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每天的產房裡,助產醫生們會迎接很多個新生兒。對於她們來說,是第一個看到新生寶寶的。
在接觸新生命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有喜悅,有激動,當然有時候也有不安。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正常健康的,但現實卻是總有一部分孩子出生後和其他普通孩子不一樣。
這位母親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經歷了十個月的懷胎後,她生下了一個寶寶,但是她沒來得及沉浸在新生寶寶的喜悅中,就被孩子的樣貌給「嚇住了」。
因為孩子的身體很小,僅有2斤一兩重,整個身體蜷縮在一起,身長不超過33釐米,而且臉部皺巴巴的,兩頰兩側還長有毛髮。
與其說是一個新生寶寶,倒不如說更像一個「小猴子」。
當時在場的醫生都曾認為是「返祖現象」,但經過檢查後發現,孩子其實是患上一種罕見的疾病,遏制了正常的生長,才導致孩子是這個樣貌。
這樣的孩子到來,給原本就困難的家庭帶來更多的是陰霾,甚至家裡人都勸這位母親放棄這個孩子。但母親卻不捨得放棄孩子,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孩子也在不斷長大。
雖然孩子倖存下來,但長相卻還是像個「猴子」一樣,甚至有當地的雜技團花高價,承諾要買下孩子去雜技團表演。
雜技團為了能讓孩子去配合演出,開出了一筆高價,家裡人都覺得這位母親應該拿著這筆錢再生一個孩子,但這位母親卻果斷拒絕,堅持要自己撫養孩子長大。這樣做法也不免讓人覺得動容。
如今,這位母親依舊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治療,也逐漸開始通過媒體對外報導的方式,來尋找治療的機會。
很多人表示:為什麼在孕期,胎兒發育成這個樣子,孕期孕檢沒有檢查出來?如果早一些檢查出來,或者這位母親有不同的生活。
其實,在孕期,胎兒的一些先天性疾病和發育缺陷是很難檢查出來的。
專業人士表示:即使是最知名的產科醫生,對於孕期胎兒所有的畸形和疾病的檢出率也只有70%。
所以,在孕期,即使是孕婦按時孕檢,也會出現篩查盲點。
1) 聽力、視力篩查
在做四維排畸的時候,醫生用肉眼是無法判斷胎兒的聽力發育是否異常的。
很多時候,胎兒的外耳廓看起來很正常,但是內部卻有缺陷,這樣是檢測不出來的。
同樣,視力也是,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都是閉著眼睛的,無法觀測到眼珠和視力,這些都需要等到寶寶出生後才知道是否發育正常。
2) 較小心臟的異常
在孕期,採用四維彩超可以發現心臟較大的問題,但胎兒的心臟發育還是較小,所以一些細小的疾病還是無法檢測到,也要等到寶寶出生後,才能看得出來。
3) 肢體異常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身體蜷縮,手掌也是呈握拳姿勢,所以像有無多指少指的情況也是等出生後才知道。
所以,四維彩超只是能看出較大部分的缺陷,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無法確定。
孕期並不能保證胎兒是「萬無一失」的,所以想要生下健康的寶寶,孕媽在備孕期間就要提前補充葉酸。
葉酸在很大程度上能預防神經系統的發育畸形,像腦部神經和脊椎神經的發育,一直要補充到孕期三個月。
另外,孕期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生存環境都要注意,觸碰到不良因素都會導致胎兒發育出現問題。
寫在最後:
如今的醫療條件已經較以前進步不少,孕檢的疾病排查還是相對來說做的很全面的,一般孕檢通過的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家族中有遺傳疾病,那麼就要提前做好檢查,甚至可以找專業的專家進行諮詢,以免把致病因子遺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