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的發展,舊書資源匱乏、新書出版速度加快,網絡店鋪衝擊等種種原因,再加上盜版書籍、不健康讀物泛濫等因素,南昌舊書市場規模逐漸萎縮,昔日繁華的三大舊書「寶地」,除了文教路還有幾家舊書店在艱難支撐外,九成店鋪轉行或歇業。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清華科技園內有一家二手書交易網站卻實現了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成為江西乃至全國二手書市場的領跑者。但是,你絕對不會想到,這個目前全國最大的二手書交易網站是出自三位南昌高校的大學生之手,而且創業資金僅由三個人每人拼湊了7000元。昨日,晨報記者採訪了這些創業者,為您講述其創業背後的故事。
市場:
南昌舊書市場經營慘澹九成店鋪轉行或歇業
曾幾何時,文教路曾是南昌很多舊書收藏愛好者的福地,在十年前,這裡每天都擠滿了淘書的人群。文學、碑帖、連環畫、醫學、藝術、詩歌等方面的書籍可謂應有盡有,極大滿足了書迷的需求。然而,如今的文教路舊書一條街舊書銷量一落千丈,舊書市場經營慘澹。
近日,記者在南昌文教路上發現,大部分舊書店已經消失,九成店鋪轉行或歇業,僅剩下不足10家舊書店還在勉強堅持經營。買舊書的顧客極少,有時候一天也難有幾單生意,顯得極為冷清。就在不久前,一則關於文教路上經營舊書幾十年、70多歲的舊書店老闆汪光大因為沒錢交房租而露宿街頭的新聞引發市民關注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南昌舊書市場的慘澹。
逆轉:
南昌三大學生辦二手書交易網站年銷售額達六千萬元
然而,記者了解到,就在南昌舊書市場的低迷時期,南昌高校的三位大學生卻利用自己創辦的網絡平臺玩了個「大逆轉」。
「我們這個網站是由三個大學生創辦的,如今一年的銷售額達6000萬元。」昨日上午,在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清華科技園內的有路網二手書銷售平臺辦公室,該網站經理邱銀華告訴記者,「有路網」是南昌一家專門賣舊書的網站,由三名大學生每人拼湊七千元錢組建,經過七八年的努力,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二手書交易平臺。該網站目前年銷售額達六千萬元,成為二手書市場的領跑者。
邱銀華告訴記者,「有路網」以經營高校舊教材為主,主要消費對象為全國各個高校的大學生。「我們這個網站收書和賣書是一起的,收書一般是去高校裡收一些舊教材,賣的話是通過快遞寄給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邱銀華說道。
「2006年年底開始籌劃,2007年開始試運營,每天有200多個訂單,有200多萬條圖書信息,這和噹噹、卓越、京東是一樣的流程,登錄網站確認無誤提交訂單以後,可以選擇物流方式,平郵、EMS和順豐都可以。」邱銀華向記者介紹道,顧客選擇網上銀行和支付寶付款成功以後,均可以馬上發貨。
創業:放棄穩定工作開始買賣舊書
大學生在學校裡做點小生意,這一點都不稀奇。但是,畢業兩年並且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還不錯,卻選擇放棄工作回到學校去收舊書,這樣的舉動無法不讓人感到意外。「有路網」的創始人孫煌敏就是這樣的人。
「當時就把工作給辭了,回到學校去『收破爛』。」說起當年創業的情況,孫煌敏用了「收破爛」三個字來形容。他告訴記者,2004年,他從華東交通大學畢業,所學專業為信息技術工程,畢業之後曾在南昌工作兩年,主要從事軟體開發,收入不錯,工作壓力也不是很大。「但當時我還是把工作辭了,回到學校找了幾個同學一起收舊書,五六毛錢一斤收過來,然後再通過自己開發的網站賣給全國各地的大學生,賣的書以教材為主。」
當被問及為何放棄工作選擇創業時,孫煌敏告訴記者,在大學期間,他就曾進行過一次創業。「我學的是信息技術工程專業,周邊有很多同學玩網路遊戲,當時網購遊戲裝備的人也比較少,所以我就開發了一個賣遊戲裝備的網站。」孫煌敏告訴記者,大學期間的創業由於缺乏經驗等,沒過多久就不了了之。
「首次創業失敗之後還是不太甘心,不僅是因為自己喜歡創業,還因為家裡人也一直對我的決定比較支持。」孫煌敏告訴記者,除了自己喜歡創業之外,另外一個促使他去賣舊書的原因就是看到舊書特別是舊教材比較有市場。「我當時去文教路舊書一條街買書,順便看看有沒有創業機會,發現文教路上的舊書店還是按照傳統的模式在經營。」孫煌敏說,如果把這些舊書都放到網上去賣的話,肯定會有很大市場。
對於創業的動機,邱銀華進一步解釋道,國內專業的舊書銷售網站很少,更沒有大型舊書銷售網站,線下實體舊書店具有查找不便、客戶群窄、區域限制、信息閉塞等明顯的不足之處,也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當時正值高校教材逐步放開,學生可自主訂購教材,並且舊書價格低廉,不影響使用,對高校學生吸引力大,高校二手教材市場也在慢慢形成。
就這樣,經過一年的籌備,2007年,「有路網」開始正式上線。
困境:曾因資金問題發不出工資
據孫煌敏介紹,「有路網」當初的創業資金僅有2萬元左右。「我們每個人湊了7000元錢創業基金,三個人當中只有我畢業了,其他兩個人當時都還在上學。」
孫煌敏告訴記者,網站初創期間,困難重重,他們曾一度因為沒有資金而發不出工資。現在網站負責人之一的邱銀華當時是這個團隊在學校收購舊教材的一個重要參與者。邱銀華告訴記者,創業之初,因為沒有資金買車,所有收到的舊教材都是靠人力運回去的。「一開始是人力,後來就買了自行車,再到電動車、三輪車、麵包車,一直到現在有了專門運書的貨車。」目前,「有路網」可以在全國各地高校收購舊教材。「在南昌放書的倉庫就有5000平方米,收書最遠到過黑龍江、西安。」
網站增加入駐店鋪板塊吸引上千家舊書店入駐
據了解,2012年初,為滿足購書者更多的需求,幫助南昌實體舊書店與潛在購書者牽線搭橋,為實體舊書店搭建一個網際網路平臺,「有路網」增加了入駐店鋪板塊,吸引了上千家舊書店入駐,擴充了數百萬冊圖書。邱銀華告訴記者,「有路網」希望以舊書為突破口,搭建大型網絡銷售平臺,為購書者提供更方便、更易檢索、更易流通的購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