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過「盛極必衰」的定律?盛極一時的臺灣綜藝,也難免落寞謝幕
隨著內地綜藝節目的崛起,尤其是一些真人秀節目的製作機制越來越完善,觀眾們的口味也一點點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期初是微小的,但經過幾年十幾年的改變後,再回過頭來看觀眾們接受的和喜歡的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01內娛的崛起有了自己的諧星
最早,內地的綜藝節目並不多見大概能被叫做綜藝的是《快樂大本營》、《我愛記歌詞》這樣的在棚內錄製的節目,相比於臺灣的綜藝節目的多樣、大膽來說,顯得中規中矩不是那麼的出圈。
節目做得平平內地娛樂圈也沒有諧星這個概念,只有影星、歌星還有笑星。但是隨著內地娛樂的不斷發展,慢慢有了楊迪這樣的諧星出現,內地的綜藝在需要找臺灣諧星加入增加爆點的時代不同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更加被大眾喜愛。
02臺灣諧星內地撈金並不順利
和早些年相比,現在的臺灣諧星在內地發展得並不好,這一點可以從他們所加入的節目上來看就能感覺得到。之前在內地發展得比較好的歐弟,在《天天向上》這個節目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但是後來離開後再沒有好的發展。
反而是像大張偉、沈騰、賈玲等等在節目的效果上更能夠被接受,相比於臺灣搞笑藝人非常誇張的以及積極的表現來講,內地觀眾更喜歡偏自然不搶風頭但高級的幽默,像臺灣藝人那種直給的搞笑會然給觀眾覺得有點low。
在熱播綜藝《火星情報局》中這樣的問題就很突出,來自臺灣的幾位搞笑藝人,他們之前臺灣綜藝的痕跡還是很重的,但從節目效果來講收到的反饋卻是一般般。
這一點在小S 挑大梁的《姐姐好餓》最終敗退的結果來看,就已經驗證了臺灣搞笑藝人在內地玩不轉了。
03令人懷念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面對如今的情況,很多臺灣藝人也都會表現出不理解,曾經一度引領綜藝風向標的臺灣綜藝,作出了《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等一些列爆款綜藝的臺灣綜藝人,如今卻遭受了太多的質疑。
實際上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只不過沒有發現綜藝是一直在變化了,沒有跟上這樣的變化還以為是那個一招鮮吃遍天的時候,只要發揮大膽的作風,敢說敢做就能夠得到觀眾喜愛。
實際上觀眾的品位變了,想法變了,那些大膽的做法現在已經不會讓觀眾覺得是搞笑,只會讓人覺得難受,甚至是有一些不尊重人顯得很沒有教養。
那些當年活躍在內地娛樂圈的臺灣綜藝咖,如今已經鮮少有人會成為內地節目的常駐嘉賓,只是偶爾會在一些節目中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鏡頭已經少得可憐,這樣的現實也讓不少喜歡看臺灣綜藝的朋友有所感慨。
實際上,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只有在綜藝圈才有,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一直保持一個樣子的,想要自己不被淘汰就要不斷地學習,跟上變化的節奏,這才是解決困境的唯一途徑。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娛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