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雷鋒網公開課

2020-12-16 雷鋒網

編者按:本文內容來自寧波傲視智繪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少嵐在硬創公開課的分享,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欄目「新智駕」整理。

本期公開課要點:

  • 雷射雷達技術簡介

  • 單線雷射雷達的特點

  • 單線雷射雷達的應用

雷射雷達的定義

雷射雷達最早的定義是 LIDAR,英文為 Light Deteation and Ranging,中文意思是「光的探測和測距」。

其實更準確的一個定義是 LADAR: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雷射的探測和測距」。這是在 2004 年提出的定義,更符合雷射雷達的概念。

雷射雷達實際上是一種工作在光學波段(特殊波段)的雷達,它的優點非常明顯:

1、具有極高的解析度:雷射雷達工作於光學波段,頻率比微波高2~3個數量級以上,因此,與微波雷達相比,雷射雷達具有極高的距離解析度、角解析度和速度解析度;

2、抗幹擾能力強:雷射波長短,可發射發散角非常小(μrad量級)的雷射束,多路徑效應小(不會形成定向發射,與微波或者毫米波產生多路徑效應),可探測低空/超低空目標;

3、獲取的信息量豐富:可直接獲取目標的距離、角度、反射強度、速度等信息,生成目標多維度圖像;

4、可全天時工作:雷射主動探測,不依賴於外界光照條件或目標本身的輻射特性。它只需發射自己的雷射束,通過探測發射雷射束的回波信號來獲取目標信息。

但是雷射雷達最大的缺點——容易受到大氣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的煙塵的影響,要實現全天候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雷射雷達分類

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

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

不管是單線雷射雷達、多線雷射雷達或測繪雷射雷達,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其劃分到雷射三維成像雷達的範疇。

一個雷射三維成像雷達,實際上它需要得到兩個核心信息:目標距離信息以及目標角度信息。

如果我們把它的三維坐標準確定下來,我們需要得到它的距離、方位角、俯仰角信息。然後我們根據距離、方位角度、俯仰角度三個信息,將目標的三維坐標點計算出來。

一般而言,通過對編碼器進行測量來獲取角度信息的技術很成熟。我們更關心的是,雷射雷達的距離信息是怎麼獲取的。

雷射三維成像雷達可以通過直接測距、直接測角的技術得到目標的三維點雲數據,並且獲得的數據本身就是三維數據,不需要通過大量運算和處理才生成目標三維圖像,而且雷射測距有非常高的精度。

所以,雷射三維成像雷達是目前能獲取大範圍三維場景圖像效率最高的傳感器,也是目前能獲取三維場景精度最高的傳感器。

雷射測距方法

目前,我們通常能見到的測距方法,從大類上可以分為:雷射飛行時間(Time of Fly,TOF)法以及三角法。

雷射飛行時間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脈衝調製(脈衝測距技術),一類是對雷射連續波進行強度的調製,通過相位差來測量距離信息的相位測距。

我們能在市面上見到的測距儀,或者說單線、多線雷射雷達,基本上都是採用這三類測距方法。

雷射脈衝測距技術

雷射脈衝測距技術的原理非常簡單:通過測量雷射脈衝在雷達和目標之間來回飛行時間獲取目標距離的信息。這裡用了一個基準,就是光的速度。所有的測量都必須有一個基準,對於一束雷射來說有兩個基準:速度和頻率(兩個最準的基準),因為 TOF 用的基準就是雷射的飛行速度。

上述提到的三種測距方式,我認為技術難點最大的是脈衝測距的方式。但它帶來的優點非常明顯:測量速度非常快。由於通過高峰值的雷射來進行測量,其抗強光的幹擾能力非常強。

缺點是測距解析度提升難度高,探測電路難度大。舉個例子,如果要做到相位測距 1.5 個毫米的解析度,我們就需要把計時時鐘解析度做到 10 個皮秒,也就相當於 100G 帶寬,這是一個非常難的技術。

雷射相位測距

雷射相位測距,比如說常見的手持式雷射測距儀,採用的就是相位測距的方式來實現。它主要通過測量被強度調製的連續波雷射信號在雷達與目標之間來回飛行產生的相位差獲得距離信息。

