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普通高中如何撬動並帶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轉型?普通高中基礎教育與特色教育如何互通相融?
近日,上海市第四批特色普通高中授牌命名大會暨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培訓會在徐匯中學舉行,第四批入圍的分別是徐匯中學、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
目前,本市已有12所學校被正式命名為特色普通高中。
在授牌命名大會上,徐匯中學、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三所學校校長分別以《傳承匯學文化 創建科技特色》《以音樂之名 鑄就學生夢想起航》《物盡其用覓資源 素養培育揚特色》為主題作教育特色分享。
根據《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是指能主動適應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社會和地域經濟發展以及學生發展的需求,有惠及全體學生、較為成熟的特色課程體系及實施體系,並以此為基礎形成穩定獨特辦學風格的普通高中學校。
簡單來說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參照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政策辦學,在自主招生、特色師資隊伍建設、設備配置和經費投入等方面參照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相應政策。
市特色普通高中和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一樣,享有自主招生權,可以招收符合學校特色發展、在某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在2019年中考政策文件中官方就註明了「市特色普通高中可安排不超過20%的招生計劃用於招收自薦生」。
近年來,徐匯中學始終致力於面向未來的科技特色辦學的實踐模式創新。
學校強調辦學辦文化,提煉出「匯學」學習文化的四境界,尤其是創新的課程文化、做學問的科研文化;辦學辦課程,傳承中國校本課程發軔地,尤其是實施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課程,為未來把學生培養成工程師、科學家奠定學識學力基礎。
徐匯中學突出科技創新的辦學思路,創建校園「研究場」,以工程素養培育的科技創新課程群建設為抓手,以中學為主導,整合9所大學、3家中科院科研所和6個高科技公司的教授和高工為我所用,創建校園研究場,開發了高端的「2+X」工程類課程群(科技類32門、藝術類24門、體育類20門),倡導「探究式學習」模式,實施「跨學科」教學實踐,實現了「三主」作為,即 「中學為課程主導、中學教師為課程實施主體、中學生成為研究主人」的創新實踐目標,培養了一大批特色複合型教師,師生獲獎頗多,使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特色中學。
在上音安師實驗中學,有極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極有亮點的「零距離全息聲學習場」,音樂魔法坊、擬音錄音坊、視聽體驗坊、音樂製作坊、聲樂藝課坊、非遺採風坊、人文樂動坊、安全學習坊、秘密花園坊及AI音樂坊「十大音樂創享坊」完備且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讓學生們耳目一新。該校的音樂教育與滬劇教育,也是辦學特色。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始終堅持以「審美育人,成就美好人生」為辦學理念,歷經「起於美術、承於美育、轉於審美素養、合於大藝術育人觀」四個發展階段,逐漸摸索出一條「審美素養培育」特色探索之路。
近幾年,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通過各項美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促進學校在科技、體育、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全面開花結果。近三年中,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52項,市、區級獎項或榮譽1046項,湧現出一批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和德藝雙馨的優秀教師。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美術教育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藝術特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在特色學科的帶領下,學校的影響力日漸擴大。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