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項目中,外牆飾面工程是設計和成本協同管理的重點,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在外立面工程中工程量最大,系統複雜;建築外立面包含外牆塗飾、門窗幕牆系統、屋面花架、格柵等等。
② 建築外立面材料豐富,成本波動性大,成本敏感性較高。
常見的塗飾材料成本
案例1:以25層高層住宅為例,地上建面9,720m2,其中:大堂部分80m2,兩層基座850m2,其餘約8,790m2;外牆面積約12,145m2,其中:大堂95m2,基座 1,050m2,其餘11,000m2。我們以不同方案測算:
僅外牆塗飾的建面成本變化,從68元/m2~203元/m2,不同的材料構成其成本波動非常大。
案例2:資料來源《柏向·材料手冊 2.0》(點擊放大)
假設以精裝高層建築建安成本3000元/m2考慮,上述案例外牆飾面、門窗、欄杆等成本佔比就高達33%左右,立面成本佔比不可謂不大。
③ 直接影響建築物的品質,最容易受到外界破壞;
方案階段控制要點
① 立面風格要與競品樓盤對比,符合大眾流行審美,要符合內控要求;
建築風格和材質體現了樓盤的檔次需求。剛需樓盤建築風格的業主敏感性較弱,業主對建築風格的感知隨著樓盤檔次的提高越來越高。如項目定位於剛需跑量產品,建議建築風格不高於競品樓盤;如定位於改善或再改的利潤性產品,建議在提高營銷溢價的部位下功夫,尤其是業主感知敏感的「近人尺度」位置。
競品樓盤立面對比
另外,住宅建築的建築風格越來越同質化,現代風格、新古典、新亞洲、新中式風格佔據了市場主流產品,開發商比較容易進行建築風格的標準化,建築風格標準化便於規模化複製,降低成本。
最後,根據立面標準化進行產品的限額設計。立面限額設計的內容包含材料的選擇及佔比,成本適配的標準及集採品牌。參下圖保利置業集團《住宅外立面適配標準》。
保利置業集團《住宅外立面適配標準》
商業建築立面更為複雜,其材料選擇大多以幕牆、鋁板和石材為主,方案階段應進行立面的方案評選,簡化立面的造型,約束立面材質,降低屋面花架尺度。
建築屋頂虛高部分不宜過於顯著,以避免造成主體結構、結構構件、立面材料等不必要浪費;應合理控制屋頂塔冠的高度,最大化減少虛高,節約成本。
② 控制體形係數、外立面率、窗地比
體形係數=建築物外表面積㎡÷外表面積所包圍的體積 m。
① 體形係數與建築節能:體形係數每增加0.01,能耗增加2.5%;
② 體形係數與結構布牆率:體形係數越大,單體結構布牆率越高,含鋼量指標越高。
③ 體形係數與結構產業化:體形係數越小,其建築/結構越規整,其預製構件標準化越利於實現。
外立面率(只計算住宅部分)=地上建築單體住宅部分的外牆(扣除門窗洞口)展開面積㎡÷地上建築單體住宅部分的建築面積㎡。
一般情況下,建築的外立面率越高,其成本越高,樓盤的檔次也越高。根據標杆企業的工程經驗,外立面率控制如下:
窗地比(只計算住宅部分)=地上建築單體住宅部分的外牆洞口門窗面積(非玻璃門窗除外,轉角飄窗按展開門窗面積計入)㎡÷地上建築單體住宅部分的建築面積㎡。
上圖來源:華潤置地住宅產品配置標準
及建安成本限額指標(2015版 )
③ 住宅減少過度懸挑,影響採光,避免業主投訴
方案階段推敲立面線條,避免過度「立面化」,立面設計應以人為本。
案例3:
某項目業主提出由於外牆立面線條遮擋,在客廳無法看到園區景觀。銷售宣傳同實際情況之間的落差導致業主極其不滿。
案例反思:
1.設計中考慮外立面效果的同時,需考慮對業主後期的生活影響;
2.銷售過程中對設計無法避免的缺陷,建議於銷售前告知客戶,避免後期矛盾。
施工圖階段控制精細化
① 立面材質施工界面細分
施工圖階段各項材質做法應細分,避免施工圖立面粗放,立面控制手冊要做到位。
塗飾做法細分到細節
② 成本不均衡投放、重點投放
案例4:我們以某地區中檔樓盤為例,基座兩層為石材幹掛(單層建築面積390m2),以上為多彩石塗料,其中樓盤北向為小區的主立面、南向為小區的主立面,東西立面為次要立面。
基座兩層外牆展開面積約950m2(其中南北向約670m2,東西向約280m2),原設計立面均採用石材幹掛體系(幹掛石材25mm,主次龍骨),單價800元/m2,總價約760,000元。
現根據立面的主次程度,將東西立面改為超薄石材一體板(石材飾面12mm,背栓固定),由於一體板能夠大幅度減輕自重,其固定方式省去了主次龍骨,其單價為450元/m2,優化後總價為662,000元,其優化成本98,000元,成本比原方案降低13%。
案例5:
比如:公共區域及公建配套為非敏感區域,業主關注度較小,可以將公共區域及公建配套的鋁合金門窗改為塑鋼門窗。
② 注重線條構件設計
案例來源:《柏向·材料手冊 2.0》
案例6 來源:昌建成本研究中心
某項目外立面線條造價佔保溫總造價佔比高達24%;
【線條優化案例】
③ 門窗/幕牆的方案/施工圖設計深化,避免採用「免費設計」
門窗及幕牆的配置應從方案階段開始介入,並結合節能設計進行多方案比選,選擇材質類型和配置要求,施工圖階段進行二次精細化設計避免粗放型的「免費設計」。
案例7來源:綠地集團
幕牆分格:在確保效果下,控制裝飾柱間距和數量,兼顧室內使用功能,減少成本;
原有設計幕牆裝飾柱體數量過多、造型過於複雜,同時造成室內視線遮擋,相對準甲辦公成本較高;優化方案裝飾柱間距擴大1.5倍,對位使用空間,造型尺寸簡化,節省造價2000多萬。
來源:胖棟有話說(RealEstateDesigner),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