這種技術最大的優點:測距解析度非常高,目前一般市面上的相位測距儀都可以達到毫米量級解析度。

缺點是測量速度比脈衝測距慢,畢竟我們把一個相位差測準,至少要做上幾十甚至上百個周期,實際上就相當於把它的測量時間變相拉長,那麼它的測量速度相對來說比較低。此外,它的測量精度比較容易受到目標形狀運動影響。如果在測量的光斑裡,兩個目標一前一後,實際上它測出來的具體信息,是這兩個目標距離的一個平均值,而不是前一個目標信息或後一個目標信息。

但在脈衝測距裡,就很容易將這樣的信息分開。比如,一個雷射脈衝,如果我們能夠把脈衝寬度做到 10 個納秒,那麼我們就可以把一個目標前後相距三十釐米的目標,通過多次回波的方法將其區分出來。

這種方式在相位測距裡就很難把它區分出來。因為在測量過程中,它的時間會比較長,目標運動帶進來的距離信息,把它引入到測量值裡,實際上它測的是一個平均距離信息,而不是實時信息。但是雷射脈衝測距,實際上是當前位置實時的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車用或機器人用的雷射雷達往往會採用雷射脈衝的測距技術,而不採用相位測距技術。

三角法測距

三角法測距就是通過測量雷射照射點在相機中的成像位置獲得距離信息。三角法測距最大的有優點就是技術難度低,成本也很低,在近距離測距精度也很高。比如工業用可以做到百微米測距精度。

但缺點是,它的精度會隨著距離的增加逐漸變差,基本上沒法與脈衝測距以及相位測距相比。

另外一點,因為 CMOS 相機必須要用一個連續的雷射同步進行照明,它的平均功率相對來說比較低,抗幹擾能力會非常強,這種測距方式一般適合室內近距離工作,而不適合在戶外強光背景或者室內強光背景下工作。

三角法測距比較適合用於機器人等對性能要求不高的場景。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脈衝測距除了成本和技術難度比較大以外,它在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較優秀。當然,它的測距精度會比相位測距精度略低一些。但是這種精度,按目前的技術,我們基本上可以達到釐米量級,甚至是幾個毫米量級的測距精度,基本上能滿足我們多場合的使用要求。

我們主要的方向就是用脈衝測距的方式來做單線雷達,包括多線雷達。

什麼是單線雷射雷達

目前單線雷射雷達產品,主要有 SICK 公司和 HOKUYO 公司。

單線雷射雷達,實際上是一個高同頻脈衝雷射測距儀,加上一個一維旋轉掃描。單線雷射雷達的特點:

  • 只有一路發射和一路接收,結構相對簡單,使用方便;

  • 掃描速度高、角度解析度高;

  • 體積、重量和功耗低;

  • 可靠性更高;

  • 成本低;

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

在自動駕駛領域,我們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多線雷射雷達,單線雷射雷達到底能幹什麼?

如上圖,美國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裡的參賽車,第一個是 2005 年史丹福大學名字叫做 Stanly 的參賽車,這是當年獲得冠軍的參賽車。另一個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參賽車。

當時他們用的基本上是 SICK 公司的單線雷射雷達。特別是史丹福大學的參賽車,光是上方就裝了五個雷射雷達,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多線雷射雷達的「鼻祖」,只不過它是用了五個單線雷射雷達來實現多線雷射雷達的功能。

2007 年 Velodyne 推出 64 線雷射雷達以後,很多自動駕駛車輛基本上採用了 Velodyne 的產品。但這是不是就是說明,單線雷射雷達在輔助或者自動駕駛裡沒有市場?

我認為不是。因為單線雷射雷達有它的特點,比如說,在高重複頻率、高角度解析度上,多線雷射雷達很難達到同樣的技術指標。

上圖是今年在常熟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部分參賽車的照片。可以看到,除了使用 Velodyne 多線雷射雷達、Ibeo 多線雷射雷達外,他們都安裝了 SICK 單線雷射雷達。西安交大因為與我們有合作,所以用了我們的單線雷射雷達。

在行人探測、障礙物探測(小目標探測)以及前方障礙物探測等方面上,單線雷射比多線雷射雷達有優勢得多,因為單線雷射雷達的角解析度可以做得比多線雷射雷達高,這一點在探測小物體或者行人裡非常有用。

上圖是 Ibeo 當時做的單線雷射雷達的宣傳視頻截圖,圖中它實現的一個功能是前向防碰撞。比如,在行駛路上,左側突然出現一輛車,雷射雷達可以探測到車的位置和大小以後,實現自動避讓。

這個技術在現在智慧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上非常有用,而且目前這一塊也是比較熱的領域。

上圖是雷射雷達在車道檢測和車道偏航預警的應用。可能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用雷射雷達來做車道檢測而不用相機,ADAS 算法不是非常成熟嗎,為什麼非得用雷射雷達?

