膠的設計理念,直到現在依舊為各大品牌沿用。國產品牌當中的馬拉松老將「多威」,它旗下的戰神DSP版本,前掌外底就是用了虎走的設計理念。
雖然Nike弄出碳板跑鞋之後,世界各大品牌都開始走上碳板的研發道路,但是薄底競速鞋並不會從此離開市場——畢竟,它路感更清晰、自重更輕,即便是做訓練鞋也更好。更何況這還涉及到很多跑者的個人喜好問題,你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碳板跑鞋的感覺。
作為四大跑鞋之首,Asics即便再不堪,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除了虎走的碎釘式外底外,它還有很多其他的跑鞋設計理念如今還在被其他品牌沿用、效仿。
GEL是優秀的緩震材料,也是Asics手裡用得最習慣的一把刀。但是不是非GEL這把刀就不行了,換個別的兵器,Asics也依舊能舞動得起來。在高端局也是一樣,很多品牌都追隨Nike的步伐去開發碳板跑鞋了,但是Asics開闢了一條「推動力跑鞋」的新道路,供更多的人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