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高考,各地高考狀元都引人關注,大部分狀元都是報讀清華、北大,不報讀清華北大的都會成為「奇聞」。
今年江蘇省文科狀元因不符合清華北大的招生政策,無法報讀清華北大,引起熱議。如今,她選擇了報讀香港大學,對於她的選擇,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香港大學綜合實力是很強的,而且她還可以獲得高額獎學金,大學4年學費及生活費都無憂。
香港的高校與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爭搶優質生源,其優勢有國際化教學、良好的教學設施、國際交換生制度。而最爭議的是豐厚的獎學金,很多香港高校提供的獎學金,最高是包括了大學4年全部學費和生活費。
不過這兩年情況特殊,家長和學生都更加謹慎選擇香港高校了。有家長說,獎學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命讀書!
香港大學近百萬獎學金
每年有不少高考狀元會選擇就讀香港的名校,不得不承認,有些學生選擇香港高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香港高校有豐厚的獎學金。與內地的大學相比,香港的大學在獎學金上有絕對優勢。
香港物價高企,要想打響香港高校的牌子,又助內地學生讀得起香港高校,獎學金就成了不二之選。
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申請的香港大學,在2019年就把入學獎學金額度提升至每年22.4萬元港幣,四年總額將近90萬,涵蓋學生在港大就讀期間的全部學費及生活費。
香港大學的學費比清華要高很多,如果沒有高額獎學金,香港大學真的不是普通學子能讀得起的。
但有全額高額的獎學金,大大吸引了內地優質生源。但不是入讀就有獎學金,要滿足條件才能獲得這高額的獎學金。
港大表示願意為白湘菱提供四年一百多萬的全額獎學金,比之前提升後的額度還高,如果白湘菱順利通過面試併入讀,那全額獎學金就妥了。
白湘菱母親介紹:白湘菱申請港大是有人推薦,現在已經結束面試,所以還在等待校方通知。
高額獎學金讓本地學生嫉妒對於本地的學生,內地生的獎學金令人眼紅, 有香港本地學生坦言:「我們有嫉妒心,不僅因為他們成績好,而且他們很多人上學都有獎學金,要知道,我們本地學生是極少能得到獎學金的!」
狀元不等於被錄取,入讀不等於獎學金
香港高校剛在內地招生的時候,大多利用高額獎學金吸引內地優質生源,重金引得「孔雀東南飛」,因此很多人對入讀香港高校形成了固定思維:「狀元=香港高校通行證,入讀=獎學金」。
現實中,狀元的身份也的確會增加被錄取和獲得獎學金的機會!這些年赴港讀書的狀元幾乎都獲得香港高校的全額獎學金,一些優秀學生也能獲得半額獎學金。
但香港的高校不是「只要是狀元就要」,他們要面試,他們要篩選,要選出高分高能的學生。
對此是狀元就能被港大錄取的觀念,香港大學招生的老師就表示:
「其實對於香港高校而言,要錄的是高分高能學生,狀元只是增加了成功錄取的機率而已。」
早在2005年,港大就曾經拒絕了數名狀元的入讀申請,原因是因為面試時發現他們的綜合素質並不適合國際化教學模式。
內地生在港或無就業優勢
很多學生選擇到香港高校就讀,除了高額獎學金很吸引,另一方面就是覺得香港讀大學,以後就業前景廣闊。
香港作為亞太金融、貿易中心,的確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為廣闊的機會平臺。
很多內地家長和學生抱有一種想法,以為到香港讀書,以後在內地國際公司、香港甚至國外更容易找工作,但這是一個誤區。
香港高校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表示:
招收內地生是為了培養將來到世界最好的學校深造的更高級生源,直接效果是提高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和教學水平;另一個客觀情況是,香港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競爭也很激烈,內地生畢業後沒有就業優勢。
而這兩年的特殊情況,使得香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嚴峻,留在香港的就業壓力想必所有港漂都深有體會,要忍受這裡的貴、小、擠,還要熟練使用兩文三語才能有競爭力。
專家觀點:港校的優勢不在獎學金
著名學者、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認為:
香港的大學吸引家長和考生們之處,可能是獎學金、就業等因素。但港校在這些方面與內地大學的差異,還僅僅是外部差異,而實質的差別還要更大。
他說,香港的大學對學生的管理模式與內地是完全不同的,它們的教育模式、理念都比較有活力,這才是港校的核心競爭力。
結語
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讀不了國內眾多名校,如今申請香港大學,入學還能獲得一百多萬全額獎學金,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祝願白湘菱能如願就讀自己想讀的大學,並能適應。
往年,香港大學需要和清華北大搶狀元,而這次,香港大學或許在感慨:這咋沒人和我搶?有點不習慣了!
國內名校,其實破格錄取的也有很多,但嚴格遵守政策,也無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