這是因為相機特別容易受到背景光或者強光的幹擾。比如,我們在林蔭大道行走的時候,如果樹蔭落下斑斑點點的陽光,再結合白色車道線,我們非常難把車道線識別出來,而且識別概率在複雜的光照或者在強光照射條件下,它的識別概率非常非常低,算法也非常複雜。

那麼,用雷射雷達來做車道檢測有什麼好處?第一,我們用的是紅外雷射,這種雷射本身在紅外波段的輻射比可見光要低得多。第二,我們會加一個非常窄的濾光片,把強背景光直接濾除。然後我們再用紅外光對它進行探測。這樣我們就能獲得一張非常高質量的車道線圖像,通過圖像的灰度,就能非常容易把車道線檢測出來。換句話說,用雷射雷達來做車道線檢測,它的性能會比相機要高。

單線雷射雷達在輔助駕駛裡的應用是行人探測,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前向防碰撞的應用,與汽車防碰撞基本類似。由於單線雷射雷達的角解析度可以做到比多線雷射雷達高,可在更遠的距離提前發現行人,為控制系統或駕駛員留出更多的預警時間。

ACC(Stop&Go)的應用。這個功能在目前中國城市交通擁堵的情況下特別適用,它是通過前向雷射雷達直接探測到前面的汽車運動來獲得前車的準確距離信息,然後通過控制汽車自動進行跟隨。

精彩問答

問:能否利用多線來模擬少線?比如從 64 線數據中選取其中 16 線數據,和直接使用 16 線雷射獲得的數據相比,會有什麼區別?

朱少嵐:可以用多線來模擬少線,Velodyne 的多線雷射雷達就可以進行設計。但是從多線裡面選取少數幾線,在俯仰角度方向的解析度就會降低。因為多線雷射雷達的沒一線之間的角度都是固定的,要麼間隔著選,要麼連續選。主要還是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

問:對於固態雷射雷達,製造單線和多線在技術難度上會有多大差別?

朱少嵐:如果是可以進行二維掃描固態掃描的雷射雷達,製造單線和多線的難度差別並不大。但如果固態掃描器件只能實現一維掃描,那麼做多線雷達就必須採用多個單線雷達來拼,需要解決每個模塊之間的配合和串擾問題,體積也會比較大,這種多線雷射雷達的難度就會大一些。

問:對於吸光障礙物無法保證光線有效反射回來,目前雷射雷達技術是否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朱少嵐:這是個死區。如果雷射雷達遇上吸光障礙物,將無法有效接收到目標反射回來的回波信號,測量不出目標的位置信息。如果是鏡面反射障礙物,就會形成多路徑效應。如果遇上透光的玻璃,就有可能探測到玻璃後面的目標。這是由光的物理屬性決定的。

要解決吸光障礙物問題,從我現有的知識面來看,只能通過增加發射雷射功率來解決,但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問:目前的單線、多線雷射雷達方案是否屬於一種過渡性方案,最終會過渡到面陣雷射雷達,不存在旋轉機構,可以和車身進行融合,不用頭頂犄角?

朱少嵐:是的。我認為雷射雷達肯定會由掃描雷達向凝視成像,也就是面陣成像雷射雷達發展,甚至想多光譜凝視成像方向發展,同時可以獲得目標的光譜信息。

一旦實現凝視成像後,雷射雷達就和目前的可見光相機一樣輕巧,可以和車身進行完美的融合。但目前雷射雷達的面陣探測器技術難度非常大,成本很高。

問:面陣雷射雷達的光源晶片個探測器晶片目前國內有比較好的方案或者產品麼?進行這方面研究的機構據您所知都有哪些呢,比較可能在這方面有突破的研究機構會是哪一些?

