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校園高爾夫發展計劃正式啟動。兩年來,中高協校園高爾夫以北京紅英小學和深圳黃埔學校南北兩所公立學校為試點,從教學體系到訓練體系再到賽事體系,進行了持續且卓有成效的校園高爾夫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以「體育課、課後課、校外實踐課、校園俱樂部、校隊和校園競賽」為內容體系的校園高爾夫「教-訓-賽」三位一體的校園體育體系。
新冠疫情中的全國億萬中小學生通過在線課程開啟「停課不停學」的新學期居家學習模式,中高協校園高爾夫發展計劃應時推出了以「健體、精技、知禮和踐行」為內容的校園高爾夫空中課堂,並結合小小教練計劃,正面引導孩子們積極應對疫情,讓孩子們參與到教學內容的視頻拍攝中,無形中對目前普遍存在的「網課互動性欠缺」加以彌補,在「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期,更能激發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
「以體育人,文化賦能 」,校園高爾夫通過「體育課-課後課-校外實踐課-空中課堂」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校內-校外」相結合、「學期-假期」相聯動的訓練體系,和「適合校園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競賽體系,圍繞校園體育和校園文化兩個核心,不斷推動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運動在廣大校園內的普及和發展。
當前中高協組織力量正在草擬中國高爾夫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高爾夫球運動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徵求意見稿中提出未來三年內中國高爾夫人口達到3000萬人,其中青少年高爾夫人口達到2000萬人,佔總打球人口的三分之二。
從行業主管部門到社會各界一致認為,青少年高爾夫推廣普及正成為當前中國高爾夫發展的重中之重。從世界範圍看,青少年群體對高爾夫運動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韓國高爾夫發展的前期,政府鼓勵青少年學習高爾夫,並邀請國外頂級教練來到本地教學,尤其是樸世麗等人的成功,掀起韓國家庭不惜舉全家之力培養孩子打高爾夫的現象;據美國高爾夫球基金會統計,全美高爾夫人口達2500萬,青少年打球人口為300萬,佔比12.3%。即便如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一代參與其中,依然是這些高爾夫強國的重要目標。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郎朗、李雲迪等青年鋼琴家的爆紅,「鋼琴天才」們的成長軌跡被奉為培養孩子的典範。這些青年偶像的成功,讓萬千民眾開始關注和了解鋼琴,家長們意識到鋼琴作為一項古典藝術,不僅能夠培養小孩的優雅氣質,提升其藝術修養,還能讓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一技之長。隨著大批青少年開始學習鋼琴,中國掀起一輪延續至今的鋼琴風潮,造就了超過5000萬人的鋼琴愛好者,每年考級人數超過百萬,極大促進了中國鋼琴界整體實力的飛升。
與當年鋼琴大受歡迎一樣,如今高爾夫也迎來同樣的機遇。關天朗、金誠等年少成名,在高爾夫領域的成績令人矚目;馮珊珊成為中國高爾夫大滿貫第一人,更是在奧運舞臺上奪取獎牌為國爭光。他們的成功,讓民眾的目光聚焦於高爾夫運動,讓國人相信中國的老虎伍茲一定會出現。
隨著了解的深入,人們發現高爾夫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其蘊含的誠信禮儀、公平自律、利及他人等文化內涵對品德塑造大有裨益,講求技巧和智慧的打球方式是對智力的考驗,同時自然優美的運動環境有助於審美的提升。這些特質與青少年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高度契合,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投身其中,一場現象級的青少年高爾夫熱潮呼之欲出。
中國青少年高爾夫不斷壯大
可以預見的是,這波風潮將會為中國高爾夫發展奠定堅實的大眾化基礎,一批實力超群的球手將會在青少年大軍中誕生,世界級高爾夫偶像也將脫穎而出,從而實現中國高爾夫整體實力的崛起。
蓬頭稚子學「捶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作為世界高壇的傳奇巨星,老虎伍茲曾經談起自己高爾夫生涯的起點:「在我還是蹣跚學步的孩童的時候,父親給了我第一把球桿,那時我就開始對高爾夫著迷了。當時我還只是個小孩,高爾夫球桿及球就成了我的玩伴。那種獨立及依靠自己的感覺增加了我對高爾夫球的興趣,一直到現在。」
播種文明,高爾夫伴隨青少年成長
高爾夫被譽為「紳士運動」、「君子運動」,在其五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有別於其他運動的獨特文化內涵,包括修身養性、磨練意志;講究誠信,自我約束;注重禮儀,培養風度;公平競爭,平等交流等。這些不僅與中國傳統文化不謀而合,與當前中國社會大力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也高度契合,如文明、和諧、平等、公正、誠信、友善等,本身就是高爾夫的基本理念。
高爾夫講求禮儀,注重培養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
在高爾夫運動中,球員需要遵守完整的運動禮儀規範,例如球員在打球或比賽前後彼此間的擁抱和握手,對現場觀眾或隊友的鼓勵優雅致謝的方式;在擊球過程中禮讓對手的行為,以及比賽過程中無需裁判監督、自覺如實填寫積分卡等等,都透露出文明、平等、公正、誠信等理念。青少年參與高爾夫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同時還能接受高爾夫文化的薰陶,對於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有裨益。
劉國梁給女兒當球童
「打高爾夫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對高爾夫品德教化功能的認同。上至名流巨星,下至普通百姓,讓孩子走進高爾夫殿堂正越來越普遍。今年3月25日,2017滙豐全國青少年高爾夫冠軍賽廣州站落下帷幕,7歲小姑娘劉宇婕獲得女子E組季軍。令人關注的是,這位去年年底剛剛斬獲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球隊際巡迴賽總決賽冠軍的女孩,是中國桌球巨星劉國梁的女兒。在乒壇叱吒風雲的劉國梁也是一位高爾夫高手,最好成績打到過73桿,女兒愛上高爾夫與他的影響不無關係。對此劉國梁表示:「之所以讓她學高爾夫,是為了以後我老了還能和她有個共同愛好和話題。當然,打高爾夫能讓她學會誠實,學會自己跟自己鬥爭,這也是人生路上的信條。」
不僅如此,高爾夫對於青少年的個人發展還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歐美很多國家,擁有高爾夫特長的學生更能夠在進入世界名校的競爭中獲得先機。美國的大學高爾夫校隊每年提供數萬個高爾夫入學名額,其中一等大學高爾夫名額高達近6000個。這些頂尖大學的入學競爭十分激烈,國外留學生想要通過錄取更是難上加難,但有高爾夫特長的學生往往會受到名校的爭相邀請,中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00人申請美國大學高爾夫特招。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用高爾夫特長敲開世界名校大門
另外,高爾夫是一門通行的社交語言,球場輕鬆愉快的氛圍有利於打球者彼此之間深入了解,促進溝通交流,增進友誼,並創造合作機會。在國外,很多的商務談判往往是通過一場球來定奪的,而高爾夫在休閒外交等方面也越來越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