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這個號的過往,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一個「搬運工」,缺少自己原創的東西,網絡上的文章不管是否真假,直接拿來就轉載,導致著我們之前的很多文檔粗製濫造,沒有一點價值,我們痛定思痛,決定要做一次大的清洗,把過往的那些粗製濫造的,沒啥營養的文都剔除掉,然後重新整理和完善,慢慢的把這個體系做的規範些。
主要梳理:地理、國家、人、神、異獸和植物。
此篇文章為南山經最後一篇:南山三次經,我們一起看看都記錄裡了哪些異獸吧。
[清]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十八卷》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東五百裡,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瞿如鳥》:「瞿如三手,厥狀似鵁。」
傳說:
瞿如是傳說中居住在山中的禽鳥,形狀像鵁卻是白色的腦袋,長著三隻腳,人一樣的臉,它的鳴叫聲如同呼喚自己的名字。
[清] 汪紱《山海經存續》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郭璞 註:「蛟似蛇,四足,龍屬。」
傳說:
虎蛟是漢族神話中的魚名。其魚身蛇尾形,屬於水中非魚非蛇的怪蛟,吃了「虎蛟」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治癒痔瘡。
[清] 汪紱《山海經存續》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裡,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山海經·南山經》:「東五百八十裡,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
傳說: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清] 汪紱《山海經存續》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裡,曰鷄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傳說:
鱄魚(讀zhuā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魚,古書上說是一種淡水魚:魚之美者,洞庭之鱄。它的體形與鯽魚相似,卻長著豬毛,它的叫聲也和豬一樣。當鱄魚出現時,天下便會大旱。
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裡,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傳說:
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一副人臉和四隻眼睛而且有耳朵,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明] 郭璞注蔣應鎬繪《山海經》
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山海經網絡收集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