朱少嵐:面陣雷射雷達的探測器晶片目前至少有四個研究所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為兵器、中電和科學院的研究所,包括我們西安光機所,但到目前為止還沒見到有商業化的產品出來。

由於我對其他研究所的技術狀態不是很了解,無法進行準確判斷。西安光機所的樣片已經出來,但性能還需進行深入優化。

問:傲視智繪 HLD-1L01 雷射點是每秒多少個的?之前分享中也提到了 TOF,TOF 不是在室外會很弱嗎?

朱少嵐:傲視智繪目前的 HLD-L01 目前是 36k 點/s。採用脈衝測距體制的 TOF 法抗強光幹擾能力比較強,在室外受影響比較低。在我們路測的圖片中,車輛是下午 5 點多朝西走,在強烈的光照條件下,性能並沒受到影響。

問:目前國內具不具備雷射雷達產業鏈?雷射雷達的算法一般由誰來提供?單線雷射雷達的價位和未來 5 年的價格曲線是什麼?

朱少嵐:目前國內雷射的產業鏈是成熟的。雷射雷達算法很多科研院所和公司都可以提供,譬如我們的合作方鴻逸達就可以提供算法,我們公司目前也正在做部分這方面的開發工作。

單線雷射雷達的價位主要和產量相關,未來 5 年的價格曲線我現在不好預估。如果量上不去,成本肯定不會太低。

PS:如果你對雷射雷達話題感興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智駕」。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導語:汽車雷射雷達這個180多億美元的市場,以Luminar當前技術和市場壟斷性優勢,足夠成長起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和雷射雷達的專利分析
    自動駕駛和雷射雷達的專利分析 佐思汽車研究 發表於 2021-01-06 10:13:06 基於「無人車、無人駕駛、自動駕駛」關鍵詞的專利檢索結果,專利申請前50名企業中,國內只有百度(超過2000件)、華為
  • 不用雷射雷達和高精地圖照樣玩自動駕駛,這是哪冒出來的神仙公司?
    這家公司宣稱,它實現自動駕駛只需要一顆攝像頭、一個 GPS 追蹤器和一臺強大的計算機,不用雷射雷達,不用高精地圖,也不用手編程序。更可怕的是,在 Wayve 的調教下,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一天之內就能在複雜的路況下應對自如了。這是什麼騷操作?它就是 Wayve 的端對端機器學習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大陸入股雷射雷達公司Aeye 合作配備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10月27日,德國汽車供應商大陸集團表示,將收購加拿大雷射雷達初創企業Aeye的部分股份,以加強其在自動駕駛系統市場中的地位。大陸並未透露將收購的股份規模和成本。
  • Waymo反駁馬斯克的「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無用論」
    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安裝在車頂、類似警燈的雷射雷達被認為是一個重要設備,雷射雷達的高價格也直接推升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製造成本,使得普及更加緩慢。據外媒最新消息,不久前,特斯拉公司掌門人馬斯克曾表示,雷射雷達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設備,未來將會被自動駕駛汽車淘汰,但是日前,Waymo公司高管駁斥了這一說法。Waymo是全世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公認「最牛」的公司,該公司已經在美國商用了無人計程車服務,甚至宣布將整合到網約車平臺Lyft中。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是關鍵一步嗎?
    在技術之爭上,支持雷射雷達的一派和支持純視覺計算的一派還在吵得不可開交,同時也還有技術廠商試圖用毫米波雷達來取代雷射雷達。可見雷射雷達在高級自動駕駛所處的「C位」的地位仍然面臨挑戰。為什麼大多數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認可雷射雷達技術?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對於以主流自動駕駛廠商為代表的雷射雷達擁護者,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排在首 位,實現這一方向的方式就是融合各個性能的傳感器,以彌補不同類型的技術漏洞,採用 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廠商一般選擇在車頂配置 64 線雷射雷達,用於障礙物和移動車輛檢 測,同時在車四周環繞成本相對較低的低線束雷射雷達或毫米波雷達進行視野補充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蛋醬、張倩雷射雷達可以說是自動駕駛汽車最顯眼的配置。這種傳感器精度高、成本高、技術門檻高,但因為安全係數也較高,目前多數自動駕駛汽車仍然選擇搭載該設備。如今,這個行業又多了一位入局者——大疆。
  • 南佛羅裡達大學孫宇:自動駕駛五大傳感器,各有千秋優劣均沾
    通常而言,為獲得良好的路況檢測結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會安裝多種傳感器,本文對自動駕駛領域中一些普適性較強的傳感器進行介紹,作者為南佛羅裡達大學孫宇教授,雷鋒網編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在諸多媒體上頻頻被提及的一個熱詞。
