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美國總統大選正在緊張地舉行。
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在民主黨大會上的一次演講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她的主題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她和美國民眾這樣說道:
無論你選的總統是誰,你的選擇,將影響塑造孩子未來的四年或八年的日子。
不僅如此,米歇爾在形容她的丈夫對兩個女兒的為人行事的影響時,用了四個詞來概括:品格、信念、正直、慈悲。
這些特質,都是在18年時間內通過潛移默化的薰陶,慢慢滲透到孩子的價值觀中去的。
在女兒們的眼裡,父親就是她們一生的好榜樣;而在這個國家,其他孩子的眼裡,歐巴馬可能就是影響他們思想、行動和夢想的英雄和楷模。
為什麼榜樣的力量,如此巨大?
譚盾夫人、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在《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種力量》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在家庭教育中,一共有三種力量。
第一種力量,是親情的力量,來自父母和原生家庭;
第二種力量,是知識的力量,來自老師和學校;
第三種力量,則是能夠幫助把親情和知識,有效轉化成孩子內動力的一種推動作用。
舉例說,延伸家庭,也就是來往緊密的朋友家庭,還有隔代養育,節日儀式感,約定俗成的睡前故事,遊戲管理等等,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黃靜潔是華東師範大學特聘「實踐導師」,也是冰心兒童圖書獎得主,暢銷書《學習的格局》作者。她是享譽全球的著名作曲家譚盾的夫人,也是兩個男孩的母親。
通過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多年,她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觀念,並提出了「第三種力量」對親子的影響。
父母和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大家肯定已經聽過很多了,所以在今天的內容中,我想重點跟大家討論一下,巧用隔代思維,對孩子形成的優勢影響。
一提起隔代養育,中國的父母可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
一方面,隔代養育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尤其是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之前,老人的付出,讓我們可以更好平衡家庭與工作。
但另外一方面,大部分老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不無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時代的印記。這部分衝突,也讓老一輩和年輕父母產生了矛盾。
之前在網上就有一個新聞,一個大媽因為和家人就如何照顧孫子出現了分歧,情緒激動之下,跑到樓頂欲跳樓輕生。幸好被眾人勸了下來。
這位大媽,跑到兒子那裡去幫忙帶孫子。但是在如何照顧孩子的問題上,與年輕人產生了矛盾。
而在「第三種力量」的隔代養育中,瑞吉娜的出現,則為老一輩養育孩子,做了良好的示範。
瑞吉娜是譚盾學生時代最早的一位外國粉絲,若干年後,等黃靜潔和譚盾成為夫妻之後,他帶黃靜潔去紐約見的第一位親人就是瑞吉娜。
等他倆有了孩子,他們的孩子Ian,就自然而然成了瑞吉娜老夫妻倆的親孫子一樣的存在。
瑞吉娜以前是一位語文老師,後來也做過校長,很喜歡讀書並且見解不凡。瑞吉娜退休之後,愛旅行的她,去航空公司做服務評估,所以可以全世界飛來飛去。
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拍照留念,還會帶回來當地的很多紀念品,從威尼斯的面具,到中國西藏的頌缽。每次Ian去她家玩,瑞吉娜就會把收藏品的來歷一一講給小男孩聽,給他幼小的心靈埋下探索大千知識的小火苗。
時光飛快,Ian很快要上寄宿高中了,在報考的試卷中,有一部分要求孩子談一談對自己de成長有著深遠意義的人。
Ian最後選擇的是瑞琪娜,孩子說在瑞吉娜為他描繪出了一個很大的世界,讓他從小愛上了旅行和探索。
雖然兩個人的年齡相差了80歲,而且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忘年交。但是,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親情之間的羈絆,可能遠不及一個為你點燃求索火焰的無血緣之人,來得那樣深刻。
瑞吉娜給予Ian的第三種力量,讓他沉浸在精神世界裡而忘到了年紀的約束,也讓孩子感受內心發生的深層的變化。
若干年之後,瑞吉娜會不在人世,但是她帶來的改變,仍舊會影響著Ian,持續一生。
看了上面的故事,也許你會說,瑞吉娜素質高,而且也不是真正的長輩,自然站著說話不腰疼啦。
其實這話根本說不通。
瑞吉娜為孩子打開一扇窗的原因,是她勇於探索世界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回歸到很多人頭疼的隔代養育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去想解決方法,總是抱怨老一輩的問題,那麼家庭裂痕只會越來越嚴重。
結合中國國情,父母需要體諒老人照顧孩子的辛苦,也要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引導他們多接觸新鮮事物,多學習新的知識。
除此之外,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我們也需要懷著感恩之情,而不是吹毛求疵。
最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更多的是「幫把手」,父母還是第一順位。
所以,我們來總結下,隔代養育的兩大智慧:
• 長輩用自己的人生智慧,陪伴、引導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指引他們。
•學到老,活到老。只有具有終身學習信念的長輩,才能讓晚輩傾佩。
富蘭克林曾說過:有些人死於25歲,葬於75歲。
對能發揮影響的「第三種力量」的隔代養育來說,上了歲數並不是引發矛盾的根源,而是因為你不學習,固執已見,才讓你和年輕一代,格格不入。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