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團長
圖書館員 閱享閱美書友會創辦人
《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過程研究》
作者:康長運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3月
本書為作者2002年完成的博士論文,從多學科、多角度的交叉處出發,深刻地闡釋了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的過程及其與幼兒發展的關係,並嘗試著構建了它們之間的理論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與發展研究是一個涉及兒童文學、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和兒童審美等多學科的研究領域。
《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區為個案》
作者:史大勝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以質化研究的方法對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實踐進行解釋性理解與反思,分析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的基本特點,作者希望能對國內早期閱讀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作用。
《嬰幼兒的神奇故事會——早期閱讀活動實戰策略》
作者:王健櫪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本書闡釋了嬰兒和學步兒期開展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為嬰幼兒選書、讀書的諸多故事會案例。
《聽寶寶說話——幫助0-6歲幼兒建構一顆好用的腦袋!》
作者:周育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本書從科學的角度探究人類兒童成長的內涵、歷程和影響因素,試圖讓父母們通過了解兒童生理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以及社會情緒發展的過程,建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學習管教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一)視覺、聽覺開發(色卡、兒歌、童謠、兒童詩等)類
胎兒平均在30周左右形成聽覺中樞的基本部分,到出生之前大概有10周的時間胎兒可以分辨出聲音的韻律和節奏。從出生前就開始親子閱讀,通過準媽媽讀給胎兒,或者準爸爸讀給妻子和胎兒聽的方式進行。家庭成員在閱讀中的協同合作,既能增強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能增進母(父)子間的親密感情。
《聽媽媽念童謠》、《跟媽媽玩童謠》
作者:魯兵、許愛靖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這套書從寶寶胎兒期就可以開始讀了。不必按照篇目讀,準父母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為孩子讀。閱讀不是從孩子識字後開始的,而是始於胎兒期,「不識字就不能閱讀」的觀念已為大多數閱讀專業人士所拋棄。嬰幼兒通過眼睛看圖畫,通過聲音感受語言,通過觸摸感知材質,都是在閱讀。美國心理學家安東尼·狄卡斯伯對胎兒讀故事書的影響進行的研究證明,嬰兒在胚胎時期就能對某種特定的聲音感到熟悉,而且會將這些熟悉的語調與舒適感和安全感聯繫在一起。所以嬰兒的閱讀從胎兒期就可以開始了,等他們到了「把書拿在手裡讀」的時候,他們所學習到的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中國童謠》(套裝全8冊)
作者:李光迪 金波 編;田原 胡永凱 繪
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毛毛蟲童書館在2011年出了兩輯非常經典的童謠書,共八本。一套是「傳統童謠」,一套是「四季兒歌」。特別難得的是其中的「四季兒歌」,在春夏秋冬四季裡,唱出了生命的單純美好,也抓住了稚趣的童真。
《初生嬰兒視覺激發卡黑白卡》(0-12個月)
作者:藍山 主編
出版社:湖南少兒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8月
黑白卡在寶寶出生一周後就可以使用,目的是刺激視覺神經,幫助大腦神經突觸連接。卡片上有詳細的使用說明,但黑白卡切忌長時間給孩子使用,容易造成傷害。
(二)玩具書、互動遊戲書
德國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即兒童的內在本能。遊戲是兒童的工作,兒童在遊戲中發展。新生兒的身體活動主要是先天性反射作用,遊戲發端於出生後第二個月。孩子在2歲以內的閱讀常常是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的。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通過與父母(特別是母親)之間的逗樂遊戲,產生對人的信任感。隨著嬰兒的動作和眼手協調性的發展,各類適合嬰兒的讀物(玩具)成為遊戲的中介,讓遊戲更加豐富。經常與孩子進行閱讀式的遊戲,還會使嬰兒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中,為孩子以後活潑、開朗的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叮叮咚咚,來唱歌》
作者:臺灣麥克編輯群 編
蘇阿麗 江長芳 王秋香 江書婷 繪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年02月
這本書至少有五種玩法供參考:
A、可通過敲擊鋼片發出悅耳的聲音,配合書裡的簡單歌譜為孩子邊唱歌,邊彈奏出相應的音樂。
B、每一頁歌詞都可以變成朗朗上口的童謠。
C、把畫面上配圖的小動物、植物等當作一本認知互動書。
D、根據每一組文圖編一個小故事,成為一組故事書。
E、孩子親自動手去翻書,敲擊鋼片琴,感受聲音、體驗觸感,成為一件玩具。
這樣,不僅給小寶寶的閱讀帶來更多趣味和新鮮感,還發揮了父母的創意和聰明才智,讓一本書變成多本書,把每本書的功能與價值都最大化地體現出來。
《大手小手fun兒歌》
作者:臺灣麥克編輯群 著
劉彤渲 徐千賀 繪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變變變》
作者:[法]埃爾維·杜萊 文/圖
譯者:桂桂
出版社: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這本書是很多寶寶的大愛。但爸媽們往往覺得駕馭這本書有一定難度。這本書的核心是動手玩顏色,抱著遊戲的心態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就是這本書最適當的閱讀方式。
《月亮晚上好》(精)套裝全集共6冊
作者: [日]林明子
譯者:小林/小熊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撓痒痒,撓痒痒》
作者: [韓] 韓恩英 著
譯者:林元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三)認知類書籍
從這類圖書開始,寶寶進入了以視、聽覺為基礎,結合認知理解的閱讀階段。和爸爸媽媽一起開啟看圖識物之旅。
《小雞球球》觸感玩具書:全5冊
作者:[日] 入山智 著
譯者:崔維燕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小牛的春天》
作者:[日]五味太郎 編繪
譯者:[日] 猿渡靜子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9年04月
《我爸爸》、《我媽媽》
作者: [英]安東尼·布朗
譯者: 餘治瑩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好餓的毛毛蟲》
作者: [美] 艾瑞·卡爾文/圖
譯者: 鄭明進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8月
這本書恐怕是世界上被製作成最多種形式的經典作品,和毛毛蟲的形象相關的衍生品更是林林總總。從剛出生就可以用的洗澡書到洞洞書,到紙板書和立體書,真是應有盡有。《好餓的毛毛蟲》裡可以認知食物、數字、星期、植物、動物等,還有絢麗的色彩和一個有趣的故事,適合0-2歲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這也正是這本書紅遍全球,贏億萬孩子心的秘密。
(四)故事圖畫書:
材質上以紙板書為主,內容的選擇可從人物情節較為簡單、具體逐漸過渡到複雜、抽象。
《爸爸,我要月亮》
作者:[美] 艾瑞·卡爾 編繪
譯者:林良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艾瑞·卡爾的這本書,寶寶一歲左右就可以接受了。爸爸爬梯子的環節也是孩子特別著迷的部分,一邊親子閱讀,還可以找來梯子給寶寶做演示,教他爬梯子。一邊遊戲一邊閱讀,還可以夜晚的時候帶著孩子去賞月,認識自然界裡的月亮是什麼樣子。
《澡堂裡的仙女》
作者: [韓] 白希那 著
譯者:明書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團圓》
作者:餘麗瓊 文,朱成梁 繪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4月
很多人以為0-2歲的孩子讀不了這麼「深」的書,而實際上孩子的閱讀潛力遠遠超出你的想像。在元旦、春節到來之際,如果你的寶寶已經一歲半以上,而且從出生開始就與你一起進行親子共讀的話,你不妨嘗試與孩子一起讀讀這本書。看看孩子會給你什麼樣的驚喜吧。
本文為
第19期「早期嬰幼兒閱讀」共讀活動作業
版權歸閱享閱美書友會所有
插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