  • dSPACE與LeddarTech合作推動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發展
    打開APP dSPACE與LeddarTech合作推動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發展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4:42:00
  • 能將雷射雷達成本降低99%,Strobe被通用收購
    雷鋒網消息,通用汽車在通往自動駕駛的路上又邁出一步,它於美國時間10月9日宣布收購雷射雷達公司Strobe。未來,Strobe的雷射雷達也將用於通用收購的另一家自動駕駛公司Cruise。「雷射雷達太昂貴太少見,很難用在商業產品中的想法,已經過時了。」幾乎所有將目標定在全自動駕駛的公司,都相信雷射雷達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雷射雷達會每秒發射數百萬個雷射束,並測量返回時間以得到周圍物體的距離信息。與攝像頭不同,雷射雷達不依賴於環境光;與雷達相比,它的精度也高出許多。
  • 通用收購雷射雷達製造商Strobe 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10月10日消息,據洛杉磯時報報導,通用汽車將收購一家不知名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製造商Strobe,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Strobe生產的雷射成像技術名為雷射雷達,其雷射雷達傳感器將被整合到其巡航自動化(Cruise Automation)部門,目標是大幅削減成本,提高基於雷射的視覺技術的性能。雷射雷達使用脈衝雷射傳感器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是自主車輛導航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生產 通用汽車收購雷射雷達公司Strobe
    據外媒報導,通用汽車宣布收購雷射雷達公司Strobe,藉此來促進自動駕駛汽車生產並將雷射雷達的成本削減99%。>將有能力加速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並將技術更快速的推廣到汽車共享並不是很發達的邊遠地區。」
  • 20家本土企業參與車載雷射雷達角逐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贇在《合伙人專欄 | 自動駕駛對百年汽車業的革命性影響》中寫道。「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必然要突破和應用的技術;國產化是必然要走的道路,眾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未來將會有數家優秀的雷射雷達公司脫穎而出,推動中國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紅外/雷射/傳感器市場經理鹿煥才告訴小編。
  • 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iPhone12當攝像頭創新有啥用,測身高嗎?
    ,也用在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上,比如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近日開始在北京運營,汽車頭頂的裝置正是雷射雷達掃描儀。那麼iPhone12Pro的雷射拍照有什麼用?測身高嗎?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頭頂的雷射雷達筆者了解到,雷射雷達掃描儀在iPhone上的作用主要有3個,第一是可以提升人像模式拍照效果。
  • 一文了解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的部件功能
    據外媒報導,自動駕駛車輛配置的多款攝像頭,旨在用該設備探查道路上的障礙物並繪製車輛周邊環境。在各類傳感器中,在功能方面,雷射雷達傳感器與人眼最為接近,其光探測和測距系統(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與雷達類似,但其採用了光波替代了無線電波(radio waves)。
  • 沒有雷射雷達,特斯拉能否在這場無人駕駛的進化中存活下來?
    要想知道馬斯克抵制雷射雷達的真正原因,就一定要對自動駕駛有一點基本了解,看懂了自動駕駛的進化本質,才能理解馬斯克對雷射雷達的恐懼。 接下來,我儘量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帶您體驗一下自動駕駛這個新物種的進化!
  • 離開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後,鮑君威要做300線雷射雷達
    也是在那時,他也和雷射雷達和其它各類傳感器公司做了大量的技術交流。一年前傳出鮑君威離職百度,在矽谷創業的消息。他個人的LinkedIn頁面中,最新經歷已經更新為一家匿名創業公司的CEO,主要從事自動駕駛傳感器和傳感器融合方案的研發。但行業裡了解具體情況的人寥寥無幾。時隔一年回到國內,鮑君威坐在車雲菌面前時,終於揭曉了自己的新起點——Innovusion。
  • 華為雷射雷達 上車!
    畢竟,目前全球只有一款4線的機械式雷射雷達在奧迪A8車型上實現量產。實現雷射雷達的高性能、兼具車規級特性,華為能做到嗎?從前裝量產切入,搶佔時間窗口場景下探,是2020年以來雷射雷達行業的一大風向轉變。以往,雷射雷達產品都是追求極致性能,服務於L4自動駕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